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几年,每年都能看到服务队队员熟悉的身影,他们为我们送来欢乐,让不能回家团聚的年轻士兵在战位上感受火热的年味儿!”2月3日,说起今年春节的感受,已在某雷达站服役22年的二级军士长唐伟军万分感慨。
连续4年,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天山雪莲”理论文化服务队坚持在春节期间辗转战训一线开展服务慰问。今年,他们上高原、走边关,战严寒、抗缺氧,跨西北、东部、高原三大区域,辗转9个点位,走过动散地导营、高原雷达站、联合驻训机场,向坚守一线的官兵送上欢乐与祝福,慰问1800余名官兵,行程累计5700余公里。
来自7家单位的600余名官兵及家属共同观看演出。图/空军某基地提供
满载欢乐的新春奔赴
腊月二十八,“天山雪莲”理论文化服务队抵达首站——某场站,全体官兵为之欢腾。服务队带来13个节目,为7家单位的600余名官兵及家属演绎了一场视觉盛宴,这也是整个服务慰问中规模最大的一场。
慰问首站为何定在这里?在某场站礼堂历史文化墙上,原因赫然在目。
某场站于2021年组建。合同战术训练、联演联训、群众性大比武……一组建便迎来一个个重大任务,从各单位抽调而来的精锐骨干紧张快干,在任务磨砺下不断压缩“建”的周期,加大“战”的力度,练就能保障近20种机型、东西南北中10余家驻训单位的作战能力。2024年,他们圆满完成同时保障6家单位执行空军某重大联合演训任务,不少官兵称他们是空军的“网红”联合驻训机场。
节目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启,快板《大练兵》、歌曲《军人本色》……热烈的氛围如春风拂面,传递着团结的力量;此起彼伏的欢呼与掌声,如潮水般涌动,彰显着昂扬的士气。
“天山雪莲”理论文化服务队队长邓雄飞介绍,坚持在过年期间服务慰问,是传递党委首长的关怀问候,是对全体官兵一年来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肯定,激励鼓舞官兵在新的一年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备战打仗。
“天山雪莲”理论文化服务队队员用最美“逆行”奔赴战训一线,用心用情创作、排练、表演每一个文艺节目,用兵情兵韵唱响强军战歌,用兵言兵语演绎奋斗故事,激励着战训一线官兵逐梦军营、踔厉奋发,阔步一流、制胜蓝天。
全体演职人员和官兵们合影留念。图/空军某基地提供
坚守使命的执着守护
除夕,“天山雪莲”理论文化服务队驱车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某雷达站,慰问在这里坚守战位、站岗执勤的3名官兵。
到达已是22时,官兵整齐列队,欢迎队员。站在队伍排头的是雷达工程师许天林,有着23年的雷达维护经验。他把过年回家的机会留给了年轻的雷达技师,主动要求坚守岗位陪装备过大年。
雷达站高寒风大,官兵将队员们迎进阵地最暖和的宿舍,小小宿舍瞬间热闹起来,一小片区域和三把马扎成就了此次的舞台。
“在这个点位,我们献上了接地气的4个节目,把更多时间留给和官兵们聊天。”邓雄飞介绍,服务队根据点位的特点和性质选择慰问形式和时间,该雷达站接新装不久,全体官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更好激励鼓舞官兵,服务队在除夕这个重要的日子来到这一点位。
“时尚感满满!”出生于2005年的新兵李鹏入伍前是个“时髦娃”,当晚看完节目,他感慨,“天山雪莲”以新生代官兵的喜好编创节目,让年轻士兵干事创业的决心越发爆棚。
“一个节目就是一次微教育。我们精心进行了填词改编,还把历史微课《人民空军的红色种子》带来,将理论教育融入服务慰问,走进官兵内心。”带队领导宋圭昌说。
队员李小玲声情并茂地唱一首《如愿》向官兵致敬,所有人在动人心弦的歌声中品味“坚守”的意蕴。
“我许下了今年的愿望,现在我们站的使命任务越来越重了,我们的动力也越来越足了,我们一定会坚守战位、不断前行。”一曲结束,雷达站副站长黄步威语言朴实却坚定。
来雷达站探望爸爸的小“军娃”。图片由空军某基地提供
饱含深情的别样倾诉
大年初一,服务队给雷达站家属带“娃”。
今年,某雷达站破天荒迎来4名军属,2名儿童,小小雷达站充满热闹团圆的温情。
“高原海拔高,环境艰苦,自己来就很辛苦,更别说带着孩子。”军属李叶这次将7岁的儿子陈佳轩带上了山。她说,因为爱人陈举常年不在家,儿子因爸爸的缺席感到内向自卑。“这次朝夕相处,除了值班在岗,爸爸将大部分时间给了孩子,孩子的笑声多了,也越发淘气了。”李叶说,陈举也向她承诺,以后每天都和孩子视频通话,维护好小家,守护好大家。
宋圭昌对这份变化重视不已,他随身带着笔记本,还有更重要的调研任务——将每个单位的状态、需求和变化理清楚、总结好、带回去。
“今年我们实现了远程异地操控、在高原各雷达站年终考核中排名第一、发现某型目标实现四代雷达能力突围”“今年在各级的大小会议上都是表扬声音”……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这是官兵们对这一年来取得成绩的自豪之情。
“天山雪莲”服务队共13名队员,有宣传干事、通信女兵、指导员等,都是从各个岗位临时抽调的。为给过年坚守战位、全年奋战在岗的官兵送去温暖欢乐,大家主动报名参与,正如女兵们说的那样,“无论海拔有多高,无论边关路有多远,战位在哪里,服务队的舞台就在哪里,这是我们的荣誉”。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通讯员 周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