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何推进“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8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通报的《共同富裕·电力先行 “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专项履责报告》,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今年以来,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立足安吉的绿色底色和生态特色,制定《“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方案》,以“获得电力”缩小城乡差距为发力点,围绕绿色用能低碳发展、共同富裕均衡服务、新时代乡村数智电网三个示范样板,为安吉县高质量建设全国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注入活力。
绿色用能,激活乡村奔富动能
今年3月,在安吉县余村,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投运了全国首个未来乡村绿电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合屋顶光伏、智能开关站、地源热泵、移动储能站、汽车充电桩和风光储智慧路灯等多种绿电要素,通过自主研发的“碳魔方”能源控制系统实现源网荷储充各要素协同运行,实现整体建筑“零碳”运行,这是该公司打造全国首个“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的一个缩影。
“碳魔方”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尽管已是8月下旬,但炽热的阳光仍炙烤着大地,室外气温达到40摄氏度。余村村民阮喜洪来到未来乡村绿电服务中心办理业务,能源控制系统感应到有人进入,便自动开启空调制冷模式。这个“聪明”的感应设备能实时监测采集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精准计算建筑的碳排放情况,实现对用能设备的自动控制,可适用于企业用能监测、商业楼宇能源托管等多个应用场景。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重,让金山银山“成色”更高。绿色赋能,促进乡村低碳发展,该公司实现县域清洁能源占比提升10%以上,推动重点企业节能5000万千瓦时,新增各类充电桩1000台以上、推动电动汽车充电量提升50%以上。
均衡服务,描绘强村富民蓝图
近日,杭垓镇唐舍村76岁老人潘水根家中突然断电,他第一时间前往唐舍村红船光明驿站,通过智能办电机器人,连线未来乡村绿电服务中心的值班党员进行报修。
没过多久,抢修人员带着设备赶到。细致检修后,解决了漏电保护器无法合闸问题,用电随即恢复正常,整个过程用时25分钟。“要是没有电力驿站,我都不知道找谁,更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忙修好了。”老人的话语里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针对农村用户居住分散、路途遥远,相比城区,前往处理用电故障效率低、耗时长的普遍情况,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同质、同时”的供电均衡服务,建设“供电所-电力驿站-村便民服务点”柔性供电服务网络,合理设置抢修点,实现169个行政村抢修到达时限45分钟,覆盖率100%。
优化农村供电服务,推进共富清廉建设。公司成立“绿色共富”协同监督工作小组,在内部监督中,建立健全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大力开展基层监督“三定三讲”,在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前哨”作用;在外部监督中,聘请红船监督员定点驻村,“点对点”监督村民用电需求、供电服务等问题解决落实情况,为偏远山区用电赋能,时刻以“赶考”的清醒,让安吉乡村更具“未来感”,让群众有更多的用电获得感。
数智电网 点亮乡村生态底色
今年3月底,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帮助天荒坪镇草莓种植户胡樟良在大棚内设置了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栽培设施。“通过供电公司的智慧用能平台,对温、光、水、肥的智能化、数字化管控,建立了最优生长环境模型,今年的收益提高了50%左右。”胡樟良说,对这个“意外增收”十分满意。
电力的数字化手段和思维,正在不断消弭农户与现代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带动农业高效发展。现如今,一个个“意外增收”正如同雨后春笋般在竹乡大地不断涌现,数字化、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乡村。
结合地区发展特色和电网建设现状,该公司构建“1+8+N”的“数智化”运营管理体系,结合安吉发展特色和电网建设现状,试点打造高可靠、高承载、高自愈、高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目前已完成12个新时代乡村电气化示范村,实现数智化供电所全覆盖,乡村电网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100%。(通讯员袁丰悦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