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唐昌余味”农特产品集散中心,经常看见一个健壮敦实的汉子四处东瞅西看,询问入驻商户、农户各类农特产品的销售状况……他就是已扎根河桥镇4年的新乡贤代表倪俊刚。
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依托“红漫柳溪”党建联盟、新乡贤联谊会等组织,搭建好党建结对、项目招引、产销对接、人才交流、电商助农等帮扶协作平台,持续关心关爱人才,助力帮扶人才有所作为,深度挖掘本地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19年,为切实推动农民就业增收,河桥镇全力打造农特产品共富品牌,注册了“唐昌余味”特色农产品集体商标,并设置了2000平的农产品交易中心,甄选了30余种河桥特色农产品,“唐昌余味”共富品牌就此诞生。
品牌、场地、产品都有了,但是选谁来做这个共富品牌的带头推广人呢?谁又有能力打响品牌,扩宽销售渠道,切实推动农民增收呢?恰逢此时,倪俊刚来河桥镇考察时一眼相中了位于河桥镇秀溪村的秀溪山庄,在河桥镇“红漫柳溪”党建联盟平台的积极牵线搭桥下,他盘下了经营不善的秀溪山庄。
倪俊刚是一名80后党员,一直以来热心公益事业,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在康养领域深耕多年。在镇党委的综合考量下,“唐昌余味”的区域经营代理权就授给了秀溪山庄。
经过了一年多的精心筹备,2020年10月,“唐昌余味”正式开始营业。雪里蕻、大球盖菇等特色农副产品,只要符合收购要求,都可以打上统一标签,送到“唐昌余味”各个门店进行销售,仅仅两个多月销售额便达160余万元。
“唐昌余味”的试营业成功,让倪俊刚有了信心,他开始探索订单农业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采购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此举一方面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唐昌余味”产品供应稳定性问题。
同时,他还将“唐昌余味”系列农产品销售与“河桥半日游”结合起。结合“私人订制”,让种养殖户“按需生产”,山庄保底收购。短短三年时间,秀溪山庄已与河桥镇33户菜农、2家养猪场、4家养鸡场、1家鱼塘展开产销合作,去年,带动农户增收1600余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0多个。
通过“红漫柳溪”党建联盟、新乡贤联谊会等平台良好运作,近年来,像倪俊刚这样的外来人才、返乡人才才能在河桥镇生根发展,相继推出了共富桃、共富瓜、共富竹、共富菜等系列品牌,当地老百姓的增收渠道也越来越宽,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通讯员虞炳锋 童湄清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