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动展现新疆棉农劳动故事——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广受关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生动展现新疆棉农劳动故事——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广受关注

来源:新华社2025-05-21 17:50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生动展现新疆棉农劳动故事——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广受关注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邢拓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袤的土地上,一朵朵棉花犹如“地上的云朵”,不仅是当地棉农的收入来源,也见证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

  近日,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登陆全国院线。影片采用纪实跟拍手法,以沉静而深邃的镜头语言,讲述了来自中国“长绒棉之乡”新疆阿瓦提县的艾尔肯与赵强两户棉农的家庭故事,展现了两家人真实的生活场景、朴素的家庭观念,以及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受到了广泛关注。

  新疆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种植加工、棉纺等产业是新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果说《我的阿勒泰》让人向往新疆的浪漫,那么《地上的云朵》则会让人爱上新疆的质朴”“电影犹如一首劳动者之歌,他们身上坚韧不拔的品质令人动容”……走出电影院,观众们纷纷感叹。

  “一想到新疆,很多人脑海中或许会立刻浮现出游牧的帐篷、赛马的欢腾,但在我们的影片里,呈现出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新疆’。在长达数月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和两个家庭同吃同住,也被棉农们展现出的劳动者精神深深震撼。”影片制片人刘洋说。

  家庭生活是这部作品的另一条叙事线。专家认为,本片深入新疆南部乡土社会,以收棉过程为主线,在棉田、院落、婚礼等多个场景真实呈现了南疆的人情礼俗与多元文化。

  在家里烤馕时的细致步骤,在饭桌上询问儿子学习情况,在棉花丰收后为女儿缝制新被,在孩子离家之际下厨做手抓饭等美食……无数棉农从这些细节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无数观众从烟火气息中了解到当地群众的生活日常。

  “隔着银幕我都能闻到手抓饭的香气,陶醉在妈妈的歌声里”“我看到了田园的风光、质朴的人民,真想马上去新疆看看”……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分享着自己的观影感受。

  “这部影片‘很中国’‘很民族’也‘很国际’。它通过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疆棉农故事,真实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敬意、对土地的态度、对亲情的珍视,如散文般娓娓道来,饱含泥土的芬芳、生活的希望、情感的柔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丽芳说。

  去年,影片参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平台展映。

  外国观众同样惊叹于影片展现出的“家庭情感的共通性”——父母为子女奔波的焦虑、收获时的集体欢庆,与全球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如出一辙。也有海外观众坦言,影片中的家庭让她想到了自己家,因此非常理解农民因作物价格变化产生的压力,也对片中父亲对女儿的叮嘱产生共情。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主任蒲剑表示,这部电影用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告诉人们,新疆的美,不仅在于表层颜值,更在于那些在新疆大地用劳动创造幸福的普通人。透过电影,世界从中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可感的新疆。(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

  • 内蒙古扎赉特旗:水稻迎来插秧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