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7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八个“湖州生态文明日”。当天,“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绿色金融支持竹林碳汇发展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行,知名学者、行业专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吉县人民政府、中央财大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浙江省信用协会等单位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朱利中,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浙江省特级专家、竹林碳汇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周国模,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严展等专家,以及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湖州银行、安吉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对竹林碳汇改革提出宝贵意见,为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安吉县是著名的中国竹乡,拥有竹林101万亩,其中毛竹林87万亩。2021年12月,安吉在全国首创了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运用数字化改革思路,构建了竹林碳本底、碳收储、碳增汇、碳交易、碳足迹、碳收益等6大应用场景,实现了林地流转—统一经营—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打通了碳汇交易区域市场。
截至目前,安吉县已组建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119家,87万亩毛竹林全部完成流转。按照一般竹林年均新增碳汇0.39吨/亩、中等竹林0.6吨/亩、高效竹林1吨/亩计算,安吉每年可产生碳增汇近70万吨。以当前碳汇均价70元/吨测算,每年可实现碳汇收益4900万元,且价格预计逐年上涨;按照欧盟碳汇最高价900元/吨计算,每年可实现碳汇收益6亿元以上。
坚持“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安吉县大力推行“两入股三收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竹农共同富裕。总的来说,就是农户将竹林资源资产量化入股,从而获取竹林流转租金、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分红股金和经营竹林劳动薪金三大收益,真正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打开竹林这座‘绿色银行’的致富密码,离不开绿色金融这把钥匙。通过此次论坛活动,我们将集聚更多智力支撑和金融源头活水,为进一步推动竹林碳汇改革提供动力。”安吉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本次论坛期间,安吉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林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安吉县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实践试点建设专项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两山生态资源转化专项合作协议”。活动中,12家企业、单位集中购碳1.5万吨,交易额111.2万元。浙里竹林碳汇数智运用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数字进一步赋能资源管理、竹林增汇、碳汇交易、收益分配等工作。(通讯员林泽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