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匠心传技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非遗保护中绽放光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守匠心传技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非遗保护中绽放光彩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8-25 18:07

  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团演员(甬剧)培训班日前圆满结业。作为全国非遗传承人研究研习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与研究基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动担负起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传统项目保护传承重任,推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艺术水平提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璀璨文明的结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黄杭娟说,“浙艺作为浙江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地、国家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的综合性艺术学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

  67年的辉煌办学历史,成就了浙艺全国非遗传承人研究研习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与研究基地的雄厚实力。浙艺现有专业涵盖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手工艺、传统美术等六大类非遗,各专业开设的非遗相关的课程非常丰富。其中,戏曲表演专业群为全国“双高”专业群,舞蹈表演专业群为浙江省“双高”专业群,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我们近70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非遗保护史!”黄杭娟说,浙艺的教学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主要专业。以戏曲为例,作为非遗大省,非遗剧种遍布浙江,为此,浙艺与各戏曲院团协力开展产教融合、校团共建,通过校团双元主体的全面合作,剧种由单一越剧延伸到包括越剧在内的昆曲、绍剧、瓯剧、甬剧、松阳高腔、姚剧等各类非遗剧种,累计为近30家院团培养各剧种、各行当戏曲青年骨干演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戏曲表演艺术人才,成为全国领先的戏曲教育高地。

  除了戏曲类,传统技艺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一批非遗表演专业的实训展演场所,并建有文物鉴定、书画装裱、陶艺烧造、古籍古陶瓷修复等非遗技艺实训室,并连续6年承担研培任务,成功举办了书画装裱、古籍修复、青瓷技艺、剪纸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手工印染技艺、曲艺等专业方向共11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累积培训学员达485人次。

  畲族是浙江省唯一的本土少数民族。为了传承和弘扬畲族舞蹈,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编写了《浙江畲族舞蹈基础教材》,组建了浙江畲族舞蹈研究团队,编创完成了《浙江景宁畲族舞蹈风格课》,创作的具有清新柔润风格的女子群舞《畲家女儿拍》,在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

  不仅如此,舞蹈学院还依托浙江本土民间舞蹈创新团队,根据两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乐府诗集》“前溪曲”,研发并首创具有江南歌舞特色的《“前溪舞”复建基础课》,填补了畲族舞蹈在全国民间舞蹈教育、教学、表演和“前溪歌舞”发展史上的空白。

  悠扬的笛乐清新悦耳,婉转的二胡轻快明朗,那是江南丝竹的优雅回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浙艺的江南丝竹器乐演奏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优势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课堂,保持了浙江独有的美学意境和当代浙江鲜明的时代风貌,让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的江南丝竹更加韵味悠长。

  “研习传统技艺,革新时代表达。”在研培过程中,浙艺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升培训成果在当代的跨界交流与现代运用,早在2016年,浙艺就在萧山区楼塔镇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基地”,将特色非遗楼塔“细十番”引进学校课堂。

  今年上半年,浙艺与浙江叶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富阳逸古斋元书纸有限公司、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签订了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夹缬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和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和供需对接,共同打造“浙艺传承”金名片。(通讯员杜俏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