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澄澈的蓝天下,雄鹰振翅翱翔,绵延起伏的北塔山宛如洁白的雪龙,横亘在中蒙边界,雄伟浩瀚、静默庄严。
一声骏马嘶鸣,响彻山谷。寒风凛冽,红旗猎猎,一列骑兵踏雪巡边,渐行渐近。鲜红的旗帜上,“骑兵连”三个大字耀眼夺目,一张张栉风沐雨的面庞坚毅从容……
时值春节,记者走进位于中蒙边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探寻护边员守边护边的故事,牧场骑兵连就这样以勇猛矫健、英姿飒爽的姿态跃入视野,让人为之精神一振……
热血骑兵 马背上的无畏冲锋
北塔山,有人说它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牺牲自己的地方”。70多年来,北塔山牧场干部职工和边防官兵共同守护着69.114公里的边境线。这其中,有一支英勇矫健的护边队伍,他们就是第六师北塔山牧场骑兵连。
记者初到北塔山牧场时,正巧赶上骑兵连训练。“出刀准备!”“出刀!”“骑兵连,进攻!”在北塔山牧场民兵训练场地,随着骑兵连班长热合买提·马合买提一声令下,天地间瞬间响起洪亮的喊杀声、马蹄声。骑兵手中锃亮的战刀折射出一道道寒光,在高速运动中精准地刺向目标,展现出了人马合一的默契和锐不可当的勇气。
北塔山牧场骑兵连是兵团民兵分队中一支“劲旅”,在各种比赛中屡获殊荣,被兵团军事部授予“民兵分队先进集体”。
塔布斯别克·哈得力汗是骑兵连最小的民兵,今年21岁,浓眉大眼,脸上两团“高原红”。回忆起去年参加六师特色民兵分队科目演示的情景,他依然豪情满怀:“我表演马背捡物,一连捡了七八个,当时现场观众热烈鼓掌欢呼。这个掌声不仅仅是给我的,也是给我们骑兵连的。”
“你最擅长哪一科目?”记者问民兵叶尔加恩。
“我嘛,比较擅长马背取物、蹬里藏身。”叶尔加恩想了想,认真地回答。
“班长,你呢?”
“我全能!”班长热合买提幽默自信的回答令大家哈哈大笑。
荣誉的背后,是骑兵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担当。
虽说牧民的孩子从小就会骑马,但是在技能训练中,依然要历经成百上千次的磨练。
“哎呀,小心!”在训练蹬里藏身时,民兵哈山·哈衣达尔别克摔了下来,让人揪心。记者赶紧跑上前去,却见哈山·哈衣达尔别克像没事一样从地上一跃而起,箭步如飞地拉住马的缰绳,踩着脚蹬,翻身上马。
“刚才马的速度飞快,摔下来一定很疼!”记者问。
“是有些疼。但是我们天天都这样训练,习惯了,为国守边就得有一副好身板,这点苦不算啥!”哈山·哈衣达尔别克淡淡一笑。
在骑兵连,吃苦受伤是常有的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兵,除了练就“铜裆”“铁腿”“钢屁股”,还必须具备坚强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
“有一天训练,我们连长骑马速度飞快,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头磕出了血,他还给我们说,‘没事没事,继续训练!’后来,他的头上缝了二十几针,这就是我们的民兵,非常勇敢!”塔布斯别克·哈得力汗由衷地赞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骑兵似乎有些落伍。有人说,战马再快也跑不过战车,骑兵连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战马能去的地方,车不一定过得去,车过不去的地方,人必须骑马过去。我们护边员都要像钉子一样,扎在边境上,守好我们的国土。”热合买提·马合买提说。
走进新时代,北塔山牧场未雨绸缪,骑兵连不但没有削弱,还从各方面得到加强。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将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无悔坚守三代人的护边深情
到达北塔山牧场的第二天,我们从场部出发,跟随骑兵连乘车前往执勤点巡边。柏油路在绵延起伏的群山中延伸,路上难得见到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黑褐色的岩石和一丛丛随风摇曳的荒草点缀着茫茫雪野和静静的山岭。为了节省战马的体力,骑兵们让这些无言的战友也搭乘了现代化的快车。
场部距离山上最远的执勤点有70多公里,如果冬天遇到暴风雪时就要绕道而行,路程可达200多公里。
我们和民兵叶尔肯巴依·帕尔丁乘坐一辆车。他们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父亲帕尔丁·努合曼1986年退伍以后开始巡边,多次荣获优秀护边员称号。
“我父亲他们那时候巡边太艰苦了,牧场冬季山沟积雪很深,没有像样的路,父亲上山巡边常常一两个月才能下来一趟,比起他们,我们现在巡边条件好多了。”叶尔肯巴依 ·帕尔丁说。
叶尔肯巴依·帕尔丁的父亲是退伍军人,有40年党龄。39个春秋,他与大山相伴,守护着祖国的边境,预防人、畜越界事件发生。直到去年他才退休。今年春节前,他去奇台医院检查身体,这一去竟查出重病,医生当即让他住院手术。
手术前,帕尔丁·努合曼对儿子说,如果手术成功了,出院以后,陪他再到山上转一圈,看一看以前巡边的地方,摸一摸守护过的那些界碑。“你怎么理解父亲的这种愿望?”记者问。叶尔肯巴依·帕尔丁沉吟了一会儿:“咋说呢,他对生死看得很淡,他想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爱吧,离不开,舍不得。”
抵达北塔山边境执勤房后,我们全副武装,跟随骑兵连体验巡边的艰辛。
山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低,风在耳边呼啸。我们踩着没膝的积雪,沿着陡峭的山崖艰难前行。没多久,我们就已是气喘吁吁。
风雪巡边路上,留下了一代代护边员坚实的足迹。“我是第三代护边员。我现在走的是我爷爷、我爸爸妈妈走过的路。一家三代接力守好边,这也是我爷爷的遗愿。”骑兵连民兵别热叶克·哈拉瓦说。
4年前,别热叶克·哈拉瓦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上海工作的机会,回到北塔山牧场当了护边员,由于和男朋友聚少离多,这段初恋成为回忆。
“上山执勤的时候,有些地方没信号,接不上电话,男朋友说,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你说没有信号,谁相信呢?我说,北塔山牧场是六师最偏远的边境牧场,2013年通上了高压电。现在,我们北塔山牧场已经发展成为兵团大型新能源基地。我们谈着谈着,就觉得理念不同,再加上距离遥远,之后就觉得,唉!算了,分手吧。”
“还是有些遗憾吧?”
“哈哈哈……18岁的恋爱,怦然心动的恋爱,肯定会觉得遗憾。不过,回到家乡还是挺开心的。”别热叶克·哈拉瓦爽朗地笑着,眼中有泪。
在骑兵连,像别热叶克·哈拉瓦家这样一家三代守边护边已经成了一种传承。
北塔山全年大风天气近300天,平均气温只有零上2.5摄氏度,年积雪200余天,有不少护边员患上了风湿病。尽管如此,他们却舍不得离开这里。看惯了这里的山,喝惯了这里的水,习惯了和边防官兵一起巡逻,对他们来说,家在边境线上,守好祖国的边境,就是守好自己的家。
草在风中变黄,石头在风中变老,不变的,是一代代护边员对祖国的忠诚,还有那巍然屹立、坚不可摧的界碑。
守护使命风雪中的紧急救援
对骑兵连的民兵来说,抢险救援,向前冲锋,是平常的事,也是让他们欣慰的时刻。
“热合买提,你终于来了,欢迎欢迎!”新年伊始,北塔山牧场草建连牧民贝散·喀米勒迎来了他的救命恩人——骑兵连班长热合买提·马合买提。贝散·喀米勒快步迎上前去,张开双臂,给了热合买提·马合买提一个热情的拥抱。
贝散·喀米勒的女儿胡安得克·贝散给热合买提斟上热腾腾的奶茶,奶茶的香味氤氲开来。回忆起三年前那场暴风雪,胡安得克·贝散记忆犹新。
2022年1月的一天,一场暴风雪袭击了北塔山牧场。当时贝散·喀米勒在深山里放羊。狂风卷着雪花与沙粒扑面而来,贝散·喀米勒拼命驱赶羊群,不觉中迷失方向,和家人失去联系。
“那天的雪很大,我爸一天都没回来,电话也联系不上。我们害怕爸爸出事,赶紧联系了骑兵连寻找爸爸,他们找了大半夜才找到。要不是他们,我们可能就再也见不到我爸了。那天晚上,他们像雪人一样站在我们面前,脸冻得通红,人冻得都说不出话了。当时我妈跑过去紧紧抱着我爸就哭了……”胡安得克·贝散说到这儿有些哽咽。
这样的救援热合买提·马合买提参加过许多次,因为在他的心中埋藏着一个深深的遗憾。那是多年前的冬天,他第一次参加救援,寻找一位回家途中迷路的男孩,遗憾的是由于天寒地冻,为时太晚,男孩已经离世。
“那个孩子冻死的位置刚好在一个拐弯的地方,再走400米后就能到家了。抱着那个孩子,我当时就号啕大哭。他跟我的弟弟差不多大,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就那样没了。如果能早点找到,他还有救……”说到这儿,热合买提的声音低沉下来:“从那以后,遇到抢险救援,我就积极参加,我要守护好我的兄弟姐妹。我愿意为了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们北塔山的人民付出一切。”
北塔山,一年之中大多数是冬天,暴雪、山洪、冰雹、雪崩、风吹雪都曾给牧民造成威胁和损失,每当此时,骑兵就承担起了抢险救援、抗灾保畜的任务。
“骑兵连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他们就是先锋队,第一时间冲锋,赶到现场救援。”北塔山牧场武装部部长郝立兵说。
2024年春节期间,一场风吹雪袭击牧场, 331国道距场部30多公里的位置有长约3公里的上坡路结冰打滑无法通行,导致近百辆车堵塞,上百名乘客滞留在冰天雪地中。
一位货车司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天冷路滑。我们拉煤的大车全部困在坡下面上不去,车快熄火了。”
时至隆冬,车外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寒冷、饥饿和恐惧在乘客中蔓延。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联系牧场,骑兵连随即赶往现场救援。洒融雪剂、挥锹铲土铺路,民兵的手指都快冻僵了依然忙个不停。看到乘客又冻又饿,民兵蒸了馍馍,烧了奶茶,赶到现场挨着给乘客发放。
叶尔肯巴依·帕尔丁当时开车拉运物资返回牧场时也被堵在路上:“许多乘客领到食物以后激动得连声道谢,有位乘客流着泪说,太暖心了!这么冷的天,真是雪中送炭!道路疏通后,一辆辆车启动前行,司机不约而同地向救援队伍鸣笛致意,乘客纷纷降下车窗挥手再见,民兵也在寒风中向他们敬礼。这一幕,我永远难忘!”
寒来暑往,时光飞逝。北塔山牧场的马匹换了一批又一批,马背上的骑兵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是骑兵连初心依旧,血性仍存。
离开北塔山执勤房的时候,我们为骑兵连民兵拍摄了一段新春祝福。
一匹匹战马之上,是英姿飒爽、整装待发的骑兵连民兵,脸庞年轻、眼神坚定。他们的身后,雪白的执勤房上高高地矗立着四个鲜红的大字:祖国万岁。房屋背后,群山绵延、晴空万里、边境安定。
“边境有我在,祖国请放心;边境有我在,祖国请放心;边境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老一辈戍边人
民警武兰与牧场小学生共同为界碑描红。 资料图
骑兵连民兵铿锵有力的祝福在寂静的山谷回荡,群山放大了一切回响,历史的足音清晰震撼。
戍边的前辈已经老去,新时代的戍边人正年轻。
全媒体记者:张新慧 罗建华 李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