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来源:新华社2025-02-10 14:55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来源: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自良 苟立锋 初杭

  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传统印象中,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然而,过去三年里,新疆的粮食种植面积却累计增加了882.5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4.8%;粮食产量累计增加量更是超百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5.1%,成为全国粮食产能增量最多的省区。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昌粮集团奇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心仓库,工作人员查看收获的小麦(2024年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念兹在兹,心怀牵挂。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自治区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新疆农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遥远的祖国西北角正在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万顷良田屯边疆

  一场寒潮袭来,天山南北千里皆白。广袤的麦田也披上了银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466亿斤,位居全国第十三位,粮食单产524.8公斤/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0公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02.9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8.6%,增量居全国第一。

  “2025年新疆力争粮食产量再增加10亿斤。”2025年1月召开的新疆两会上,新疆农业部门再次提出粮食生产新目标。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西北湾镇,农户在田间收获小麦(2024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疆粮食持续高产丰收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来自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新疆土地辽阔,耕地面积约1.06亿亩,在全国排名第五位,人均耕地面积超过4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拥有充足的光照时间、较大的昼夜温差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以玉米生产为例,由于新疆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部分地区玉米株数可以达到8500株,产量潜力巨大。“在新疆投资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其产量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两亩。”新疆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晶说。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阿克苏市柳源镇瑞丰村,种植户在小麦地里检查滴灌系统(2024年3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管好用好水资源。在依靠灌溉发展农业的绿洲地区,“水”是农田的命脉,有水就有地,有水就有粮。为把有限的水资源管好、用好,新疆2023年便成立了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从全区层面统筹分配利用水资源。

  2024年新疆继续加大水资源科学高效调度,坚持节水、蓄水、调水、增水统筹发力,科学优化配置水资源,累计农业供水560.08亿立方米,较上年多供3.12亿立方米,不少缺水休耕地得到复耕复种。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发力。近年来新疆耕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过去的“低产田”“细碎田”变成了如今的“吨粮田”“滴灌田”。2024年新疆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34万亩,已累计建成598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2.8%。田间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面积72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以上,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筑牢“压舱石”,种好每块田。新疆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实施最严格的实绩考核,形成五级党政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确保有限的耕地多种粮,种好粮。同时,拿出“真金白银”保障粮食任务落实。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资金214.3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补贴、农机具购置、良种培育、产业发展等,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这是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西北湾镇拍摄的成熟的小麦(2024年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良田展新姿,边疆仓廪实。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当地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基地亩均产量达到1164.7公斤,实现了百万亩吨粮田建设达到吨粮水平。在阿勒泰地区,2024年小麦平均单产412公斤,比2023年小麦平均单产提高31公斤,地区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一张张粮食成绩单,满是沉甸甸的丰收硕果。“‘中国碗’里的‘新疆粮’正越来越多!”新疆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谢映周说。

  智慧科技“种”农田

  北疆喜报!在伊犁,2024年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分别创造795.8公斤、756.2公斤、720.4公斤的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

  “在作物最需要水肥的时候进行精准施肥,作物产量还会有明显提升。”李晶告诉记者,伊犁州玉米亩均产量大幅提升,除了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密植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普及功不可没。“在应用一系列高水平种植技术后,新疆部分地区农作物仍有大幅增产的空间。”李晶说。

  近年来,新疆通过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干播湿出等先进技术以及智慧农业等先进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使农户从依靠经验种地逐步迈向科学高效种地。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阿克苏市柳源镇瑞丰村,种植户在小麦地里检查滴灌系统(2024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走进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的数字农业控制中心,一张大屏动态展示着1.2万亩示范农田的生产全貌,种植作物情况、病虫害风险、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通过布设在田间地头的智能水肥一体机、电动球阀等各类智能设备,农忙时节我们可以编织起一张看不见的‘数据网’,借助数据监测,地里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少人化作业。”玛纳斯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吕晓庆说。

  从流汗“望天收”到省力“稳丰收”,智慧农技应用是关键。

  “现在种地多省事,只需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就能知道哪块地需要施肥打药,哪块地需要浇水灌溉,省时省力省成本。”奇台农场职工闫军说。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运粮车进入昌粮集团奇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心仓库(2024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奇台农场素有“兵团粮仓”之称,是新疆粮食生产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农业生产尽显“科技范儿”。由新疆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团队选育的冬小麦品种“新粮169”,在奇台农场取得了连续两年亩产突破800公斤的佳绩。企业科研负责人蔺怀龙介绍,“新粮169”突破了育种高产不优质、优质难高产的瓶颈限制,成功实现了既能“多打粮”又能“打好粮”,“我们的新品种配套使用干播湿出、适期播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一喷三防等新农业综合技术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

  通过优化品种布局、科学栽培管理、集成应用新技术,奇台农场已连续多年蝉联新疆冬小麦单产纪录,为当地形成农业产业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西北湾镇,农户在田间收获小麦(2024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推广新科技,告别“老把式”。为指导新疆各地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新疆已发布多个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实现了天山南北农户“共念一本科技经”。同时各地集成推广合理密植、精准水肥调控、免耕复播等关键技术,全面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高质量增产动能强劲。

  高产示范创建、智慧农业试点、探索现代设施农业……如今,行走在天山南北的广阔田野中,经常能看见太阳能板、传感器、智能电动阀、飞防植保无人机等新兴农业装备设备,新疆各地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推广范围不断扩大。

  智慧科技“种”进农田,重塑新疆农业的未来。新疆农业部门介绍,2025年,新疆将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拓展供水模式,大力推广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制种能力和质量水平,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研发推广,发展智慧农业,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守护舌尖上的“新疆品质”

  地处祖国西北,严寒漫长的冬季让新疆农产品极少受到病虫害困扰,粮食品质位列全国前列。2024年新疆小麦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100%,一等小麦占比达96%,小麦平均容重815g/L,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粮食消费需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升级。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确保中国碗里装更多中国粮,而且要装更多中国优质粮,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昌吉市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种子产品(2024年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为维护种粮农户收益,提升粮食质量,新疆组建了小麦、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品种+专家团队”包联指导制度,形成产学研、财政金融科技于一体的粮食生产保障机制。近年来,新疆每年都会分作物、分区域发布主导品种,引导农户种植优良品种。2024年,新疆发布了26个小麦、33个玉米主导品种,从源头解决粮食增产和质量的“芯片”问题。

  在粮食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环节,越来越多新疆农户、企业开始向绿色健康无污染的高端方向发力。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腰站子村,当地按照“全域绿色、部分有机”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为纽带,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2009年,在村两委带领下,腰站子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村里3.5万亩土地逐步流转经营,统一管理。2017年,合作社成立公司,尝试农产品深加工生产销售,着手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如今,“腰站子”品牌的有机面粉、手工拉面、食用油、小杂粮等几十种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日益走俏,腰站子村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也从本村拓展到了新疆各地。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奇台县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合作社挂面车间,工作人员在检查面条生产情况。(2021年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晟摄

  农人说,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一条延链增效、向精向高的发展之路。当下,新疆已将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纳入新疆“十大产业集群”统筹谋划,推进粮食产业生产、加工、流通、存储和消费及品牌建设一体化发展,在增产的同时更充分地实现多环节增值,带动农民全面参与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分享增值收益。

  2023年,新疆正式发布《自治区粮油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粮油产业集群建设,预计到2025年年底,粮油产业集群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西北湾镇,农户在田间收获小麦(2024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大力提升粮油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水平、提升园区集聚发展能力、健全完善粮油仓储物流体系……新疆正从原料生产、企业培育、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维度同时发力,推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提升优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水平,引领粮油产业发展迈向更高端。“新疆好粮油”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守护舌尖上安全的“新疆品质”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