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日,新学期伊始,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高二16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当天下午,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骆梅英,带领同学们走进阿克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以真实感人的浙江援疆故事为主线,为同学们讲述了对口援疆的战略意义和浙阿一家亲的深情厚谊,教育引导同学们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笃行者。
骆梅英围绕“什么是对口支援”,“浙江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说浙阿情深的背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三个问题进行讲授。课程从“结对城市连连看”互动小游戏开始,骆梅英通过讲解阿克苏的核桃、驼奶、棉花等产业发展中浙阿协作的故事,为同学们生动阐释了浙江十个设区市与阿克苏十个县市结对帮扶、双向奔赴的关系,并邀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乡与结对的浙江城市“牵手”。杭州市结对阿克苏市、嘉兴市结对沙雅县、湖州市结对柯坪县……骆梅英和同学们一起,为阿克苏十个县市找到了在浙江的好朋友。“在我的家乡阿瓦提有绍兴帮助我们建设的鲁迅学校”“我曾去过杭州参加夏令营”,同学们纷纷交流起了身边的援疆故事。通过互动游戏,让同学们更加具象化、情境式理解对口支援制度,体会“全国一盘棋”“中华民族大家庭互帮互助”的内涵。
接着,骆梅英带领同学们走进“丝路新程·浙阿共赋”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实践录展区,一起观看了15年援疆历程的短片,并从产业、教育、医疗、文化、“三交”等纬度,给同学们讲述浙阿结对共建过程中,发生的动人故事。
“杭州是‘中国直播电商第一城’,在杭州与阿克苏的牵手中,也把直播经济带到了阿克苏。”在介绍浙江援疆助力阿克苏电商产业发展时,骆梅英邀请了去年浙江省直播电商大赛的“十强选手”迪丽妮格尔·依明分享个人成长成才的经历。“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我很感谢援疆,让我找到了梦想,能够为家乡做更大的贡献!”通过迪丽尼格尔创业奋斗的故事,骆梅英勉励同学们要以先进为榜样,做心怀梦想、勇于拼搏的追梦人,做乘风而起、善于创新的弄潮儿。“同学们,浙江援疆就是要为更多像迪丽尼格尔姐姐这样的青年人搭建平台、持续赋能,让他们能够实现梦想、点亮人生。希望你们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骆梅英的话引得同学们会心点头、深受鼓舞。
“同学们知道新疆也能养海鲜吗?”在介绍浙江与阿克苏的产业协作时,骆梅英以有趣的提问开始,“大漠游来东海海鲜,你们看,这就是在阿拉尔养殖的青蟹!”面对同学们的疑惑,骆梅英详实地为大家科普了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利用南疆盐碱水域科学养殖海鲜的知识。宁波大学的王欢教授,走进阿拉尔的盐碱地,进行青蟹、南美白对虾、花蛤、蛏子四种海鲜混养,助力亩均增收1.5万元;浙江大学的舒妙安、董伟仁两位专家,帮助温宿农民推广“稻虾共作”种植方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亩纯收益较单一种植水稻提升4~5倍。她以浙阿科技与产业协作结出的一个一个丰硕成果为案例,介绍了浙江产业援疆取得的显著成效,同学们赞叹不已。“浙江与阿克苏,内地与新疆,东部与西部,不仅经济上相依,而且情感上相亲,文化上相融、信念上相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就是对口支援。”骆梅英对同学们说。
教育是同学们最关心的话题。随着“我身边的援疆学校”“我身边的援疆老师”话题讨论的热烈展开,骆梅英向同学们介绍道,浙江助力阿克苏人数最多、投入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教育。2010年结对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以来,浙江投入教育援疆资金超45亿,新改扩建大中小学、幼儿园170余所;选派援疆教师3000余名,数量居全国援疆省市第一位;浙阿两地900余所学校、40余万名学生结对结谊;600余所中小学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还有,来自浙江的55名援疆教师“组团式”帮扶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一串串数字让同学们纷纷感叹。“原来,我们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的背后,是这么多浙江叔叔阿姨的辛勤付出。”尤漫妮同学说。
“就业、就学、就医民生三件大事,是浙江援疆的重中之重。”就医是民生之急,骆梅英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医疗援疆故事拉近了援疆与同学们的距离。“这是一张小古丽送别救治她的援疆医生汪月奔的照片,她说,汪叔叔,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像您一样的医生!”2023年5月,9岁的小古丽不幸在上学路上遭遇了严重车祸,命悬一线,是浙江的医疗援疆团队通力协作将她抢救回来,克服了休克、感染、康复等一道道难关,又让小古丽重新站立、恢复了如今的活泼健康。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位同学叫阿卜都拉,他今年要去浙江读书了。6岁的时候一场高烧让他失去了听力,如今在‘启明行动’的帮助下,他不仅做了耳蜗手术恢复了听力,而且通过语言康复训练已经能非常流利地讲话了”“这位爷爷叫库尔班,他是医疗大巴扎的受益者”……一个一个医疗援疆的感人故事让同学们不禁红了眼眶。“原来援疆帮助了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比丽格努尔同学无比感动地说。
在浙江与阿克苏的双向奔赴中,两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个瓜、一棵树、一部剧、一场球赛、一个微心愿……”骆梅英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浙阿两地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难忘的事。在课堂的最后,她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只是全国1万名援疆工作者中的一员,杭州与阿克苏,相隔4600公里,我们也会想念家乡,想念亲人,那我们为什么而来?因为我们身上肩负使命,要和这里的人一起把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建设好,发展好。新疆是我们援疆工作者的第二故乡!”全国有19个省份结对建设新疆的14个地州,19个援疆省市坚持每年将援疆资金总量的80%用于县及县以下、80%用于民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样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正是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对口支援了吗?对口支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一起组成我们’!”听了骆梅英的讲解,同学们纷纷点头。凯迪尔耶同学说,“这堂课让我记忆深刻,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成为像骆老师、像迪丽尼格尔姐姐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整个课堂在点亮微心愿的热烈氛围中结束,40多位同学将自己的微心愿写在贺卡上,和骆梅英一起贴在象征团结的苹果树下,期待这些小小的心愿能在4600公里之外的浙江被点亮。课后,孩子们十分热烈地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的感受。萨妮耶·阿不来提同学说:“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浙江老师、医生来帮助我们,我很感动。我以后也想成为可以帮助别人的人。”杨国豪同学表示:“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会做好宣传员,向周围的人讲好浙江和阿克苏的故事。”
为深入贯彻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讲好对口援疆故事、民族团结故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9月,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联动各市援疆指挥部开展“铸牢共同体浙阿一家亲”主题宣讲活动,由浙江省、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亲自为受援地群众和学生宣讲新时代援疆工作成效和浙阿两地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让各族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次主题宣讲将结合阿克苏地区开展的“铸牢共同体共筑强国梦”国旗下大宣讲及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等活动,充分挖掘对口援疆中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结对接亲、共同发展、团结进步的鲜活案例,将援疆成效的“静态记忆”与项目现场的“动态实践”有效结合,采取生动活泼、接地气的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宣讲。这次,骆梅英为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学生讲授的“开学第一课”是该主题宣讲活动的“第一讲”,后续浙江各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将在对口支援的县市陆续开讲。
来源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
作者丨王晨辉 余元江 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