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9日,“丝路文脉天马与古道”学术研讨会在昭苏县宾馆会议室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夏塔古道的历史价值、天马文化的传承脉络及文物保护创新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昭苏县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注入新智慧。
开幕式上,昭苏县委副书记、泰州援疆工作组组长王辉代表昭苏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昭苏县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王辉表示,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深入挖掘昭苏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昭苏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发挥连接历史与未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作用,从而让丝路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夏塔古道不仅连接了中原与西域,还见证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沿线保存的古城遗址、岩画及古道遗迹等,都是研究古代交通与文明互鉴的宝贵实物证据。同时,昭苏作为“天马故乡”,天马文化不仅是本地的精神象征,还承载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织的历史记忆。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结合实地考察成果,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对夏塔古道及夏塔文化的独特见解,有的聚焦夏塔古道的历史沿革,通过文献与考古发现还原其在古代商贸中的重要地位;有的深入剖析天马文化的起源与传播,探讨其在当代文化IP打造中的潜力;还有的针对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活化模式提出建议,如推动“考古+旅游”融合、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等,为昭苏县旅游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也为未来夏塔古道及其文化的开发提供更多珍贵的资料。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彦嘉说:“昭苏在历史上是南北疆道路的北端出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民族交流地位。本次研讨会通过专家讲解,不仅能实地了解相关情况,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7月10日,专家学者们在昭苏县天马博物馆,为“光影夏塔·古道回响”影像展揭幕。本次影像展以双重视角勾勒了夏塔古道的时空脉络,从1907年马达汉镜头下木扎尔特冰阶梯的险峻轮廓,到当代摄影师与文物普查队捕捉的“今日古道”,有科考队员徒步冰川的身影,还有哈达木孜达坂的璀璨星空,影像的延续性让历史与当下形成了跨越百年的对话。本次展览为学者们提供了跨界对话的平台,透过镜头重新审视夏塔古道,不仅能深化对丝绸之路文明的认知,更能为当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提供新的思路。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马涛说:“夏塔古道作为连接中央政权、民族迁徙、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的重要商道,具有特殊价值。同时,它结合了自然与人工奇迹,开凿的海拔3000多米的冰川体现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夏塔古道是全疆少数几条有文献和影像记载的古道之一。随着各机构与专家学者的支持,未来夏塔将成为新疆的标杆旅游目的地。”
昭苏县文博院干部董向奇说:“我们一直致力于夏塔古道的保护与研究,这次学术研讨会对昭苏来说意义重大。大家围绕古道的历史沿革、天马文化的起源与传播等议题深入探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接下来,我们会把研讨会的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持续加强文物本体的保护,探索更贴近大众的传承方式,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昭苏的文化魅力,让夏塔秘境的故事一直传下去。”
来源:昭苏县融媒体中心 余碧江 张丽婷 塔力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