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昆明文创产业量质齐升

来源:云南日报2023-03-16 13:42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实现360.13亿元,同比增长4.6%

  昆明文创产业量质齐升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发展战略,把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大文创”产业格局,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搭平台、优服务、提质量、扩规模,初步构建形成以创意设计业为龙头,以数字文化产业、文化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工艺美术业、广告会展业为支撑,以影视动漫业、新闻出版业、休闲娱乐业为特色的新产业发展格局。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实现360.13亿元,同比增长4.6%,营收总量创2018年以来新高。一系列数据逆势回升、稳定增长,折射出昆明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向上、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用文化创意讲好云南昆明故事

  冬去春来,翠湖边生机勃勃,观赏漫天飞舞的红嘴鸥,咬一口“讲武雪糕”,喝一杯“将帅摇篮”咖啡,品一段“革命熔炉”的历史,这便是文创赋能带来的美妙体验。在岁末年初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这些昆明人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登上全国性的文创舞台。软萌可爱的鸥仔抱枕被、取自翠湖诗句“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的和风福柳书签、时尚新颖的翠湖大文创主题笔记本……一款款产品既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又具备实用价值,展现出昆明文创的创意创新与生机活力。

  翠湖被誉为“昆明之眼”,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落在翠湖周边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是见证了昆明的变迁和发展,承载了很多昆明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历史记忆,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2022年,五华区着力打造“翠湖大文创”文化品牌,通过创意设计、品牌塑造、运营推广等系列策略,聿安品牌策划(云南)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云鸥系列、海鸥飞行家系列、翠湖博物馆群系列等30余款文创产品,推动翠湖特色文化元素、文旅记忆具象化、形象化、创新化发展,促进翠湖周边文化资源向文化价值转化,生动展示了翠湖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

  “翠湖大文创”走出去并非个案。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搭建文创交流、展示、贸易平台,先后举办创意昆明系列活动、第十八届光华龙腾奖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连续举办五届的中国昆明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更成为昆明文创的金字招牌。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和文创产品走出昆明,将云南民族故事传递到全国各地。在2022年度“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年度推荐产品”评选中,昆明13款文创产品成功入选。其中,来自云南大润丁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物馆的“56个民族图腾透明手提包”等4款产品入选;云南丙岛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非遗印记”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包装,成为入选文创产品中的唯一一款非遗文创产品;昆明正沅茶业有限公司的“云子四季”牌茶叶,自2019年以来已经远销泰国、阿根廷、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云南扎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彩云根米线”,采用18幅云南少数民族盛典服装图做外包装,2022年预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

  持续打造文创经济增长极

  “去年5月,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联合召开规范微执法服务夜经济调研座谈会,对云纺文创园当前发展夜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现场解答。把已有工作经验和特色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有效形成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和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园区营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云纺集团艺术总监、云纺博物馆馆长陈岚表示。从纺织厂到传统商业区,昆明云纺文创园逐渐成为一个集历史、潮流、科技、音乐、美术、阅读、婚庆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商业综合体,成为昆明时尚文创新地标。

  近年来,昆明市围绕政策引导、行政审批、项目推进、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着力破解当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制约因素,打通影响产业发展、项目落地以及削弱市场活力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改造40万平方米老旧厂房,积极打造园区、基地、楼宇、文化街区、特色小镇五级文创空间。目前,全市共建成34个国家和省、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民族文化创意孵化基地、旅游文化传播窗口、南亚潮流聚集地、云南微小品牌孵化推广平台”为定位,形成以金鼎山为核心,以拾翠国际民艺园区、M60创意园、唐工坊文创园等为分园的“一核多园”发展格局,成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度高、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运营公司董事长吕承鸿表示,将发挥园区的人才、技术、智力等优势,针对“云品”出滇出海、乡村振兴、跨境服贸等方面工作,开展品牌建设、宣传推广、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等服务,提高园区数字化、创新化、科技化水平,打造园区数字文创创新发展生态,引导和支持园区重点企业向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园区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昆明C86山茶坊自2016年修缮完成并正式开园后,其独特的风格和对文创企业的扶持政策,吸引了众多文化类企业。截至目前,C86园区已吸引包括璞玉书店在内的大型书店、教育培训、时尚设计、文艺酒店、总部办公等文化产业入驻,在城市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具有完整的业态布局和功能分区的体验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作为昆明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拾翠国际民艺创意园区是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第一聚合平台,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工艺美术、非遗民艺加创新设计为核心的综合园区。园区以云南民艺为核心,打通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客户体验、展览销售全产业链,引入国际创意融合发展,完善民艺产业应用领域,真正实现以文化为聚合、与消费相结合的产业链生态模型。

  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根据《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将要实现营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增加值超过6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昆明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要素保障,加快引导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挖掘和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发展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VR/AR等新兴文化数字创意产业,推进文创与科技、旅游、金融、大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跨界融合的文创产业生态,增强文创产业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昆明市已启动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工程,绘制完成11张产业链图谱、建立文产招商数据库,制定昆明文化创意产业链行动方案,聚焦数字创意、数字文化领域新业态和新型文化企业,从北、上、广、深等先进发达地区,梳理重点目标招商企业目录。今年,昆明还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种子企业培育工程,加快认定培育一批“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建设昆明影视产业园区(基地),挂牌成立昆明“文创银行”,建设完善昆明市文化云平台,不断提升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生态;深入实施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高质量编制昆明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规划,在实施公园1903、滇越法式风情街、文林街特色文化街区、莲花池庭院剧场等首批4个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文化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提升打造“盘龙江奇妙夜”夜航文旅项目,努力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优质文化供给,不断提升昆明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昆明形象感染力和影响力。(记者龙舟 余红)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粤桂协作”旅游专列开进大苗山

  • 春花映古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天,我耳畔一直回响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
2023-03-17 05:30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发现,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平均影响可达2.4百万分率(ppm),表明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2023-03-17 05:30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推动全域企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工作,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3-03-17 05:3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023-03-17 05:30
从跨国视角来看,碎片化的监管措施会妨碍跨境人工智能市场的形成,并威胁到数字主权。为此,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023-03-16 06:45
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大岛坚一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放射性物质不同于普通危险化学物质,采用化学处理难以将其去除;同时,关于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等的长期影响,人类还所知甚少。
2023-03-16 06:45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世界性难题,保证高性能高安全的同时,极大降低未来激光雷达系统体积、复杂度、功耗和成本。
2023-03-16 06:25
为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学院以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工科”教育模式为依托,坚持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相结合。
2023-03-16 06:25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03-16 06:05
14日,“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直线加速器满能量出束,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由此,HEPS进入科研设备安装、调束并行阶段。
2023-03-15 05: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