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市场看中国年 | 云南:斗南花卉购销两旺 满城皆是“年味”香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大市场看中国年 | 云南:斗南花卉购销两旺 满城皆是“年味”香

来源:央广网2025-01-25 19:56

  编者按:春节赶集忙!全国各地特色年货市场和新春市集纷纷开启,人头攒动、烟火升腾,形成一幅幅欢乐祥和的“年俗画”。供销两旺中,既有节日浓浓的氛围,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央广网推出系列报道《大市场看中国年》,看各地市场“火力全开”,看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央广网昆明1月25日消息春节将近,鲜花消费逐步升温。每天,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涌入位于云南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选购心仪的鲜花,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商户们也忙碌起来,保障鲜花从田间地头顺利到达各地市场。

  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市场是中国花卉产业的“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花卉这一“美丽产业”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更成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表达,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卉海洋,新年购销两旺

  连日来,斗南花卉市场被各类鲜花装点得热闹喜庆,年宵花成为市场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寓意吉祥如意的蝴蝶兰,花朵形似蝴蝶翩翩起舞;象征富贵满堂的大花蕙兰,花大色艳,枝干挺拔,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新年增添了一份大气与庄重。据统计,斗南花卉市场每天上市117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花,占据全国鲜切花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斗南花卉市场的蝴蝶兰(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除鲜切花外,千层金、佛手柑、黄金果等观赏植物销量也持续攀升。这些色彩鲜艳、寓意美好的植物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更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与期盼。

  在市场中,一位市民手捧一束鲜艳的蜡梅花,笑着对记者说:“过年了,总想家里喜气一些,所以选了些红色的花装点起来。”斗南花卉市场不仅当地人爱逛,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前来“打卡”选购,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昆明是温暖的城市,鲜花就是它的名片。这里的人还用方言帮我挑选,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李女士说道。

  市民选购年宵花(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物流联通,线上需求火热

  鲜花零售市场火热的同时,大宗交易也进入繁忙时刻。1月23日14时许,位于斗南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2个拍卖大厅内,12口交易大钟正在转动,在16万平方米的场馆内,900个交易席位座无虚席。交易坐席上的鲜花经纪人们紧盯面前屏幕,看准时机,迅速按下购买按键。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连接起了花卉生产者和购买商。平均每天有数百万枝鲜花在这里被鲜花经纪人拍下,随即被快速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的花卉市场。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企划负责人朱琦介绍,随着年宵花销售升温,红色、粉红、复古色等寓意吉祥的花卉产品,伴随着节日、婚庆等场景应用的消费能力增强,热度持续上涨。相关鲜切花日均供货量稳定在350万枝左右,平均价格在1.7元/枝,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交易大厅(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摄)

  近年来,斗南花卉市场积极拥抱电商与直播经济,线上交易量持续攀升。抖音电商近日发布的《直播间里的中国制造——2024抖音电商产业带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云南鲜花产业带有超过92万场直播带货促成了交易。2024年上半年,直播间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68%。直播电商对产业带中小商家迅速起量、打造爆款、推广品牌的助力作用尤为显著。

  斗南花卉市场(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为了确保春节期间花卉能够及时、新鲜地送到消费者手中,物流企业纷纷加大了运力。各物流点的一辆辆满载花卉的货车整装待发,这些花卉将通过陆运、空运等多种方式,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近年来,云南的鲜花运输形成了“航空+冷链+高铁”的立体运输模式、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丰富的运力资源,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拍卖交易市场的陆路全程无缝冷链运输,鲜切花采后优质率提高了20%,损耗率降至10%以内。不管多远的消费者,都能及时收到来自云南的鲜花。

  监制:赵净

  统筹:张璐华 安琪

  采制:魏文青 赵贝贝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范儿”十足的2025上海车展

  • 湖北宣布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