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过去,作为以农牧业为主的山区县,尼勒克受地理环境与发展条件限制,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自1994年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怀揣着央企的责任与担当,踏上了对口帮扶尼勒克县的征程,这一走就是31年。31年来,中国石油以“干部选派、资金投入、消费帮扶、智力支持”四个力度不减为坚守,累计投入资金超1.6亿元,援建项目40余个,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深度融入边疆发展血脉。
中国石油立足尼勒克县资源,把产业帮扶作为经济发展 “主引擎”。“十四五”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投入1600多万元完善水利设施,1000万元建设玉米烘干厂。这为2万多亩耕地提供灌溉保障,改变传统玉米晒干方式,解决秋收季阴雨天气导致的烘干和销售难题。项目新增35个就业岗位,农副产品产量激增3倍,人均年增收5000元。
在畜牧养殖领域,中国石油投资100万元建设喀拉托别乡良种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500万元建设生产母马养殖基地。喀尔沃依村母马养殖项目采用“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带动183户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11人实现年均4.2万元稳定收入。今年,中国石油还投资建设牛羊屠宰场,项目建成后将为所在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0万元,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依托尼勒克县丰富旅游资源,中国石油累计投入4700万元发展文旅产业。2019—2020年,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巴音郭楞村打造乌拉斯台风景区吉仁台水库旅游功能驿站,每年产生经济效益3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带动169户农牧民灵活就业。2021年,帮助开发建设湿地古杨风景区,带动139名农牧民就业,实现农文旅融合。
中国石油从1994年援建木斯乡石油希望学校开始,不断在教育领域发力。乌拉斯台镇中心学校、县二小、县中心幼儿园等现代化校园相继建成,让1500多名学生有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乌拉斯台中心学校成为新疆农牧区寄宿制示范学校。
在智力帮扶上,中国石油构建起“三维赋能”体系。通过“兴农讲堂”培育高素质农牧民,累计培训县乡村基层干部1.2万余人次、乡村振兴带头人6000多人次;依托 “益师计划”,组织北京优秀教师赴疆交流,选派当地教师进京进修,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5万余人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助力300名贫困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民生为本,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2016年至2017年,中国石油投资 1000万元建设的19眼抗旱井,为6个乡、15个村1.85万亩耕地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十四五”期间新增的水利工程与基础设施,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在住房保障方面,“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工程让农牧民住上了新房。此外,10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铺开,让科蒙乡团结村蝶变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中国石油还坚持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融合。柯赛绣作为尼勒克县哈萨克族传统刺绣工艺,在当地政府与中国石油的携手下,注册商标、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村匠”活动培训 1126名乡村工匠,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乌拉斯台镇推行蜂旅融合发展,建成新疆黑蜂科技文化馆,提升黑蜂蜜销售能力。
此外,中国石油发挥党建优势,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培育1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15个龙头企业,推动“党建+产业”深度融合。
如今的尼勒克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十余项国字号荣誉,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站在新起点,中国石油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助力尼勒克县乡村振兴。(通讯员 张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