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图为市民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COP15大会会场拍照“打卡”。刘冉阳 摄
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会场开放日即将结束,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内,市民络绎不绝,参观游览热情不减,希望抓紧最后时间,一睹会场“真容”,见证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
COP15大会第一阶段会议落幕后,会场于10月18日至11月7日免费向民众开放。此次开放的区域为7号馆(主会场)、5号馆(云南特色展馆)和南序厅。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安全保卫部经理肖威介绍,截至11月3日,前来参观的市民人数已超过43万人次,参观人数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周末,参观的昆明市民以学生、中老年人和家庭为主,也有不少是团体参观。
图为市民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中拍照“打卡”。刘冉阳 摄
肖威表示,会场一直严格按照防疫规定,实行健康码、行程码查验,红外测温和安检。“临近闭馆期,但市民们观展的热度没有下降趋势。”他说。
上午10点,刚刚开放半小时的展馆内,不少市民已经站在7号馆主会场的展板前拍照“打卡”。“我们刚刚参观了会场,看完心中只有两个字——震撼!”冯战军是一名老兵,也是昆明芳草艺术团的舞蹈演员,他告诉记者,今天是老年艺术团的成员聚会日,正值会场开放,就将聚会地选在了这里。
“云南是一个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省份。通过展览我看到一个新景象,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的越来越好了。”冯战军表示,展览中最令他感动的内容是怒江、红河等曾经的贫困地区,不仅能保护好生物多样性,还能在艰难的条件下脱贫致富,“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的展馆中,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的学生们正在使用数字魔环交互体验系统,将手放到魔环里,隔空控制大屏幕上的机械手,选择感兴趣的物种进行了解。
图为市民参观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 刘冉阳摄
来自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的研究生孙婧表示,“展厅中图片、视频资料丰富,互动性强,科普性较好。展厅对市民开放,对于大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唤醒他们的保护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副院长罗旭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是全世界的普遍认识和发展趋势。他认为,云南特色展馆就是其中一个实践,推动了各行各业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个展的开放非常有必要,也很及时。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学术概念,很多老百姓并不清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而这个展览把云南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都一一展现出来了。”罗旭说。
与此同时,COP15大会两个室外考察展示点扶荔宫和宝丰湿地也在开放当中。不少参观会场的市民表示,会在最后的开放机会里完成“打卡”,从多个角度充分感受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