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年的3月到4月,都是芥菜采晒的时节。浙江丽水市缙云县东方镇胪膛村66岁的村民施绍孟趁着天气晴朗,把家中已经采摘的芥菜拿到户外晒制菜干。由于近年来缙云烧饼产业越做越大,制作烧饼所需的菜干也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家种植芥菜,让他老两口每年有了四五万元的稳定收入。
像施绍孟这样的种植户,在东方镇有3200多户。据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东方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武强介绍,近年来,东方镇重点打造“稻花香”“菜干”“蜂蜜茶”等乡愁富民产业,积极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推进产业品质提升,分批开展免费培训,统一实行低盐发酵腌制、“三蒸三晒”制作工艺,在赋予缙云菜干独特口感的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实现了市场价的连年上涨,价格从之前的四五元一斤上涨到了十元左右一斤。
为了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壮大全镇乡愁富民产业,2018年8月,东方镇生态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村公司”)成立,公司由辖区内12个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起成立,总注册资金12.5万元,股东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比例进行股权分配。并致力“四个统一”,即:统一流转、统一模式、统一销售、统一打造。
所谓的统一流转、统一模式,便是以强村公司为依托,将1225亩耕地从村集体统一流转至强村公司,再由强村公司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规划种植,统一规划实施专业化种植和机械化耕作,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此外,东方镇还通过挖掘“梅干菜精神”丰富内涵,办好菜干系列节庆活动等方式,全力打造“菜干小镇”。2021年,全镇年产菜干570万斤,年产值5000余万元,占全县总量的七成。2021年,强村公司实现经营性利润达107万元,位列全县第一。
在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66岁的村民曹金仙正熟练地将晾晒好的缙云爽面打包装箱,身后的爽面整齐悬挂于竹竿上,在阳光照耀下犹如金色瀑布。
制作爽面有八道工序:和面、搓面、割条、搓条、醒条、上条、拉条、出面。其中最考验手工力就是上条和拉条,上条考验的是面条缠绕的手法,而拉条这一步,不管你是大力士还是弱女子,不掌握好力度都拉不好面。
“天气好的时候,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和面了,直到下午晒干装箱。”曹金仙表示,以前做爽面主要是为了自家吃的,要么就是送亲戚朋友。现在我们两口子年纪大了,没想到做爽面的手艺还能挣钱,足不出户,一年也能有5万元的收入,感觉已经很满足了。
姓王村村委王龙武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外地工作,2012年,他看到机遇后,王龙武便毅然回到家乡从事爽面的批发销售工作。他从农户那里收来之后卖到缙云、金华市区以及永康等地的农贸市场、小超市和小酒店。2021年,他就销售了30多万斤。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5年,姓王村就成立姓王土面专业合作社,对土面的生产工艺、检验规则、包装运输等都做了规范,精确到加多少盐都按公式计算。
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有爽面特色村6个、缙云爽面合作社9家、小作坊8家、通过SC认证企业4家,累计培训缙云爽面师傅2251人。2021年,缙云爽面产值超过2.4亿元,其中线上销售1.5亿元,线下销售0.9亿元,从业人员7000多人。
缙云爽面还先后获得“浙江农家特色小吃百强”称号、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中缙云爽面制作工艺荣获“优秀展演奖”、被中国烹饪协会、浙江省农业厅评为“中餐特色小吃”和“浙江名小吃”等荣誉称号。2021年3月,缙云爽面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缙云爽面俨然已成为一项乡愁富民的大产业。
据悉,下一步,缙云爽面将借鉴缙云烧饼的成功经验,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缙云爽面农合联作用,通过开设“缙云爽面”品牌店、打造舒洪“爽面特色街”等一系列新做法,进一步推进缙云爽面品牌建设,促进缙云爽面产业发展壮大,让缙云爽面走进更多酒店、餐厅、食堂,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缙云县大力发展“五彩农业”,即缙云黄茶、缙云烧饼、缙云茭白、缙云爽面、缙云杨梅、缙云麻鸭、缙云菜干等,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批有故乡情、有乡土味、有独特性、有价值链的“乡愁富民”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惠及千家万户、“蚂蚁雄兵”式的乡愁产业富民之路。(通讯员邱一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