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过6000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过6000列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1-29 14:50

  11月26日,一列满载液晶显示器、柴油发电机、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出境,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较去年提前23天突破6000列大关。截至当天,今年经阿拉山口站通行的中欧班列已达6001列,进出口集装箱62.15万标箱,运送货物总重超600万吨,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aa294a9109ad394ebfb307e40bfcb24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距离欧洲最近的口岸之一。截至目前,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达到114条,通行中欧班列线路已覆盖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达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涉及汽车及配件、棉纱、木材等8大类200余种。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过货逐年增长的关键。由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铁路采用宽轨标准,与我国使用的标准轨相差85毫米,载满货物的班列入境后需要进行换装作业,增加中欧班列换装能力是提升班列运输效率的重要环节。新疆铁路部门推进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工程建设。其中,对阿拉山口站换装场进行扩能改造,新的换装库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换装库,进一步提升换装能力。今年11月16日,博乐东至阿拉山口段双线电气化线路开通运营,两站间新增二线长22.6公里,占增建精阿二线工程的32.3%,拓宽了运输通道能力。目前,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已建成的94条宽准轨线、500万吨散装粮食铁路专用线等一批基础设施,为口岸过货量增长奠定了基础。

083a052bd12d633f6743488359979bd

  “今年以来,车站统筹站场扩能改造工程、精阿二线施工和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实行精准调度指挥,加强与海关、边检和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优化中欧班列运输和通关手续,有效提升了班列运输效率,确保了中欧班列运输开行数量持续走高。”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员祖文豪说。

  为助推中欧班列在口岸快速通关,阿拉山口海关积极推动“铁路快通”业务模式高效运行,大力推广舱单归并,鼓励企业叠加运用相关便利措施,提升货物通关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依托海关舱单管理系统、铁路95306数字口岸系统、单一窗口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关铁企三方协调联动,高效对接中欧班列通关审核、优先查验、换装放行等环节,提升中欧班列通行效能。设立中欧班列运邮“绿色通道”,持续优化监管模式,建立与重庆、武汉等海关中欧班列运邮工作监管联系配合办法,及时解决班列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班列稳定高效优势,服务搭载班列进出境邮件畅通。

b38cb153cdb42037ddb1dba2151628a

  “我们设立中欧班列专门窗口,通过多项便利化通关措施,大力缩短中欧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加强与属地海关沟通联系,为代理企业提前制定通关计划,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严密全流程监管链条。同时,建立健全联系配合机制,畅通与铁路部门的联络沟通,不断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模式,助力班列在口岸跑出‘加速度’。”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科长李宏峰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尚杰、赵明昊、王艺钊 通讯员陈乾、杨志明、关博)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