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栉风沐雨,薪火成炬
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
与浙新两省区教育厅的携手推动下
南疆语文教研中心应运而生
自2024年8月12日正式组建至今
已走过一年征程!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
秉持“文以载道、语润同心”理念
将语文学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
打造集学科研究、学术交流、
教师培训、素养培育于一体的
综合研训平台
实现了从“起步探索”到“提质增效”的跨越
用实干为南疆语文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周岁”生辰之际
让我们一起回望耕耘、细数收获
砥砺再前行!
这一年,我们深耕教研攻坚,凝聚“铸牢”共识
以“研”为核心,搭建高端平台、深化课题攻坚,推动语文教育科研从“零散探索”向“系统突破”转变。
搭建高端智库平台
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朱于国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滕春友副主任等20余位全国语文教育名家与核心期刊主编,围绕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创新开展深度研讨,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把脉支招”。
深化课题攻坚行动
依托浙江名师资源,发布课题指南17个,立项课题55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22项,地区级32项,形成“国家—自治区—地区”三级课题体系。发表国家级论文19篇,出版专著1部,获自治区级比赛奖项6项,科研成果实现“质的飞跃”。
打造品牌研修矩阵
开展9期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吸引1300余名教师现场参与、10万余人次线上学习,打磨70余节精品课例。2025年阿克苏地区中考语文成绩较去年再提5分,中心30所基地校中考语文平均分全部提升,最高提分达13.72分,教研帮扶成效显著。
这一年,我们打破地域壁垒,拓宽“铸牢”路径
以“联”为纽带,构建教研共同体、创新推广模式,让语文教育资源跨越地域局限,惠及更多师生。
构建教研共同体
挂牌30所基地校,组建70人专兼职教研团队,开展“教研直通车”下基层12次,打磨全学段示范课40节,覆盖教师600余人次。相关经验获《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专题报道,“跨校协同教研”模式成为区域教育联动典范。
创新国通语推广模式
打造“国推基地+有氧直播间”文化工程,开展“送国学经典下基层”活动,覆盖12所学校、8个村,举办讲座、演出等41场,惠及5.5万人次,该项目获评“自治区社科普及十佳案例”;构建“线上传播+线下实践”体系,推出52场主题直播、20个创意短视频,让国通语成为连接各民族心灵的“文化纽带”。
这一年,我们聚焦师资培育,夯实“铸牢”基石
以“育”为根本,构建分层培训体系、深化课程思政,推动南疆语文教师队伍从“数量补齐”向“素养升级”迈进。
实施精准培训计划
创新“转段教师特训+分层研修”体系,统筹开展国培、区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等项目,辐射带动南疆四地州100多所学校、3万余人次教师,形成多层次、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依托“语润同心工作室”,开发“跟习总书记悟铸牢”系列微课120节,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项为地区级精品课程;通过公众号推送“跟习总书记读论语”系列微课44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这一年,我们厚植文化自信,彰显“铸牢”温度
以“文”为灵魂,打造素养活动、活化传承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打造素养品牌赛事
举办浙阿青少年中华诗词、作文、书法、朗诵四大比赛,吸引35万人次师生参与,100余人入围“中国诗词大会”新疆选拔赛,1名基地校教师斩获2025年新疆赛区一等奖,充分展现南疆师生的文化风采。
活化文化传承载体
承办地区高中语文现场课展示活动,覆盖5000余人次,通过学科教学推动国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承;成立浙疆语艺社,创排《桥梁》等8部原创话剧,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时代活力。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联合浙新两地作协举办“网络名家谈写作”沙龙,邀请100余名教师共话文学创作,架起浙阿两地文化互鉴的“连心桥”。
路虽远,行则必至
事虽难,作则必成
站在新的起点,南疆语文教研中心将继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聚焦攻坚师资瓶颈,开展语文教师专项研修,破解专业素养升级难题;聚焦强化资源下沉,推进基地校模拟命题、集体备课培训,打通优质资源“最后一公里”;聚焦深化文化育人,持续办好四大文化赛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让各民族师生在文化浸润中同心筑梦、携手前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语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