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年添四丁、种群再壮大……这是云南和大象的“限定版”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三年添四丁、种群再壮大……这是云南和大象的“限定版”故事

来源:新华网2024-08-08 14:48

  8月8日对于云南野生亚洲象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2021年,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惊动”了世界;同年8月8日,它们跨过元江大桥,回归适宜栖息地,为这趟“北上南归”之旅留下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趟特别的旅程让世界看到了云南人象和谐共生的美好。如今3年过去了,云南亚洲象种群不断壮大;监测手段迭代更新守护着人象平安;越来越多关于亚洲象的研究课题发布……云南和大象续写着动人的“限定版”故事。

  “短鼻家族”3年新增4头象宝宝

  回归适宜栖息地后,“短鼻家族”一路“逛吃逛吃”,于2021年10月30日回到原栖息地西双版纳,作为常年活动于野象谷周边的象群,回归后的它们依然“钟爱”这里。据工作人员监测,14头大象回归后分成了两个象群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工作人员的监测范围内,每年3月、4月很容易在野象谷“偶遇”它们,其余大部分时间它们也会在野象谷周边的保护区内活动。

  “北上南归以后,我完整地见到这个家族是2022年2月5日,‘短鼻家族’出现在野象谷的观象台。”大象医生保明伟介绍,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大象们都会齐聚野象谷,在这里寻找配偶,享受丰富的食物,“短鼻家族”也不例外,今年的3月底4月初,它们如期而至。通过监测发现,3年来,“短鼻家族”状态良好,并且在不断壮大,监测人员观察到家族中已经新添了4头象宝宝,且非常健康。此外,在北上途中与象群走散的小公象回到保护区后也一直在其间活动,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近期,“短鼻家族”在大渡岗乡的关坪、大荒坝等地活动,这也是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沈庆仲介绍,“北上南归”后,整个象群的行为习惯并没有发生特别改变,但为了获取更丰富的食物,它们的活动范围相较之前扩大了一些,有时会监测到它们进入距离较远的普文镇、景讷乡等地活动。

  “北上南归”促进种群保护工作

  作为“短鼻家族”的老朋友,保明伟也见证了“北上南归”的全过程,并护送它们平安返回,这一事件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保明伟说,“北上南归”事件以后,亚洲象的救助和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他们也在不断对救助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目前救助一头成年象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在对幼象的照顾和护理方面,他们也从“羊妞”以及比“羊妞”更年幼的小象身上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野象谷工作的20余年间,保明伟见证着亚洲象种群的不断壮大。他回忆,2003年左右,在野象谷周围活动的亚洲象数量为36头左右,到2024年年初,通过影像资料及监测情况统计,在这里活动的野象数量已增长到115头左右,“这个数据是非常可观的,说明我们对亚洲象的保护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而在同样参与了“北上南归”全过程的沈庆仲看来,“北上南归”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同时也带给他们更多思考——大象为什么走出去?如何防止它们再走到不适合生存的地方?

  沈庆仲介绍,这一事件后,云南对亚洲象的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亚洲象救助、基础研究等内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相关课题,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一同开展研究。目前,无论是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还是亚洲象行为学、营养学研究,或是食物源基地建设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食物源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大象留在保护区、留在林子里,尽量缩短它们走进村庄、走进农田的时间,避免人象冲突。”沈庆仲说。

  监测手段创新升级人象和谐谱新篇

  当下正是西双版纳采茶的季节,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委会攀枝花村的村民缪美艳每天要在茶地里工作近8个小时,“以前亚洲象少,我们也很少见,现在出现得多了,经常会来这附近,防范措施也更好了。”除了实时的监测预警信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的护林员们还会来到茶地开展实时监测,保障村民采茶的安全。

  关坪是“短鼻家族”经常活动的地方,也是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站长徐刚林介绍,“北上南归”事件以来,村民们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以及自我防范意识不断提升,根据亚洲象的生活习性,当地在它们经常活动的象道上安装了红外相机,拍摄到大象后便会通过系统传输到后台,自动发布预警信息。此外,村寨周围还安装了预警喇叭,实时广播预警信息。通过护林员人工监测及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关坪辖区内的人象冲突明显减少。

  关坪对亚洲象的监测预警是西双版纳州监测预警系统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斌介绍,在亚洲象监测预警方面,今年西双版纳着重对“人防”与“技防”进行了整合,“以前我们的红外相机只有600台,只能覆盖一小片区域。而人工通过无人机监测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王斌表示,以前“人防”与“技防”是两个系统,今年“二合一”后预警范围更广了,预警信息也更准确了。据统计,自预警系统启用至今,已自动预警12000余次,为人象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北上南归”事件后,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变革。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于2021年成立,并逐年推进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2021年与2022年,相继出台与保护亚洲象相关的3项地方标准、准备5项地方标准;2022年启动救助象“阿保”的野化放归试验;经充分验证,2023年再次出台5项地方标准;今年,“阿保”初步放归野外,相关单位正对其进行密切监测。“今年我们要持续推进2021年开始制定的共计8项地方标准的落地工作,落地后再开展推广应用。”王斌说。

  “北上南归”之旅虽然已经结束,但大象带给云南的影响却从未停止。在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亚洲象保护工作正在不断推进,持续谱写着人象和谐的新篇章。(完)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霞

  统筹:罗春明 康静

  执行策划:柴静 徐华陵 刘云

  拍摄:徐华陵 刘云

  文字:柴静

  剪辑:徐华陵

  鸣谢

  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西双版纳野象谷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