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石山这样成绿海(美丽中国·小城看生态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石山这样成绿海(美丽中国·小城看生态③)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5-31 13:11

  植树造林、治理石漠化,云南西畴——

  石山这样成绿海(美丽中国·小城看生态③)  核心阅读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曾经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人们生活艰难。1985年,西畴县提出“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经过30余年的绿化,石漠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西畴实现绿富美的结合,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

  99.9%的面积是山区,75.4%的土地石漠化,人均耕地不足0.78亩……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曾被国外专家认为“基本丧失人类生活条件”。1985年,西畴县提出“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30余年的绿化,让昔日石山成为今朝绿海。

  填土造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保护植被

  “远望石山不见树,走进石山一窝土”,曾经的摸石谷,种粮只能东一棵西一簇。“别处种玉米,是连片机械化;咱种玉米论窝,窝里的土还得从别处拉!”说起以前的摸石谷,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老支书刘登荣直说“苦”。

  年年缺粮年年借,新当选村支书,刘登荣坦言自己是被逼“炸石造地”。

  一开始,有人质疑:“几辈人都没干过的事,咱们就能干成?”刘登荣说得硬气:“不干咋知道成不成?这样下去肯定不成!”别人不愿意干,前任支书王廷位说自己愿意带这个头。1990年12月3日,摸石谷炸响了第一炮。两周时间,石头炸完再填土,党员干部炸出了试验田。

  村民看到新地模样,纷纷加入炸石造地队伍,硬是炸裂了摸石谷的石头,300多名群众大干100多天,终于从石旮旯里硬抠出了360亩“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

  第二年,木者村迎来大丰收。从那时起,西畴县不少缓坡开始炸石造地,终于走出了“破坏植被、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苦熬不如苦干,西畴人将炸石造地的劲头用到了修路上:肖家塘村,一村四户,一户一人,6年凿出5公里的进村路;岩头村,14人挥着铁锤打、拿着錾子敲,敲出1公里的进村路……

  道路修通后,各村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对土地的索取、对山林的破坏。

  “以前孩子从早到晚满山跑,就为了一担柴。”刘登荣说,除了垦荒,砍柴生火同样破坏植被,乔木砍成了灌木,灌木砍没了捡木疙瘩,那时全村除了村头房后几棵树,几乎再也找不到高大乔木。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村里先建沼气池,后又通了电。做饭不再靠烧柴,也就没人再去山上砍柴。石山封山育林、土山植树造林、缓坡改种保土的果树等经济作物……“绿化靠的不仅是植树,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望着远方绵延的绿海,西畴县委书记黄明勇说:“解决了温饱,西畴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更加环保。”

  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协同推进

  生态优先之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治理模式,让西畴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30年前,因为“树木砍光、水土流光”,西畴县东南部54个村民小组生态环境恶劣。如今,这里的50平方公里土地满目苍翠,上千亩连片种植的猕猴桃,让这片土地亩产值翻了好几番。

  2016年,西畴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片区群众土地5000余亩,发展猕猴桃产业。

  “公司也是从零开始,一开始试种了20多个品种,最终留了7个长势好、产量高、市场认可的品种推广。”公司总经理陈登树说,西畴大部分地区土薄,但几乎没用过化肥农药,为绿色种植提供了良好基础。杀虫主要靠除虫灯、粘蝇板,幸好封山育林后鸟多,帮着控制虫害;林下种植苜蓿,固氮肥田。

  如今,猕猴桃藤蔓覆盖的上千亩土地,再也不用担心雨水冲刷。

  同样因绿而富的,还有兴街镇江龙村。以前的江龙村,因为植被破坏,旱季泉水干涸,雨季雨水倒灌。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带领群众致富,村干部刘超仁带领群众封山育林,山下改种橘子树。

  可当时的动员会上,除了大多数人的沉默,刘超仁听到的是一堆质疑:“本来地就少,橘子能吃饱?村里路不好,橘子咋卖掉?”照例是党员带头、典型示范,8户党员干部试种20亩柑橘,2006年挂果,果大汁甜,卖了好价钱。于是,不用动员,村民跟着改种。时至今日,全村50多户果农年收入达百万元。

  台地种粮、陡坡种树。在香坪山,文山金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永生从林下挖出一棵小苗,跟记者介绍:“这是金线莲,1公斤干品市场价6000元。金线莲全株可售卖,半年可采收,为啥还这么贵?——别处只能种在大棚里,西畴的林子就是天然大棚,30多年积累的腐殖土,让咱这金线莲叶片都泛着光!”

  提质增效,探索绿富美结合

  西畴国家石漠公园、香坪山景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西畴各个景区人潮涌动。荒山变绿,游客看绿,美成为西畴新的生产力。

  看群山起伏,品特色美食,国家石漠公园成为不少人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多,20多亩大棚的草莓都不够摘。”奔着客流,村民张贵相在国家石漠公园附近租赁土地种起了草莓。

  尽管森林覆盖率已经过半,可西畴县依然年年植树。“以前绿化重量,以后绿化重点是提质。”西畴县林草局局长艾永健表示,一方面要通过绿化保护华盖木等珍稀濒危树种,另一方面要通过在庭院种植经济作物实现绿富美的结合。

  不过,将珍稀濒危树种作为绿化苗木并不容易。为了育苗,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法斗管护站站长李友彬年年上山,请人攀上二三十米高的华盖木采种。“采下来要尽快去皮、冲洗,避免种子腐烂;还要经过一个冬天的沙藏,来年才能播种。”李友彬说,华盖木野外几乎没有幼树,而通过人工育苗,种苗成活率能到七八成。

  “不仅要温饱,还要环保;不仅要生存,还要好生态;不仅要小康,还要健康。”黄明勇说,以前群众吃不饱肚子,美不美没人在乎;今天群众吃穿不愁,美丽成为群众的新需求。

  蚌谷乡党委书记项冬梅前不久动员水头村的群众拆掉了自家院墙:地不硬化,铺石为路;泉水入院,潺潺绕亭。村民白兴刚说:“拆了围墙,大家比着搞绿化美化,庭院似公园,住着舒坦,还能为乡村旅游吸引客源。”(本报记者 杨文明)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