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画意境,是人们对传统村落最深的印记和向往。近年来,保山市持续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用文化留住美丽乡愁,以特色产业支撑乡村发展,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3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努力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春林介绍,截至目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六批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保山市共有142个传统村落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李春林介绍,自2012年国家启动传统村落申报、命名和保护利用工作以来,保山市积极响应、高位推进,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建立市级指导、县级主导、镇村主力、村民主体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机制。结合地方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规划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有章可循。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社区、玉璧社区和荷花镇甘蔗寨社区采访,随处可见古宅、古树、古道遗迹等。在传统村落保护提升过程中,腾冲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搞大拆大建,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将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着力保护历史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
目前,保山市对住建部前五批公布的保山130个传统村落全面完成《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依法划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区域,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的范围界线、保护措施、建设控制要求等强制性保护内容。同时,对村落保护范围内的传统建筑、整体风貌、重要历史环境要素、传承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实施保护,严格按照分区分类原则对传统建筑、街巷、古树名木等实施管控,确保了传统村落的村容村貌协调统一发展,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
近年来,保山市重点围绕前五批130个传统村落,全面开展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村民民居的建设。在尊重村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对传统村落的垃圾、污水、消防、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对有条件的传统村落,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部分村落还适度配置了商业、旅游等服务设施。
为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优势资源,保山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发展传统村落与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养老、传统手艺融合发展。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滇西抗战文化等文化旅游脉络,积极推进全市传统村落努力申报A级景区,打造了和顺水碓村、江东银杏村、板桥青龙街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
为打造传统村落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隆阳区重点开展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保护修缮,编制完成《青龙街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规划》,投入6150万元对青龙街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保护修缮,沉寂近一个世纪的茶马古道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腾冲市2022年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今年以来,腾冲市以前五批传统村落中的86个整体保护为基础,划定清水、和顺、荷花等乡镇的21个传统村落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按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实施方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全面推进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保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段春燕介绍,保山市将传统村落作为独具特色的名片进行打造,按照保护风貌、彰显文化、打造特色、社会参与、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村庄内生发展动力与外部力量联合,积极探索传统村落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让古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
目前,一批传统村落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出腾冲银杏、新岐和隆阳赧浒等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村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在距腾冲市29公里外的五合乡帕连艺术村,2013年被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自2019年10月“艺术改变乡村”计划来到这里,通过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在这里交融,用艺术赋能,带动乡村旅游,激活了傣族古寨经济发展,这里成为腾冲市新晋网红打卡地。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保山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规划,逐步建立完善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李春林表示。(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