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又见达里雅布依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4-11-28 08:40

  克里雅河自莽莽昆仑奔涌而下,一路向北,进入塔里木盆地,穿行于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恣意奔流,最终消失在苍茫大漠腹地。

  河水滋养着沿岸的胡杨、红柳、芦苇,也哺育了牧民和羊群,在漫漫黄沙间形成一条长达300多公里、宽约10公里的绿色走廊。

  走廊末梢,河流尾闾之处,就是达里雅布依。

  19世纪末,这片绿洲被探险家意外发现,惊现于世。此后百年间,多位考古学家在克里雅河沿岸探寻文明印记。

  1989年,新疆于田县设立达里雅布依乡。此后30年间,这里没有公路与外界相通、没有长明电、没有网络信号。因极度偏远闭塞,生活在达里雅布依的人,又被称为“最后的沙漠部落”。

  “一步千年”的跨越发生在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2019年,随着全乡最后一批110多户村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达里雅布依有了新村、旧址之分。

  又见达里雅布依,记者在新旧“两个时空”触摸沙漠小村的发展脉动。

  河水

  克里雅,河如其名,“漂移不定”。作为沙漠河流,它的河道并不完全固定,河堤也不明显。

  依明·买提库尔班的老房子,由胡杨、芦苇、红柳、泥巴搭成,被称为“笆子房”,在达里雅布依村旧址5小队,位于克里雅河下游。自此往下,河水挣扎向北,最终不见于地表。

  想要在旧址见到依明绝非易事。从于田县城出发,驱车驶过100公里的柏油路后,需要继续在没有尽头的沙丘和胡杨林间颠簸200多公里。只有请熟悉地形路况的本地村民做向导,才能精准到达目的地。

  2019年春秋时节,记者与同事有幸先后两次住在依明家采访拍摄,见证这一家人锁上“笆子房”,跨出木头小院围栏,蹚过克里雅河,走向新村的全过程。

  今年再次来访,乡政府旧址周边的村民多次去河边摸情况,都说河水太大,风险太高,不建议过河。等了两晚,仍不见水位下降,只好作罢。

  河水四溢,为绿洲带来生机,让牧民鼓起口袋。依明和妻子此次回旧址,为的就是中药材大芸的秋收。像他家这样,平时在新村住安居房,享受教育医疗等普惠公共服务,农忙时回到老村的人还有不少。

  达里雅布依人祖祖辈辈习惯了在原始胡杨林中游牧。搬迁后,他们又沿着不舍昼夜的克里雅河,奔走在新村、旧址之间,开启了另一种“游牧”生活。

  万亩大芸无法搬迁,全村3.2万只羊赖以生存的天然草场也都在老村,但村子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为了让更多劳动力外出务工,走出沙漠感受多样的生活,达里雅布依成立合作社,将这些“比天大的事情”托管给100多位能手,由他们主要负责,收益按合作社成员商定的方法分成。

  在同一片沙漠间耕耘,达里雅布依人也在尝试新可能。除了传统的红柳大芸,新村还扩种了8000多亩梭梭大芸,眼下村民正在平整沙地,计划在明年新增1万多亩;偏远的位置和绿色散养的方式,为产自老村的和田土羊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依明家的羊也在这里。他捡起胡杨叶,引来嗷嗷待哺的羊群。近百只羊围着矮小的依明。从身后看去,他的罗圈腿有些明显。乡里的医生说,这是长期饮用含氟量超标的地下水导致的,类似的情况在达里雅布依中老年人里很常见。

  搬迁让这些苦痛成为过去时,依明的两个儿子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两人从县里的职业高中毕业后,就随乡亲一起前往武汉就业。

  新村手机网络信号稳定,智能手机让一家人的“云团圆”可随时实现。搬迁前,车少、路难、费用高,每逢寒暑假,兄弟俩想从县城学校顺利回家,需要碰碰运气。而他们的老家因远离通信基站,一天中只有中午,才会“飘来”2G信号,勉强维持通话。

  夕阳西下,将河水染成金色,与层林尽染的胡杨林交相辉映。

  河水奔流,流向下游依明的老家。望着上涨的河水,记者脑海里又浮现出5年前搬迁时的一幕:

  依明双脚带泥,卷着裤腿,爬上门前的胡杨树,大声对着手里的老年机喊话,告诉河对岸数十公里外的表兄弟,“行李收拾好了,可以出发,去新村!”

  热闹

  这个金秋,达里雅布依人迎来了史上最热闹的日子。在新村,一场以赏胡杨秋韵为名的文旅活动,吸引了约4000名游客。对只有1400多人的达里雅布依而言,足以载入历史。

  歌舞过后,慕名自驾前来的游客,纷纷开着越野车向老村进发。头顶上方,不时还有直升机载着游客低空飞过。

  车辙盖过羊群的脚印,继续在荒芜里延伸,窗外黄沙起伏,似波涛汹涌。

  越野车队从新村出发后,经过持续4个小时的颠簸,就来到了没有网络的世界——达里雅布依老村。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样的特种旅游不失为一场“探险”。

  老村大体保留着搬迁前的模样。传统民居、成片胡杨是牧民原始生活的见证者,也是达里雅布依发展旅游、走向新生活的依托之一。

  过去、现在、未来,就这样交织在沙丘中。

  艾西汗·如孜经营着一家名为“荒漠”的快餐厅,紧挨着乡政府旧址。搬迁后的第一年,为了陪伴身为护林员的丈夫,她选择回到老村做生意。主要顾客是仍在老村的牧羊人、游客,以及春秋两季回来采收大芸的村民。

  刚宰的羊挂在进门的左手边,用直白的新鲜吸引着食客。三根柱子顶起横梁,四张桌子两两相连,几把大小不一的椅子,人们坐在太阳能点亮的白炽灯下,有说有笑。

  高峰时,她的店里一天至少消耗一只羊。艾西汗直言:“比搬迁前还要热闹!”来自浙江、北京、江苏等地的游客将个性化旗帜贴在餐厅内外,展示自己“勇闯天涯”的故事。

  赏秋旺季,老村的喧闹是从日出前开始的。游客争先恐后爬上村东头的沙梁,架上拍摄设备,记录胡杨日出和村庄晨景。艾西汗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样的风景司空见惯,她更好奇这些外来客开的哪种车,穿着打扮什么样。

  与艾西汗大部分时间在老村不同,38岁的努尔比亚·哈力克仅在旅游旺季回来。作为旅游合作社成员,努尔比亚与其他四位村民一起,在乡干部的带领下,为夜宿老村的游客打扫房间、准备特色美食。

  为发展旅游,当地政府试点将老村的民居改造,推出5套外观古朴、内里现代的小院。努尔比亚结婚后一直居住的房屋也在改造之列。“有点舍不得。”她低头喃喃,“不过,游客来了,住得好,吃得好,也是好事。”

  想要运营好小院,却不简单。老村带有秘境色彩的人文景观、奇美的自然风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利”——在距于田县城200多公里的沙漠里,但这也给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招聘增添了困难。

  “除非工资特别有吸引力,不然,大学生娃娃肯定待不住。”一位负责乡村振兴的干部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村民培训。”

  朴拙原始之美,是达里雅布依的特色。面对跨越沙海而来的游客,达里雅布依能提供的不应仅仅是金色胡杨的视觉享受、特色美食的味觉刺激。考古表明,包括达里雅布依绿洲在内的克里雅河两岸遍布着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两汉、魏晋、隋唐时期的重要遗址。

  任重道远。达里雅布依人想要的,不仅是金秋时的旅游高峰,更是四季的热闹。

  外面

  当年轻一代达里雅布依人走出沙漠,搬迁到父辈眼中的“外面”时,就注定了他们还要去往更宽广的世界。

  周末,10岁的阿布都热合曼·买吐地与小伙伴们一起,在新村奔跑,嬉戏打闹。他的父亲在老村放牧,除了自家的羊,还有邻居托管的。

  “放羊不好,我要努力上学。”三年级的阿布都热合曼很坚定,“我想当军人。”说完,他还敬军礼给记者看。按当地教育政策,明年秋天,阿布都热合曼将前往县城学校开始四年级学习,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达里雅布依新村小学共三个年级、53名学生。记者走进一间教室,找到搬迁前在老村采访拍摄时,几位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他们看着自己过去的照片,兴奋地向老师展示。

  自从2018年底随学校一起搬迁后,老师周平桦没再回去过。他说,过去的日子“太原始了”。

  这位湖南“90后”来到达里雅布依已经7年了。搬迁前,不少小孩子从没见过草莓,还以为外面的世界都是沙漠胡杨,周平桦自然成了学生们口中关于外面的代名词。

  周平桦感慨,学生在新村接收外界信息更便捷,现在大家的穿着打扮、精神气质与在老村时已全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萌生了关于未来的更多想法。

  周平桦教的第一批学生,目前有的在县城读高中,也有人选择去对口援疆城市天津的职业高中学习。学校老师都极力支持学生到外面去,“非常难得,别说是天津,哪怕是去和田市,也是跨出的重要一步。”

  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刚搬过来那会儿,想组队打篮球还能找到年轻人,现在都凑不齐了。”周平桦笑着说,走出达里雅布依,到外面闯荡的人明显增加,把孩子送到100公里外的县城上学,家长陪读上班的也不在少数。

  故土,总是让人难以割舍。告别熟悉的家园,打破原有的秩序和生活方式,去适应新的生活,需要不小的勇气。

  26岁的帕提古丽·吾布力毕业时,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大幕刚刚开启。那年,她第一次走出于田县,去武汉的一家电子厂上班。“想家时会哭,而且家中只有妈妈一人。”这位在沙漠里出生长大的年轻人,在家乡亲人与异乡上班间反复纠结,熬了一段时间,还是回到新村。

  帕提古丽现在是合作社的出纳员,同时经营着小商店,小店名字是她自己定的——“美好的春天”。(记者 胡虎虎 陈朔)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