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这十年】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持续推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这十年】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持续推进

来源:云南网2022-08-26 11:02

  云南网讯(记者 朱海 富张明玥 实习生 吴姣) 8月25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文化和旅游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在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据介绍,今年1月至7月,全省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同比增长54.6%;接待游客人次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6.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和80.0%。7月单月实现历史以来最高最快增长,接待游客99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3%、54.1%,恢复到2019年的138.6%、119.6%。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省文旅产业体系逐步健全、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数字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康养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98.9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92.16亿元,体量增长2.32倍。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2.01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亿人次,年均增长22.0%;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35亿元,年均增长30.6%;旅游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78亿元,年均增长15.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4%提高到7.7%。

  “文化润滇”行动持续推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新创原创100余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175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8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46个乡镇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博物馆149个、美术馆9个、乡镇文化站145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652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完成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由5300处增加到14704处。创建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28个云南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推出10条非遗、22条历史文化、6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编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并启动建设。打造40多台精品旅游演艺,成功举办46项国际性文旅活动、100多项体育旅游赛事,实现了“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的互促互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新增5A级旅游景区4个,总数达9个;新增4A级旅游景区85个,总数达129个;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和2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4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创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15个、旅游强县20个、旅游名镇101个、旅游名村213个。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5700多个,完成乡村文化旅游投资1032.4亿元,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76个。文化旅游业累计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在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底线的同时,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推动文旅行业提振信心、企稳向好。今年以来,共为涉旅企业减税降费15亿元,100%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4亿元,发放促旅消费券1.55亿元,补助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896万元,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指导71家A级旅游景区减免门票,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下一步,云南省将持续策划做好“35102”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储备50个百亿级、100个50亿级、150个20亿级、300个10亿级文旅项目,打造“16个10”的世界级文旅产品,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以上,实现文旅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超过350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0%。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