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承接产业转移 筑梦产业强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承接产业转移 筑梦产业强省

来源:云南日报2024-01-08 10:48

  绿色能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载体平台完备、人力资源充沛,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前沿,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3年以来,云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塑造综合优势,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软硬件实力。

  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红火;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落地见效……放眼全省,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产业转移大大提升了云南经济发展能级,带动了区域整体经济跃升,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抢抓机遇

  精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推动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战略任务。抓住重大发展契机,云南以冲刺姿态对接最前沿,举全省之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铆足拼的劲头,掀起攻的态势。2023年5月11日至15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学习考察,5天辗转3省市,每到一地都召开产业宣传推介座谈会,介绍云南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综合优势,欢迎广大企业赴滇投资兴业。

  见证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时刻。2023年9月2日至4日,为期3天的“国字号”盛会——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召开。“1+7+2”系列活动深层对接,2066户企业云集于此,政界、商界、学界聚集一堂,话机遇、谈优势、寻商机、谋发展;信息流、资金流、政策流、技术流“流量”满满,签约项目382个、计划投资金额3966亿元。

  开创区域协作的新方式、新品牌。2023年10月8日,“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首发,联动“两洋”、沟通“三亚”,成为云南主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有利于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沪滇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让更多地区和企业享受中老铁路带来的机遇和利好。

  过去的一年,云南在承接产业转移领域成绩亮眼,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全省综合优势与奋发有为的实力托举。

  深入落实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云南全面推进绿色能源与先进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围绕具备比较优势的新能源电池、绿色铝、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光伏电站装备等产业,出台系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有序承接、错位布局施工图。

  做实做精对接合作。云南在沪滇、粤滇、闽滇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的基础上,深化“东部企业+云南资源”“东部研发+云南制造”“全国市场+云南产品”“东部总部+云南基地”产业协作模式,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

  着力营造一流环境。从深入实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到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从全力打响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到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29条措施等,云南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产业推进机制、要素保障机制、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发力,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产业转移项目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中老铁路这一历史机遇,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有效构建高位推动、上下协同的政策体系,创新作出昆明市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决策,充分发挥昆明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西双版纳边境门户的开放窗口示范作用,加快打造沿边产业合作新高地。

  链上发力

  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

  隆基、通威、晶澳、宇泽、晶科、阳光……一大批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在云南加快落地,打造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组件—应用”的融合发展闭环,光伏之都已具雏形。

  中铝集团、山东魏桥、河南神火、今飞轮毂……铝产业龙头集聚云南发展,初步形成了“原料—电力—绿色铝—铝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中国绿色铝谷正在崛起。

  湖南裕能、杉杉股份、德方纳米、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引进落地,新能源电池“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日趋完善,已成为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

  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云南工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

  去年,以产业强省三年行动为引领,云南省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商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延链,推进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了多条具有标志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以重点园区为载体,云南省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方面,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重点打造磨憨、河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加强与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沿边州市现有园区联动发展,打造“三区带多园”发展格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2023年12月3日,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开园当日,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入园企业签约。

  云南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龙军介绍,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自建设以来,受到了上海、云南两地企业高度关注。开园后,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将依托上海临港集团全国30多个产业园区、1.6万余家入驻企业的平台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广泛的资源优势,赋能入驻企业无缝链接国内国际市场以及上下游资源。

  随着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逐步加快,一大批产业项目接续落地,云南工业投资连续6个季度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压舱石”“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入滇发展,推动了云南省产业格局的加速重构,产业发展呈现多点支撑的新局面。

  入滇发展的龙头企业,在有力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落地配套发展,促进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产业链生态圈加速构建。

  魏桥借助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碳足迹优势,依托品牌影响力,实现上下游企业链式发展;隆基绿能上榜“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成为光伏产业的领跑者;裕能、德方纳米市场占有率跃升至行业前两位,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配套企业落地加速发展。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华祥科技、河北坤天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项目落地云南,宇泽半导体正加速成长为N型硅片制造领域独角兽企业;康乐卫士成功登陆北交所,进入国内HPV疫苗开发第一梯队。

  人流、物流、车流,带来发展动力与活力。创造就业、贡献税收,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省份,云南正聚力推进园区建设,推动政策协同,打造综合优势,引育经营主体,与各方共同努力,促进东西协作、山海携手、政企同行,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展现更大作为。(记者 胡晓蓉 王丹)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