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品味普洱文化 领略古道新风(边城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品味普洱文化 领略古道新风(边城见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8-06 08:55

  普洱市少星足球俱乐部队员在第三届“澜湄杯”暨孔敬府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比赛前与泰国球员合影。何庆峰摄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茶源广场上的“茶马古道源头地理标识”碑。杨廷荣摄

  2024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普洱思茅站参赛选手在终点展示奖牌。普洱市委宣传部供图

  参加中老越三国丢包节陀螺比赛的江城县国庆乡嘎勒村村民张军海(左)向本报记者展示打陀螺的技法。陈丽婷摄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在2025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中,不同国家的参赛者奋力奔跑。普洱市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中国、老挝、越南三国交界处的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俯瞰。李超摄

  2015年,“茶马古道源头地理标识”在云南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茶源广场正式落成,标明这一“地名与茶名共享”的古城,在中国西南民族交流乃至中外文化融汇史上的重要地位。

  高耸的横断山脉引导西南季风深入澜沧江河谷,形成温润多雨的气候,在多山的普洱孕育了闻名中外的普洱茶。作为普洱茶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历史上,普洱府府治所在地、如今的宁洱县,是茶马古道起点。从宁洱县出发,茶马古道5条主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向北联通北京、西藏等地,向南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主干,直至更远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接,漂洋过海抵达欧洲。

  “茅堂连石栈,清磬半天闻;一径悬如线,两峰寒如云。”清代宁洱县知县单乾元笔下险峻的茶马古道,磨砺了马帮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包容的精神。这种精神特质与茶马古道一起,成为普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普洱市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传承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包容精神,举办多项体育赛事,促进体旅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古道”越野赛——

  展现马帮拼搏精神

  山路,大雨。雨水混合汗水,流进马建磊的眼睛。雨水搅和泥土,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

  6月底,马建磊参加了云南茶马1000里越野赛普洱站的58公里越野跑。赛事起点在思茅区茶马古城,路线循着茶马古道,穿过森林、茶园、城镇、村寨等多个点位,参赛者可以零距离体验茶马古道风情,感受绿海普洱风光。赛事组别设置也很特别,有马蹄印记组、古道逐风组、茶马拓荒组等。

  “58公里,翻了6座山。”参加“古道逐风组”比赛的马建磊说,虽然越野比赛与马帮行路不同,但在茶马古道上赛跑,能充分感知千百年来马帮的艰辛。

  1867年,法国人路易·德拉波特用铜版画记录下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身影。崇山峻岭,不见人烟,一队人马在马锅头带领下艰难前行。人背货物在前,驮马行进在后。空旷的高山峡谷间,仿佛能听见声声马铃。

  “山里非常静,越跑越孤独。”马建磊说,与城市马拉松不同,在大山深处前行,沿途少有观众,更难有拉拉队的加油声。从翻越第三座山开始,需要穿越密林,陡坡多是三四十度。马建磊一遍又一遍给自己鼓劲,踏着古道上清晰的马蹄印记奋力向前……

  据不完全统计,普洱市茶马古道遗址保存较为完整的有177公里,主要文物有140余段(处)。近年来,普洱将茶马古道文化与体育赛事结合,举办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2024年“澜湄—茶马古道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承办2024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普洱思茅站、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活动。

  2025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的2万余名跑者,英国小伙拉斐尔·哈里·阿夫拉姆是众多参赛者之一。精心设计的比赛路线,让他对茶马古道和古道传承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马拉松运动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这与马帮的拼搏精神十分契合。”

  跑过终点后,阿夫拉姆收获了一块内含普洱茶饼的奖牌:“太特别了,我第一次见到能泡水喝的奖牌!”普洱市教育体育局群众与社会体育科科长李松强介绍,在奖牌中放入普洱茶,正是希望选手们通过比赛品味普洱茶文化、了解茶马古道历史、传承马帮的精神。

  “古仪”丢包节——

  荡出团结友谊之圆

  从宁洱向东南,是普洱茶马古道中的“江莱古道”。古道途经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顺李仙江而下,抵达越南莱州省。曾经,马帮为老挝、越南等国人民驮来盐巴、茶叶。如今,在中老越三国交界处的江城,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为边民交流交往创造了新契机。

  丢包是江城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最初是中老越三国边境地区彝族、哈尼族等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每年春节期间,较大村寨都会在宽阔地带举行丢包活动。青年男女装扮一新,互相丢包传情,表达爱慕之意。

  记者来到一家制作、售卖丢包的店铺,只见色彩鲜艳的菱形丢包挂满墙壁。细看店中的丢包,最上端系一根长绳,下端缀有毛线手工制作的流苏。“传统的丢包通常用彩色布料缝制而成,内装茶叶或谷物。”店主张秀艳介绍,“女孩爱用红色、粉色,男孩多用蓝色。长绳挂在身上也让丢包成为民族服饰的亮点。”

  “与传统丢包不同,比赛使用的标准丢包用沙土填充。”江城县丢包代表队队长杨正伟说。他参加了2024年在老挝举办的第八届丢包比赛,比赛特制的丢包为白色绳带,装饰红、黄、蓝三色布条,“这代表着中、老、越三国。”杨正伟一手拎丢包,先荡出两轮圆圈,随后微蹲、蹬地、顺势一抛,丢包准确地扔进以三国交界界碑为原型制作的丢篮中。

  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始于2009年,由三国联手打造、轮流举办,目前已举行8届。狂欢节包括文艺演出、民歌会、边境商品交易会等许多活动,赢得最多喝彩的仍是丢包等传统体育赛事。

  比投得准、比投得远、比接得住,三国运动员在赛场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友谊也在比赛中逐渐深化。来自越南莱州省的陈越雄,参加过2023年江城县第七届丢包比赛。“虽然是比赛,但与中国、老挝朋友建立友谊、进行交流的意义,远超比赛本身。”他说。

  杨正伟对比赛前一天的迎宾晚会印象深刻。三国运动员坐在一起吃饭,举杯同庆。“比赛多了大家都面熟,虽然语言不通,也互相招呼着‘又来参赛了’。”杨正伟笑着说,“现在我们都说,丢之前荡出的圆圈,是三国民众团结的‘友谊之圆’。”

  “借助丢包狂欢节,我们与周边邻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民众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感也在不断加深。”江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窦玲玲说,昔日茶马古道上人们团结互助,如今大家如亲戚朋友般聚在一起,用赛事架起友谊之桥。

  “古谊”今传承——

  绿茵场上赓续友谊

  “一二,一二……”在普洱市体育馆的绿茵场上,中学生浦有有正在跟队友备战云南省运动会。2023年起,普洱的足球少年便经常乘坐中老铁路出国,与老挝、泰国的青少年踢足球联赛。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连接云南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2021年12月全线通车运营,2023年4月开通国际旅客列车。从普洱站出发,中老铁路的轨迹与茶马古道有不少重叠。

  “中老铁路非常方便,我们上午出发,下午就到万象。”浦有有说,2023年,飞驰的列车将他第一次带去老挝,一起比赛的有300多名小球员,“老挝球员笑起来特别温暖,还主动跟我们击掌、握手。”

  出国踢球,带来的不仅有进步的喜悦,更有友谊的深化。2025年2月,浦有有和队友前往泰国孔敬府参加第三届“澜湄杯”暨孔敬府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一场与泰国俱乐部的比赛中,小球员们依靠顽强的意志扳平了比分。“比赛结束后,对方球员都过来拥抱我们,为我们的精彩表现点赞。”浦有有的队友杨茗胳说,“我很开心能收获这份友谊。”

  浦有有后来在比赛中,又遇到了老对手——一位身着7号球衣的老挝少年。“我们喜欢同样的球星,他还特意跟我合影留念。”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通过手机翻译软件交流,不仅互相签名留念,还一起去逛集市、喝饮料。

  回国后,浦有有他们把出国踢球的经历写进作文,记录下自己的成长,也记录下一段段跨国友谊。这些收获,正是普洱市足球协会会长聂红忠希望看到的:“体育无国界,我们希望足球塑造孩子们积极的价值观,也连接起澜湄各国青少年的友谊与梦想。”

  从茶马古道上传承的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包容精神,到如今借茶马古道推动跨国体育交流,增进周边民众之间的友谊,普洱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之路。

  链接·云南普洱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86公里。中老铁路穿境而过,让普洱成为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节点城市。

  近年来,普洱充分发挥区位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举办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等一系列活动,用好与老挝北部八省交流合作机制,以及与国际友好城市老挝丰沙里省、泰国彭世洛府等的交流合作机制,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互鉴。(记者 张驰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