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理三月街在互联网时代能走多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大理三月街在互联网时代能走多远?

来源:工人日报2024-05-14 09:14

  原标题:

  历经1374年,商贸云集,琳琅满目

  大理三月街在互联网时代能走多远?

  陈昌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阅读提示

  一街赶千年,从三月街到“+集市”再到“+文旅非遗”,到如今的“+文化记忆”,古老的三月街已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在当下“万物皆可网购”的背景下,三月街正展示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130名环卫工人一晚上清扫垃圾90吨,出动了50辆垃圾清运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参与人数之多,集市之热闹。

  农历三月十五,碧翠的点苍山中和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大理城西郊,来赶遐迩闻名的大理三月街。《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三月街商贸云集,商品不仅有糖果烤串小吃,甚至有汽车家具等大件,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消费者摩肩接踵,叫卖声此起彼伏。

  从山东到大理旅游的董圆圆逛完一圈下来,发现品类很丰富,尝了核桃糖、藜麦饼干,打算带一些特产回家。“因为路程的原因先加了商家微信,准备线上买。”董圆圆说。

  记者注意到,历经1374年的三月街如今已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在当下“万物皆可网购”的背景下,三月街是否还有生命力?在互联网进程中能走多远?

  一街赶千年

  今年三月街,漾濞县平坡镇的村民杨发平一改往年游客的角色,从山上采了些蜂蜜,背着背篓从小县城坐车到三月街卖蜂蜜。在他眼里,来逛三月街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买点吃的。

  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据《白国因由》记载,南诏先王细奴罗时(唐永徽年间),观音大士于三月十五日进入大理制服了魔王罗刹。每年到期,人们搭棚礼拜诵经,并“以蔬菜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

  随着经济发展,三月街由原来的佛事活动发展成为滇西的物资交流、集散中心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徐霞客曾这样描述:“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记者注意到,如今的三月街不仅有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商品,还有尼泊尔牦牛骨首饰、泰国甜角、缅甸珠宝等。此外,沿街的一些宾馆、客栈大堂也被临时改为摊位销售服饰,游客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相伴,为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街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而对于38岁的李永娟而言,三月街不只是一条街,也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自打她记事起,每年三月街,她和家人都会如期而至,在草坪上搭一个帐篷售卖中药材,也就是在这过程中,她认识了现如今的丈夫,同为卖中药材的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一来二去便有了好感。

  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电影《五朵金花》里对三月街概括地唱道,“小伙子赛马显身手,姑娘来相好人才。”如此看来,三月街不仅仅是民间贸易和民俗活动的传统盛会,也是青年男女牵线搭桥的一个机会。《五朵金花》里,三月街赛马场是金花和阿鹏哥初次相遇且一见钟情的地方,他们的相遇是对三月街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三月街也有着另一种吸引力,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寸云激介绍在参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项目过程中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到大理后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景区,而是当地的集市,集市上卖的很多产品学生们都没见过,这让他们很是激动。

  线下的活力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71岁的何奶奶身着白族服饰,在路边支起一个摊位,售卖她平时缝的羊毛毡鞋垫、孩童穿的布鞋。她告诉记者,每天她都会背着背篓从喜洲坐车40分钟到三月街,下午又坐车回家,乐此不疲。

  何奶奶的手工制品只有在三月街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卖,在乡下人人都会做,没有销售市场,而三月街会有不少外地人来购买,每天能卖个两三百元。“我年年都会来三月街,不仅为了赚点钱,也算是锻炼下身体。”何奶奶说。

  记者注意到,何奶奶用上了二维码线上收款,但她的商品没有触达线上。何奶奶坦言,对于网购平台,她并不懂。

  街道一侧,经过讨价还价,50岁的鞋店店主沈力最终便宜了4元将鞋子售卖给一位老奶奶,这是他当天卖的第一单。

  沈力售卖的鞋子是从浙江进的,售价十几元到五六十元不等,其销售群体大多是本地的老人或是干活的工人,“多的时候能卖一两百双,少的时候卖十几双,主要看人流情况。”

  在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李学龙看来,互联网是有门槛的,尤其是对很多农村的老人家来说,而三月街没有门槛,对老人们来说是友好的。

  售卖中药材的李永娟告诉记者,一些老中医每年都会来三月街采购药材,有的专门会找着自家的摊位来买,回头客大概有40%。

  “网上看的东西没有实体展示出来的清晰,还会有些虚构的东西。”李永娟没有选择网络平台销售中药材的原因还在于担心物流损耗,“不管消费者购买几两药材都要发货,如果发生退货,一些干的药材在运输途中容易碎。”

  寸云激告诉记者,互联网可以解决用户所有的产品需求,但它做不到在同一个时空下把这么多东西展示给消费者,三月街能将所有商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构建一个很壮阔的大场面,这种体验是互联网给予不了的。

  “三月街如此热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经济的活力。”寸云激说,中国经济的活力在民间更能体现,反映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的定力

  “不管是信息时代下的网络购物也好,或者是未来AR应用于消费场景也好,三月街在未来永远不会消亡。”大理州文化学者杨建宇说,三月街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可复制。

  杨建宇举例说,消费者本可以在电视、网络视频平台等观看画质、音质更好足球比赛、演唱会等,但消费者依然会花费几百上千元去购买门票,正是因为在现场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沉浸式体验每一项活动、每一种文化的氛围,参与歌迷、球迷间的互动。

  三月街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氛围,对于本地人来说,赶三月街的仪式感包括看一场赛马会、在大青树下听一场原生态的对歌、吃一顿黄焖鸡,有些人还会买一些中药材等。

  45岁的程俊波在永平县的组织下来三月街摆了个摊位,现场烹饪永平黄焖鸡售卖,每天的翻台量都在四五百桌,营收在10万元左右。

  “现场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黄焖鸡,还可以感受到烟火的气息。”程俊波说,大家更愿意选择一桌桌坐在一起,人越多吃起来更香,“热热闹闹的氛围是三月街的一个特色”。

  杨建宇说,味道比较地道的、环境好的店铺其他地方也有,但三月街能够形成“万人同吃黄焖鸡”的场面,离不开特有的氛围。

  如今三月街的功能也在发生转变,从三月街到“+集市”再到“+文旅非遗”,到如今“+文化记忆”。

  寸云激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去赶三月街,玩的和吃的必不可少,要买拨浪鼓、红缨枪等玩具,天气热的时候来一碗冰镇的凉虾,再吃一碗凉米线。这是他儿时的记忆,那些快乐时光是三月街给予的,“虽然现在嘴上说着人挤人,但是心里还是怀念那段时光。”寸云激说。

  李学龙表示,如今没有什么商品必须要到三月街买,但大家依然不辞辛苦来赶三月街,究其原因,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沟通,是一种除物质之外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如今赋予了文化新的内容。

  三月街首日,周边的老百姓四五点就起床赴约,要在7点前找个座位参加开幕式。杨建宇说,这是大家对三月街的一种情怀,一代代人情感沉淀下来形成了一种乡愁,传统文化的韧性很强,互联网只会和它形成互补。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东打造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 防溺水 迎暑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