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的阿勒泰》: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我的阿勒泰》: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人民网2025-06-16 17:51

  编者按:近日,《西北岁月》《我的阿勒泰》等作品继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24中国电视剧精选”后,入围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志愿军》三部曲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引发电影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讨;《哪吒之魔童闹海》与《黑神话:悟空》带动了影视、游戏等文化贸易“走出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文艺精品的影响力、生命力日益凸显。

  文艺创作如何把脉“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倾向?文艺作品的深度评论如何把握学术角度、艺术高度、历史深度、人文温度,引领创作尊重历史、把握现实、开启未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策划“艺见”专题,特邀文艺评论家围绕“文艺精品的品质所在”撰写评论文章,剖析成功案例,发掘内在规律,进一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

《我的阿勒泰》: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自去年播出后便赢得广泛好评。该剧不仅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中国电视剧精选”,在国际上也表现亮眼——入围第7届戛纳国际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该剧甚至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掀起追剧热潮,开创了由现象级散文作品到爆款电视剧的跨媒介改编范例,为当下中国影视文化注入了一股清风。5月26日,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我的阿勒泰》更是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改编)等六项奖项提名,成为评论界热议的大众文化事件。

  该剧的经典化之路,既源于原著散文创造的强大品牌效应,也是契合时代语境的多重因素耦合的结果。因此,解读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经典生成机制,对于探寻国产电视剧的“破圈”效应与“出海”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首先,优秀的文学文本常常是影视作品的母体,尽管两者的媒介形态不同,但是在现代文化生产模式下,文学与影视构成了双向赋能的交流互动关系。纵观世界文艺发展史,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莎士比亚戏剧、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等经典作品,早已成为影视改编的重要对象,这类文学文本也借助跨媒介转换,在不同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原著凭借非虚构写作及清新自然的治愈系风格,拥有庞大的读者粉丝群,这也为电视剧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理想受众群体。由于散文创作以书写日常生活及抒发情怀为主,形式上更显零散化、跳跃性的特点,且不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因此散文的影视改编难度远高于小说。该剧紧扣原著散文描写的人物、叙事片段及特定场景,并在改编时重构人物关系网络、凸显情节主线、设置矛盾冲突,同时,别具匠心地保留了原著散文特有的“神韵”。该剧对散文作品的跨媒介改编,没有沿袭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惯例,而是在影像叙事中着重凸显原著散文的边地空间、跨文化体验、北疆草原的自然风光等元素;同时穿插使用《回家吧》《苍茫的凝望》《彩虹布拉克》等富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意的边地牧歌意境。这不仅为那些被“内卷”浪潮裹挟的人们提供了一处略带乌托邦色彩的“诗与远方”,还为人们缓解焦虑情绪、想象“生活在别处”提供了一份情感寄托。观众通过李文秀和巴太的朦胧爱情,拨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重重迷雾,加深对人性真善美的洞察。总之,该剧以散文集为文学蓝本,将边地空间与日常生活场景有机融入影像之中,采取舒缓、诗意的叙述节奏,为影视作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与美学风格,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典型范例。

  其次,文艺作品是呈现和传播中华文明标识的重要路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伦理准则和价值规范,是最具影响力和辨识度的身份符号。从文艺传播的意义上说,这些标识以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呈现,受众通过解码文化符号的深层意蕴,从中获得心灵启迪。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又一成功之处,在于其影像文本从多个角度呈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并将其融入微观化的日常生活叙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精神升华。剧中涵盖的精神标识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诚信仁爱”的道德观、“讲信修睦”的伦理观以及“亲仁善邻”的人际观等。该剧运用影像人类学的表现手法,生动展示了哈萨克族牧民的草原生活逻辑及转场的震撼体验,热情赞美了牧民的勤劳坚韧、热情乐观。面对赖以谋生的茫茫草原,牧民杜绝涸泽而渔,坚持科学合理、取之有度的放牧理念,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在“义”与“利”的抉择中,选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谱写出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赞歌。

  诚信是立身之本,修睦乃处世之道。哈萨克族牧民热情开朗、不拘小节,将诚信看作最重要的美德,遵循“人去世后不能留下债务”的处世信条。剧中巴太纵马追赶张凤侠母女的叙事段落,借鉴古装武侠片的荒原追逐场景,在紧张激烈的悬念中,传递出牧民珍视诚信的美好品格。张凤侠一家随牧民转场迁徙,其辛苦经营的流动小商店成为牧区名副其实的“共享空间”,各路人马在此相聚,各种信息在此交汇,人际冲突在此化解。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张凤侠用微笑和坚强应对。床塌了,她说:“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她以智慧、宽容和幽默,调节哈萨克族牧民家庭关系,在远离尘嚣的草原上,深谙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推动了各民族由空间互嵌深化为情感互嵌和文化互嵌,为电视剧绘就了“共同体叙事”的基调。

  再次,优秀的文艺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重以平视的目光和对话的姿态切入日常场景,在大时代背景下反映斑斓多姿的人生体验与生命历程,借助一帧帧微缩化的写实画面,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陌生化的叙事空间与清新脱俗的民族文化展示,将特定时代的集体记忆转换成剧情搬上荧屏。尽管个体的生命历程千差万别,但观众总能从影像中找到自我投射,寻找到心灵慰藉——那慰藉是女主人公李文秀孜孜不倦追求的作家梦;是张凤侠为了给故去的爱人一个“美好的归宿”,在转场时坚持选择走危险重重的“仙女湾”之路;是巴太与爱马“踏雪”之间超越物种的生死情谊;是托肯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人性之美;是蒙古族老奶奶不经意间表达出的饱含哲理的人生箴言;也是哈萨克族牧民由传统游牧到现代定居生活方式转型的心理调适与文化适应。该剧没有套路化的戏剧冲突与叙事突转,而是以电视文艺片的散文诗风格,自觉摒弃苍白无力的生硬说教,将烟火漫卷的大众日常生活镶嵌到美轮美奂的北疆草原,绘制出一幅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个体内心与世界达成和解的边地风俗画卷。

  最后,在媒体融合时代,文艺作品除了要讲好故事,达成“内容为王”的基本前提,还应具备提升故事传播效应的能力。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燃爆“出圈”,不仅成为文学IP改编影视剧的经典范例,而且在传播矩阵构建方面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该剧突破传统电视剧生产惯例和播出模式,由爱奇艺按照网剧模式量身打造,在剧情体量上与那些动辄几十集上百集的电视剧明显不同,精准契合当下受众尤其是网络受众的碎片化文化消费模式。此外,该剧播出后迅速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激活了地域形象营销的多方联动。如阿勒泰地区文旅部门紧紧抓住流量机遇,与爱奇艺联袂启动全网宣传模式,不仅精心设计南航主题航班,还特别邀请董宇辉团队直播加持,多措并举打造出文旅融合的成功样本。在文化传播方面,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其对边地风景美学再现、民族风情展示和人类共通情感经验的表达,开启跨文化传播之旅,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赢得良好口碑,不仅成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篇章,更升华为具有传播价值的大众文化符号,在国际舞台上彰显出中国影视作品的美学厚度与文化包容性。(邹赞作者系新疆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行

  • 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进行友好访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