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新疆,一块豆腐何以名扬千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在新疆,一块豆腐何以名扬千里?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4-08 11:01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7日电(史玉江 唐永建)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豆腐的喜爱可谓是情有独钟,不论是蒸、炸、煮、炒、炖,都别有一番滋味。在新疆胡杨河市一二四团高泉镇,看似平常的豆腐为何能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张美食名片,其制作技艺何以能入选“非遗”?

  最令人称道的“豆腐宴”,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喜庆宴席等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唐永建 摄

  秦安浆水老豆腐,安徽毛豆腐,云南石屏包浆豆腐……各地的豆腐制作技艺因其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而独具魅力。高泉镇的豆腐被称为当地首屈一指的特色美食,闻名于新疆北部胡杨河市、奎屯市、乌苏市、博乐市等及周边县镇,食客间流传着“没有品尝过高泉的豆腐,就等于没有来过高泉”的美誉。

  高泉豆腐已成当地一张文化名片

  作为一道传统美食,豆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挑选豆子、煮豆浆、点卤到压制成型,制作高泉豆腐的每一步都是手工。唐永建 摄

  高泉豆腐得名于高泉镇的“高泉”。这眼清泉位于天山脚下的一处高高的山岗,其南端有股长年流淌不息的泉水,称为“茅头泉”。因地势高于一二四团,故而得名“高泉”。再加上当地全年晴多雨少,昼夜温差大,出产的黄豆口感独特。两者相结合,做出来的豆腐风味独特,被当地人称之为“高泉豆腐”。

  一二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晓玲告诉记者,曾经有人慕名到该团取经学习,可回去后尝试许多回,始终做不出高泉豆腐那个味。

  后来,当地把茅头泉的水拿去检测,得出的结论是:茅头泉的水属于一级饮用水,富含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高泉这个地方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晴多雨少,昼夜温差也大,土壤条件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出产的黄豆口感浓郁。”王晓玲说。

  2021年,“高泉豆腐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第七师胡杨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代表。

  高泉豆腐的传承人王志勇家历经两代人,经过不断创新发展,让这道美食得以传承至今。

  王志勇的手艺来自他的父亲王洪路。王洪路1990年从江苏来到新疆的姐姐王洪香家,跟姐姐学做手工豆腐,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王洪路制作的豆腐在一二四团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王志勇不仅有豆腐坊,在街市上还有豆腐店,生活红火。“打算在高泉市场附近盖一个大一些的豆腐作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把高泉豆腐推向更大的市场。”

  “高泉豆腐之所以受到广泛赞誉,一方面在于其选用了当地优质的水源和优质的大豆作为原料,另一方面在于制作过程中保持了手工制作的传统和娴熟的技艺。”王晓玲说。

  王志勇一直坚持沿用传统手工制作,做出的豆腐远近闻名。唐永建摄

  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

  从选豆子、煮豆浆、点卤到压制成型,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高泉豆腐传承人王志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他说,特别是点卤这一步,直接影响到豆腐的口感。

  走进豆腐坊,在嗡嗡作响的机器声中,一粒粒圆滚滚的黄豆在机器中翻滚着,进料口连接着高泉本地的泉水。机器转动着,奶白色的豆浆缓缓从电动石磨上流了出来,汇聚到一口超大的铁锅中。

  “要提前浸泡黄豆,通常都是前一天24时浸泡黄豆,14时左右打磨最好。”王志勇告诉记者,要让豆腐口感更好,在挑选豆子方面要把关。

  “我家制作豆腐的材料都是本地黄豆,生长期大约120天。”王志勇把豆渣倒进了电动石磨中进行复磨,“复磨是为了将营养都保留在豆腐中,这样做出的豆腐更香。”

  煮豆浆时,一口可以装满200公斤豆浆的铁锅,被一点点地装满,绵密的泡沫溢满了整个铁锅,炉灶中的柴火通过燃烧散发出独有的清香。

  醇香的豆浆煮开出锅后,屋子里顿时白雾缭绕。只见王志勇麻利地将锅中的豆浆盛出来,放在一边自然冷却。

  王志勇称,点卤直接影响到豆腐的口感。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用手指轻点豆浆表面,就能把握点卤的时间。“点卤时,要采用自然降温、多次点卤的方法,做出来的豆腐香、嫩、劲道。”

  豆浆与石膏相遇,化学反应后,豆香味萦绕在鼻尖,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这时,王志勇盖上空隙均匀的木头压板,压上石墩子,让豆腐脑中的水分通过笼布和盖板上的洞流走,等待豆腐压好成型。

  “切好的豆腐块,棱角不散不碎,尝上一口,醇香柔软,略带甘甜。”王志勇说,评价一块豆腐的好坏,要通过一看、二摸、三闻、四尝。

  “因为做豆腐,家里买了楼房、汽车。平淡却充实的生活,看似普通的豆腐,其中的滋味品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王志勇的妻子告诉记者,他家的手工豆腐在一二四团的各饭店供不应求。

  最令人称道的是“豆腐宴”

  在当地,食客来来往往,餐桌上不变的主角是豆腐。唐永建摄

  在这里,最令人称道的“豆腐宴”,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喜庆宴席等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夜幕尚未降临,高泉镇街边的饭店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记者在万口福酒楼注意到,食客来来往往,但餐桌上不变的主角仍是豆腐。

  “对于豆腐宴,我们这的厨师推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菜品,以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该酒楼张姓老板告诉记者,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是高泉清炖豆腐,几乎人人都点。

  高泉的清炖豆腐,洁白中嵌入几点葱花,隐隐约约透出青绿,清香飘逸,圆顺滑口,令人难以忘怀。唐永建 摄

  记者注意到,宴席上的豆腐被巧妙地搭配成各种佳肴。如豆腐炖鱼头、豆腐炒肉末、豆腐蒸蛋羹以及丸子、饺子和饼子等,每一道菜都展示着豆腐的可塑性。

  家住高泉镇的王廷香,当日带着从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在万口福酒楼点了一桌豆腐宴。

  “我的朋友在不同地方吃过很多种豆腐,但还是很想吃高泉豆腐。”王廷香说,用高泉豆腐做成的各色美食,比如,丸子、饺子、夹沙、饼子、蛋糕、烤豆腐、羹……其口感和造型很有特色。经口碑相传,高泉豆腐的名声越来越响。

  “游客到一二四团高泉镇,都会慕名品尝高泉豆腐宴,还会买上一大块豆腐带回去。”王晓玲表示,通过品尝高泉豆腐宴,人们可以感受到兵团的独特风味和文化魅力。(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