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沿叶尔羌路向北,行至与小海子西街交会处,左前侧便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师市二中”)新址。作为成立54年的农三师工程团子女学校,虽几经搬迁、合并、更名,但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从未改变,“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办学理念从未改变,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从未改变。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师市党委和教育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设施,破除机制体制梗阻,锤炼教师精英队伍,探索特色育才路径,形成了师市二中高质量发展建设的独特“密码”,向着建设兵团一流特色高中的目标坚定前行。
内外兼修——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秋末冬初,校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运动场跃动着充满活力的身影,展板前教师带着学生用画笔勾勒出奇思妙想,教学楼旁沐浴阳光的格桑花一如学生们青春的脸庞……
2022年,师市二中搬迁至新校区,除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外,还有高标准的综合体育馆、报告厅、运动场及音乐、美术功能教室33间。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2300余万元,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为全校师生营造安静、绿色、美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今年4月,在校园开放日,学生家长一同走进学校,实地参观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绿色美丽的校园、干净整洁的宿舍、安全卫生的食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高一(6)班吴梦瑶妈妈表示,“今天有幸走进校园,成为孩子的一日同窗,真实的感受到了二中的魅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我们非常放心。”
多方用力——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教育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市二中整合“粤、疆、师”三地资源,以15名援疆教师为桥梁纽带,撬动广东东莞市、肇庆市13所后方学校资源,以赛代培、以赛促研,积极开展优质课比赛、解题大赛、说课比赛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研讨、观摩活动,多方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理论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素养。
课内抓常态交流研讨,筑牢基本功;课外抓培训学习提高,锤炼高素质。学校依托东南大学托管帮扶的有利契机,采取线上线下、长期短期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开展线上教研交流活动16次、线下交流活动9场次。今年以来,师市二中成功立项自治区基础课题1个、兵团基础课题5个、师级课题8个,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再创新高。在师市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及优质课大赛和第二十一届课堂教学大赛中,共有20位青年教师荣获佳绩。10月10日,兵团“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学校2名教师教学案例入选兵团精品课,1名教师实验说课荣获兵团三等奖、师市二等奖。
艺体教育——打造特色育才名片
近年来,师市二中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深耕细作“一体两艺”特色教育,逐渐形成了以“特长发展、第二课堂、竞技赛事”三措并举的艺体教育办学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师市二中规范开设国家课程,常态化开设音乐、体育、美术校本课程。在第二课堂全面开设钢琴、绘画、书法、舞蹈、传媒、篮球等“一体两艺”特长班和兴趣班,并新增广东特色项目——醒狮表演和旗袍秀。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文艺汇演、“七一”建党节等为依托,开展各类艺术竞赛、艺术展演和艺术创作活动。加强对外交流,组织30余名学生赴广东东莞参加夏令营,组织11名学生赴东南大学参加夏令营,大力开展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今年6月,学校获得中国民协“小小民艺馆”称号。
4月下旬,师市二中“青春焕彩新时代·艺展芳华向未来”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如期精彩上演,涵盖合唱、舞蹈、独唱、器乐合奏、朗诵、情景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充分展示和检验了学校艺体特色教育的成果。
2022年7月中旬,兵团第十七届青少年运动会在师市二中举办。二中学生参与11个项目的角逐,分别获得5金5银4铜的优异成绩,37名学生获得个人奖牌,10名教师被评为兵团“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
2020年至2023年,校高考成绩稳步攀升,连续三年音乐美术高考术科过关率均在90%以上,有11名学生相继考入北京体育大学。
艺体教育,正成为师市二中特色育才名片。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未来可期,奋斗以成。师市二中全体师生正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向着建设高质量的兵团一流特色高中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迎接他们的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尚杰、赵明昊、王艺钊 通讯员汤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