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云南省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积极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接续奋斗,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马散村地处勐卡镇东北部,聚焦全镇“红色之乡、记忆之城、肉牛重地、开放之源”发展定位,找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入点和着力点,巩固推动“种养+文旅”融合发展,有效破解老百姓“靠天吃饭”的发展瓶颈。2021年,全村党员带着1669名群众,发展青贮饲料种植、养殖中华蜂等,实现经济收益169余万元;同时,发动茶农与茶厂抱团发展,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387.2万元。
在文化方面,马散村深挖民族地方文化特色,采取“奖励+扶持+培育”的方式,组建“雨窝”佤族艺术团、独弦琴演出队,培养非遗传承人,全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努力开辟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省级非遗传承人岩相太发动30余名民间艺人组成的独弦琴演出队,通过接待来宾、承接商演等方式,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增收“双赢”。
马散村还牢牢把握美丽村寨建设有利时机,搭建“党建+合作社+电商”平台,增加农特产品销量,大幅度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疫情期间,村民娜坏积极寻找商机,通过挖掘民间织锦文化、开发织锦商品、成立文化公司,在留守中青年妇女中培养管理人才、织锦业务能手、民族文化宣传骨干,每年为群众增收15万元。
此外,作为云南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试点,马散村预计投入6805.42万元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避免“城市思维”,马散村在规划进程中注重植入乡土元素,构建各方参与的多元格局,集民情风情体验、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少数民族美丽村寨建设正逐步形成。如今的马散村,道路绿、路灯亮、房屋美,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高效、便捷、舒适的生活,更有满满的幸福感。(邱晓琴 陈江仙 吴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