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每当听到别人说苹果吃起来口味都一样时,阿克苏人就会说:“那是你没吃过阿克苏‘冰糖心’苹果!”
中国苹果产地那么多,阿克苏人凭什么如此自信?
10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首届苹果文化旅游节暨采摘季活动给出了答案: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甜度可达17—21度,比其他苹果高20%左右,这脆甜可口的“冰糖心”苹果不仅是阿克苏特色农副产品的代表,还是阿克苏的一张亮丽名片。
独特环境成就唯一
“早就订完了!”10月23日,阿克苏地区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合作社负责人杜民超说,“我们这些苹果还没采摘就被订购完了,根本不愁销路。”
果形斜尖、果面暗红、果肉黄白,果核附近有放射状的透明糖心,这便是“冰糖心”苹果。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孕育出“冰糖心”苹果呢?
阿克苏地区林草局党委委员、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卫介绍,阿克苏苹果种植历史有千年以上,不同品种经过改良形成阿克苏苹果独特的品质,2021年12月阿克苏苹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2022年6月阿克苏苹果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同年8月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
阿克苏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长2621小时,月平均日照最长333.5小时;平均气温年较差33.4℃、日较差14.4℃,有利于苹果糖分积累,加之沙性土壤栽培,冰川雪水浇灌,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冰糖心”苹果。
阿克苏苹果一般要经历三次霜降,才进行采摘。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甜度、香味、口感达到最佳。“这种状态下采摘,水分足,有‘冰糖心’,口感非常好。”北京鹏程万达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产地采购经理吴发云说,“我连续七年来阿克苏采购苹果,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火爆的时候,一上架就被抢光。”
品质提升是未来关键
“不能只追求产量高,品质优才是未来的关键!”10月23日,宋卫在阿克苏地区首届苹果文化讲座上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阿克苏苹果声名远扬,进一步提升品质才能让美誉度更高。
多年来,阿克苏在苹果种植上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栽培方法。 “我们不断尝试种植秦脆、瑞雪、瑞阳、王林等苹果新品种,推广矮化密植、科学疏密修剪等新技术。”宋卫介绍,反光膜、套袋果、生物肥、杀虫灯、防雹网……通过自创、引进种植技术,阿克苏苹果品质越来越好。
阿克苏永龙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林永龙曾在山东省烟台市从事苹果技术服务工作,2019年来到阿克苏市承包了150亩苹果园。“我来这里就是看中了阿克苏苹果在全国的独特性,成立合作社,规范化种植苹果,提升果品品质。”林永龙说,合作社还为附近果农提供统一种植、管理和联合销售等服务,优质果品获得了消费者一致好评。
如今,品质不断提升的阿克苏苹果已形成从种植、采摘,到冷藏保鲜、包装运输、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地区注重品牌打造,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电商+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苹果产业不断升级,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地,还出口到了中亚、东南亚等地。
“农业+文旅”是努力方向
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阿克苏苹果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了阿克苏、认识了阿克苏。“阿克苏地区大力发展现代苹果产业,把苹果产业和苹果文化有机结合,以文化引领和支撑,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在阿克苏地区首届苹果文化旅游节暨采摘季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骆娟说。
如何赋予苹果更多文化内涵,用好阿克苏苹果这张金字招牌?“农业+文旅”融合是努力方向,既凸显阿克苏地域特色,又能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在阿克苏地区首届苹果文化旅游节暨采摘季活动中,阿克苏苹果IP形象正式发布。眉开眼笑、面露萌态,惹人喜爱的“平平”“安安”成为首届苹果文化旅游节暨采摘季活动开幕式上的“显眼包”,吸引游客争相拍照留念。江苏省苹果采购商贺超认为,未来,阿克苏文旅产业、城市景观等都可以融入苹果元素,通过IP和产业相互赋能,让阿克苏的形象更加亲切可人,为美好阿克苏建设增添生动色彩。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在做活“苹果”文章的同时,通过“农业+文化”,实现苹果文化有形、有感、有景,助推苹果文化生活化、情境化。此外,地区各地还依托“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品牌,积极打造各类旅游品牌节庆活动,把“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形成“以节促旅、以旅促农”的发展格局,助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 赵明昊 通讯员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