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全面向“绿”绘就美丽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全面向“绿”绘就美丽画卷

来源:云南网2023-01-13 14:07

  绿色能源崛起,绿色制造加速,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全面推进……近年来,云南省围绕“绿”字谋发展,把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奋力书写好绿色发展答卷。

  绿色能源风生水起

  2022年12月20日,随着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这个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建成投产后,长江干流上的4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联合调度,在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中,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云南是绿色能源资源大省,绿色能源可开发总量2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0%。其中水能资源蕴藏量1.04亿千瓦,理论可开发量约9795万千瓦。

这是苍山及田野景观(资料图)。

  充分利用水能资源,适度开发干流水电,提高清洁能源占比,从“十二五”以来一直是云南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抓住绿色资源优势这一特点,加快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超9500万千瓦。

  十年来,云南省水电装机规模已跃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排前10位的水电站,云南有7座。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电基地基本建成,有效改善了电力供应结构,大幅提升了电力供应能力。

  作为我国绿色能源基地,云南风能、光能资源蕴藏量也相当可观。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1.23亿千瓦,可推动实施的风电项目装机规模总量约2000万千瓦;云南光照充沛,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59个为光伏资源较好开发价值的区域,具备可实施性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总量约6000万千瓦。

  华能、国电投、大唐等企业在云南投资的一批风能、太阳能发电站正加快建设,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迎来高潮。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已投产风电891万千瓦、太阳能476万千瓦。未来3年云南省拟新增5000万千瓦装机。

  据了解,目前云南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86%,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近90%,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5%,这些指标处于领先水平。

  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

  在广南县产业示范园的赫里欧新材料科技(文山)有限公司产品组装车间,一台台智能机械正在切割、焊接、传送太阳能光伏板。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超薄光伏玻璃生产、配件生产的新能源企业,选择在广南建厂,主要看中云南省绿色能源优势和广南优越的区位条件。

  2022年9月,泸西县193万吨绿色铝项目开工建设。这是云南省近年来加速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的缩影。该项目将使用清洁绿色能源,采用魏桥创业集团自主研发的节能减排、大幅减碳、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通过“风、光、水、储、林”协同布局,打造成世界领先的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近年来,云南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吸引国内、国际一流的铝、硅企业等市场主体落地云南,带动延长产业链的加工制造、配套的原辅料、耗材等向云南转移。

  魏桥创业集团、河南神火、中国铝业等企业相继进驻,目前全省电解铝产能达538万吨,加上在建拟建项目合计约826万吨。

  “公司大部分用绿色水电,其余部分由云南电网公司调剂供应。”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山东魏桥集团旗下企业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砚山县203万吨绿色铝项目已大部分投产,全部投产后每年用电量约285亿度左右,每年可节约大量标煤,减排大量二氧化碳。

  引进铝项目同时,加速吸引硅企业。全球领军的光伏生产企业隆基股份深耕云南,在曲靖、丽江、保山、楚雄建立制造基地,并带动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阳光能源等知名企业入滇。目前全省单晶硅棒及硅片已建成产能超70GW,约占全国产能30%。2022年,云南绿色铝硅产值突破1800亿元,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

  同时,新能源电池企业加速入滇。德方纳米2018年以来扎根曲靖,带动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向曲靖聚集。“不仅形成规模,还形成了产业体系。”德方纳米负责人孔令涛说,公司产品已从磷酸铁锂延伸到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台风机、新能源电池回收等领域,产能约占全国21%。

  加速书写绿色发展答卷

  1月8日,河口、磨憨等边境口岸全面恢复通关,云南外贸开启新篇章,加速驶上快车道。

  云南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近年来,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推进开放型绿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云南努力为沿边开放发展筑牢支撑。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4981公里,“四出境”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基本形成,河口、磨憨、瑞丽等跨境枢纽加快发展。

  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开放合作务实推进。云南区位优势正变为后发优势,绿色开放新高地正加速形成。据介绍,近五年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中越、中老、中缅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创新实施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同时,云南全面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合作。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3%,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7%。

  蓝天暖阳下,滇池湖畔,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与游人嬉戏共舞;苍山洱海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醉人图画……绿色环境是云南的底色。近五年来,云南生态环保力度空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阶段性目标,“湖泊革命”攻坚战全面打响,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步向好。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云南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向“绿”。曾一度发展滞后的云南,正用心书写绿色发展答卷。(记者 浦超 陈永强)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