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半个世纪的民族团结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跨越半个世纪的民族团结情

来源:Hi苹果红了2025-04-21 18:35

  一位是文坛巨匠、当代著名作家,一位是边疆县城的退休教师,一段共同的记忆,牵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谊。

  年初,王蒙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及计划重返阿克苏,探望一位1969年相识、名叫玛依努尔的老师。得知这件事,今年70岁的玛依努尔·卡尤木眼中泛起泪花,那些糅合着馕香与墨水的记忆,成为两人跨越民族与时空的永恒叙事。

图片

  情意比金子更珍贵

  1969年,玛依努尔高中毕业了,因远在伊犁的姐姐刚做完手术无人照顾,14岁的她决定前往伊犁照顾姐姐。

  那时,王蒙是玛依努尔姐姐家的邻居,他每天在乡下干活,妻子崔瑞芳在伊宁的一所中学上班,家里有3个孩子,小女儿伊欢刚出生不久,王蒙夫妻二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照看孩子。玛依努尔得知二人的难处后,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小伊欢的责任。

  玛依努尔为伊欢添置了维吾尔族婴儿摇床“毕须克”,并亲手缝制绣花襁褓。每天清晨,她会轻轻摇晃木制摇床,哼唱维吾尔民谣哄伊欢入睡。伊欢学步时,玛依努尔牵着她的手,模仿维吾尔舞蹈的“扭脖子”“绕手腕”动作,还亲手为她缝制艾德莱斯绸裙,在葡萄架下教她跳“赛乃姆”、哼唱木卡姆。一次,伊欢好奇地抓起桌上的生洋葱啃咬,被呛得眼泪直流,玛依努尔却笑着对王蒙说:“新疆娃娃的舌头要尝过皮芽子的辣,才算扎下根!”

  玛依努尔与王蒙一家的情谊不仅限于育儿,更渗透于两家人生活的点滴。

图片

在伊犁巴彦岱的王蒙(左一)。截自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王蒙篇。

  伊犁的秋冬很冷,王蒙家物资匮乏,玛依努尔便将从家里带来的苹果切片晒干,制成零食送给他们。她还时常爬上院中的苹果树,摇落成熟的“二秋子”苹果招待王蒙一家。

  寒冬时节,玛依努尔会端来一碗自家熬制的奶茶,教王蒙用馕块蘸奶茶软化后喂给伊欢,笑着说:“娃娃的胃要暖得像太阳下的戈壁。”

  除夕夜,玛依努尔带着葡萄干和巴旦木到王蒙家串门,王蒙的妻子崔瑞芳教她包饺子,她则用馕坑烤出维吾尔风味的羊肉馅饼作为回报,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化作满屋笑声。

  王蒙后来在书中感慨:“维吾尔人的情意像馕一样朴素,却比金子更珍贵。”

  “阿凡提”式的智慧与幽默

  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阿凡提”以智慧与幽默著称,王蒙在书中多次称玛依努尔为“我们家的阿凡提”,这一昵称恰恰展示了玛依努尔幽默机智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她常以类似的方式帮助王蒙化解思想上的低沉和生活中的困难。

在巴彦岱的王蒙(右二)与当地乡亲们在一起。

1981年,回到伊犁巴彦岱的王蒙(右二)与当地乡亲们在一起。图源:中国民族报

  王蒙一家初到伊犁时语言不通,玛依努尔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即兴编唱的维吾尔民谣教他们学语言。一次,王蒙误将维吾尔语“馕”说成“狼”(发音相近),玛依努尔拍腿大笑:“王蒙哥的嘴能把馕变成狼,明天咱们用狼肉烤馕!”

  她用玩笑巧妙纠正错误,既避免了尴尬,又让王蒙夫妇在笑声中记住了词汇差异。特殊年代里,王蒙曾因身份问题陷入消沉,玛依努尔则以“阿凡提”式的豁达开导他。

  一天寒夜,王蒙家的煤炉点不着了,玛依努尔顶着风雪送来热馕和木炭,却故意用谚语打趣:“阿达西,火灭了怕什么?‘冷的时候要跳舞,饿的时候要唱歌’!”

  说罢,拉着王蒙一家在院子里跳起即兴舞蹈,滑稽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玛依努尔的“阿凡提”特质更体现在她对民族文化的融合态度上。她教伊欢跳维吾尔族舞蹈时,会加入传统的“秧歌步”,笑称这是“伊犁版的阿凡提秧歌”;包饺子时,她把羊肉馅和皮芽子塞进面皮,宣称发明了“馕坑饺子”。

  玛依努尔常说:“阿凡提骑着毛驴走四方,是因为他知道路的尽头总有葡萄架。”

1981年,时任北京作协副秘书长的王蒙回到伊犁巴彦岱体验生活,与骑着毛驴的村民伊萨克在一起。

1981年,时任北京作协副秘书长的王蒙回到伊犁巴彦岱体验生活,与骑着毛驴的村民伊萨克在一起。

  这种将苦难转化为幽默的智慧,不仅成为王蒙一家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撑,也让“阿凡提”不再仅是民间故事中的符号,而成为真实生活中民族团结的鲜活注解——智慧与温情,终将消融一切隔阂。

  跨越时空的情感回响

  时间过得很快,玛依努尔姐姐的身体渐渐恢复了,而她也告别了王蒙一家。回到新和县后,玛依努尔从未停止学习,也未间断过和王蒙的联系,他们常以书信往来,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021年7月,王蒙再次来到新疆,紧紧拥抱巴彦岱镇阔别多年的乡亲们。

2021年7月,王蒙再次来到新疆,紧紧拥抱伊犁巴彦岱阔别多年的乡亲们。

  自1979年起,每年4月玛依努尔便会托人给王蒙家捎去一包晒干的杏花——阿克苏的杏花比伊犁开得早,她说这是“让伊犁的春天追着风沙先到巴彦岱”。包裹里总夹着手写纸条,写着:“伊欢的个子有没有杏树长得快?”王蒙回信时,常塞进几颗北京果脯,调侃她“智慧的阿凡提该尝尝首都的甜”。

  在王蒙的鼓励和影响下,玛依努尔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是孩子们口中的“阿凡提老师”。她将伊犁的经历化为教学素材——用维吾尔族谚语解释汉字结构,比如“众”字是“三个人在馕坑边取暖”,课间她总弹着热瓦普唱改编版童谣:“伊犁河的石头阿克苏的沙,民族团结的孩子亚克西!”

图片

王蒙在新疆的留影。(照片由王蒙本人提供)

  在得知学生吉力力·买买提考上原阿克苏师范学校,而他的家庭无力支付学习费用、即将中断学业时,玛依努尔想起课堂上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想起王蒙对她的教导和帮助,毅然拿出家中攒了很久的2000元来到吉力力的家,并一直资助他完成学业,而吉力力在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2009年,重回伊犁的王蒙特意去了当年的旧居,他轻抚树干,回忆起玛依努尔当年为招待他们一家,敏捷地爬上树摇落“二秋子”苹果的场景,感慨这棵树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011年,玛依努尔的儿子艾则孜·莫沙代替母亲前往北京看望王蒙,临走时王蒙赠送了一本《王蒙和他笔下的新疆》,直到今天,玛依努尔也会经常翻看,回忆当时的青春岁月。

8e510212d0ca7b7f3344fa0a3484fb0.jpg

4月17日,玛依努尔(中)与家人一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期待着和王蒙哥在阿克苏见面,看看如今新疆的巨变,逛逛我们新和县城,再给他做一次拉条子。”玛依努尔笑着说。

  ( 文:邓丽娟王海林部分图源: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我从新疆来、新疆我的家微信公众号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