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动能重塑云南农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数字动能重塑云南农业

来源:云南日报2025-11-11 12:41

  一颗樱桃番茄的成长,需要多少水分、多少光照、多少肥料?这些曾经难以量化的数据,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实践中,已经由数字化管理体系给出了答案。

  在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内,樱桃番茄的每一项生长数据都被实时监测与调控。从温度、湿度到水分和光照,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调整每一个细节,确保作物在最佳状态下成长。

  作为农业大省,云南省近年来加快智慧农业的政策引导和实施步伐,先后出台《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多项文件,将智慧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的关键路径,围绕“1+10+3”重点产业,重塑这片红土地上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新动能。

  从“经验种地”到“数据种地”

  云南有着“九分山、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平原地区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在这里难以推广,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弱、品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被长期诟病。智慧农业的核心,在于利用智能温室、物联网设备、大数据监测等技术手段赋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十四五”期间,云南省每年支持建设20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推动智慧农业场景不断丰富、应用持续深化。

  “公司在安宁投资建设的高原特色现代化小浆果产业园区,主打以工业化思维重塑传统蓝莓生产模式,采用连跨式大棚,系列设备为蓝莓打造了冬暖夏凉的生长环境,确保产量可控、品质可靠。”澄瑞投资执行董事、云南岚兴公司首席执行官朱凯告诉记者,“云南蓝莓种植已从初期的土壤调酸、滴灌技术,发展到如今的基质无土栽培,摆脱了传统土壤的制约。”

  从种植端开始发力,一批契合作物特性的新型设施相继投入应用,减少了水肥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作物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推动农业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昆明市晋宁区云天化花匠铺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内,玫瑰娇艳芬芳,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使得水源过滤、智能施肥等环节都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实现水回收再利用的鲜花种植模式,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精准保护。

  在云南,智慧农业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作物种植。在畜牧业领域,昆明东川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采用数字化牧场管理系统,其应用涵盖从投入品管理到养殖环境智能调节、远程监控及异常状态识别等各个环节,生猪产量提高了15%,人工成本节省了10%—15%。在渔业领域,云南滨鲲中智农业科技公司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水质监测、温度调控等智能管理,确保水质稳定,养殖产量提升了15%,人工成本减少10%—15%。

  从“提篮小卖”到“全球市场”

  中午12时,一辆满载鲜切玫瑰的货车驶入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分拣中心。传送带平稳运转,将一桶桶玫瑰送到质检员手中。质检员们熟练地检视花瓣色泽,逐批评定等级,并录入系统。随即,每枝玫瑰都被赋予一串专属编码,进入花卉拍卖中心的交易系统,等待买家竞价。这些带着“数字身份证”的鲜花,将从云南的田间走向全球市场。

  如果说斗南鲜花展示了云南农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与规模,那么普洱茶的区块链溯源,则体现了云南农产品的信任重塑与价值提升。2020年,云南建成首个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消费者只需扫描茶饼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茶园位置、加工环节、检验报告等详细信息。“一饼一码”,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真假难辨”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中录入“三品一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1.35万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智慧农业不仅让产品“走得更远”,更推动了产业链的重塑。过去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如今则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在昆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搭建的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上,产业大数据汇聚了苹果、牛油果、冰糖橙、石榴等多个品类的供应链、销售和产业治理等信息,覆盖1.2万名从业者和40万亩果园,让农户告别盲目生产。

  信息平台正在成为特色农业产业链的“神经中枢”。云南联通自主研发的“智慧云农平台”应用覆盖全省317万亩耕地、130多个养殖场,服务云烟、云菜、云茶、云咖、云牛等领域200余个案例,服务涉农人口45万人,帮农富农20万户。在昭通市盐津县,基于“5G+区块链”的乌鸡溯源平台帮助养殖户实现产品单价增收50%;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科技小院融合数智技术与联农机制,实现产值6.8亿元以上,成为乡村振兴典范。

  数字技术让高原特色农产品流通更高效。截至2024年,全省累计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24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3个、乡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234个。全省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已达735.4亿元,同比增长20.53%,推动“云品”走进更多海内外家庭。

  “云南农业正在经历一场从‘提篮小卖’到‘全球市场’的蝶变。”昆明兆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红林表示,过去农户挑着自家产品进集市,销售范围局限于一隅,如今智慧农业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云花、云果、云茶正走向世界,迎来价值最大化。

  从“单点突破”到“链条完善”

  从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到全产业链的涉足和突破,云南智慧农业探索前行。

  在云南涵乾农业科技集团的试种基地里,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减速电机、物联网温室智控系统正有序运转,蝴蝶兰、万寿菊在精准调控的温室环境中茁壮成长。“我们致力于因地制宜研发推广适合云南的设施农业设备,并通过专利技术在温室建造、智能控制等方面提供成套解决方案,为智慧农业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云南涵乾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金晓伟介绍,过去云南的设施农业设备多依赖进口,适配度和投入成本都存在短板,如今通过自主攻关,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云南装备,服务云南”正在成为现实。

  创新不止于技术,更在于人才。在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记者看到,学生们正在一个缩小版的温室大棚前观测、记录、分析各类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学院教授李文峰告诉记者:“现代农业发展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即便技术和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如果缺少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支撑,产业的可持续性还是无从谈起。”目前,云南已有6所高校设置了智慧农业相关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跨农学、计算机、工程学、大数据等学科,正在培养一批“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生力量。云南农业大学还设立了智慧农业博士点,打造一流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并组建导师团队,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让教学更接地气、贴近实际?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智慧农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学生们借助虚拟仿真系统“种”出了一片玫瑰,通过水肥一体化数据分析、设备操控和模型研判,提前体验了现代智慧农业的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可以即时操作的技能,不仅降低了试错成本,而且能够让学生们更快进入产业的真实环境。”侯红林介绍,昆明兆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龙头企业和高校,共同开发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农学与园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通过整合企业技术与高校资源,打造出越来越多集教学、科研、实训、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让学习与实践互促共进。

  设备攻关、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云南智慧农业正以扎实的步履,将“单点突破”串联成“链条完善”的系统优势,走出一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关键技术到产业生态的升级之路。(记者王璐瑶 段毅)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夜迎“双十一”

  • 大理崇圣寺三塔安装避雷装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