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做好新疆工作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
“十四五”以来,山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重要精神和重要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扛牢大省担当,聚焦对口援疆重点任务,扎实开展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文化润疆,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奋力书写对口援疆工作“山东篇章”。
以产业援疆为抓手,变“输血”为“造血”
在戈壁滩上能否种出玫瑰花?这是新疆百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2021年在济宁市援疆工作指挥部的招引下,百誉农业带着团队和技术来到英吉沙县,并结合当地生态,探索出了一条在戈壁滩建设高端智能日光温室大棚的新路。
“目前,我们已经在喀什地区建设了200多个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可吸纳20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就业。”袁强介绍,目前百誉农业正积极开拓国外花卉市场,预计第一批戈壁花卉将于近日出口哈萨克斯坦,利润是本地售卖的4倍多,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产业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受援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十四五”以来,山东以产业援疆为主要抓手,规划安排援疆项目92个,累计投入援疆资金44.1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共完成招商落地项目210个,项目总投资超220亿元,通过不断壮大受援地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援疆的“山东路径”。
“这是我们麦盖提特产灰枣,不光个头大,口感也很好,爱美的姐妹一定要买回去试试,每天来几颗可以补血养颜……”10月15日,在麦盖提电商创业孵化中心,麦热亚木古·热合曼等十余名少数民族主播正在进行电商直播,售卖大枣、核桃等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我们已经在上海、天津等地建设了内地仓,去年实现电商销售额7000多万元。”电商孵化中心援建方、新疆日照港物流园区有限公司经营经理张玉柱介绍。据悉,“十四五”期间,日照还将安排援疆资金2.26亿元,助力麦盖提县电商发展、产业培育、就业扶持、民生保障等领域。
围绕产业援疆,山东在帮助本地生产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深化拓展“大仓东移”工程,线上线下发力拓展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已形成“一个主仓(济南)+十个省内分仓+一个省外仓”的仓储服务体系,总仓储面积达5.6万余平方米,建设16家“喀什好味道”旗舰店和200余家加盟店及专柜。“十四五”以来,累计促进8.7万余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实现销售额33.2亿余元,有力地带动了喀什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援疆方面,我们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喀什‘十大产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招商和扶持培育,目前已经从以往的帮助售卖,升级为集规模化种植、品牌营销、电商打造等多维度于一体的产业援疆新生态,让产业援疆发挥最大价值,服务当地群众。”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袁良说, 下一步,山东援疆将突出鲁疆两地产业协作这一基础,在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的同时,着眼互惠互利共赢,助推山东企业抢抓新疆发展大机遇、融入新疆大市场、拓宽向西发展大通道。
聚焦民生所需,绘就援建地区群众幸福色
“让边疆孩子能够接受到与内地孩子一样的教育,这是我踏上新疆土地后就有的一个理想。”从今年初到喀什二中疏勒校区开始,日照援疆教师宋明昌在这大半年时间里,充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查漏补缺”,特别对于个别高三物理偏科学生,宋明昌主动承担起他们的课下答疑;高三的小顾同学平时物理成绩不好,高考前经过宋明昌的思路点拨,最终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为了帮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他与本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一对一地进行业务交流指导……在宋明昌等多位援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喀什二中本科上线率91.4%,创下历史新高。
万里援疆,民生为重,教育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山东充分发挥教育大省优势,想新疆群众之所想、解新疆群众之所需。近年来,山东投入援疆资金13.26亿元,为喀什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等教学场所127所,创新实施教育援疆“百千万”工程,选派913名教师和2600余名师范类大学生赴疆支教,帮助提升对口援疆地区教育水平。今年8月,山东新一轮教育部“组团式”援疆的150名教师顺利抵达新疆喀什。这些教师分别来自全省8市的118所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各个学段,进疆后,150名教师分成15个支教团队,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勒、英吉沙、岳普湖、麦盖提四县的15所学校。
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王玉龙介绍,今年中考,山东对口支援四县成绩平均提升23.8分,超出喀什地区的平均水平75%,其中英吉沙县、疏勒县、岳普湖县提升幅度包揽喀什地区前三,分别超出地区平均水平175%、108%和57%。
10月11日下午,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疏勒县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建彬刚刚忙完对院里当地医生的培训,包括李建彬在内本批东营共有5名医务工作者到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
“我们到中心卫生院后就发现当地的医生存在一些检查、用药不规范等问题,所以我们会定期开展培训。”李建彬介绍,经过培训,当地医生在行医规范化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医疗质量明显增强,目前医院援疆队伍除了对医生进行培训外,还积极在当地群众中进行宣讲,改进群众的就医理念。
医疗卫生事关民心、惠及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山东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援疆不断强化地区、县、乡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施中医中药进万家、“光明行”、妇幼“春风工程”等活动,越来越多受援地群众享受到了山东援疆带来的健康福祉:9月11日,2023年山东援疆“喀什光明行”在新疆喀什启动,为南疆地区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希望的同时,还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爱心医药物资,自2016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已累计免费救治3100余名白内障患者;9月26日,喀什地区中医医院落成揭牌仪式举行,作为山东卫生援疆重点援助医院,搭建起了鲁喀医疗合作的桥梁,还将为喀什及周边地区600多万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突出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月4日,2023年“鲁喀石榴籽”青少年交流活动在喀什启动,来自山东的40余位中小学生和喀什地区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开展联谊活动,互相结对交朋友,展示交流才艺,共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进感情。活动期间,来自山东的同学们与喀什地区的小伙伴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深度体验学习喀什人文历史,共同开展“学习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天使,与爱同行”等一系列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人文交流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山东突出鲁疆文化交流交融,深入开展国学夏令营、鲁喀青少年手拉手、山东画家喀什行、鲁喀社科大讲堂、山东快板书进校园、万幅书画进边疆等活动,让鲁疆干部群众感知两地文化,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细雨润物的文化浸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我要好好学习实现梦想。”这是维吾尔族小学生夏力夏提·努尔夏捏在英吉沙县国学书院梦想树上许下的愿望。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这里成为了英吉沙县广大中小学生热门参观地,名额更是一位难求。
“截至目前我们国学书院已经接待各类培训、宣讲超15万人次。”国学书院院长哈妮克孜介绍,国学书院是南疆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群众参与度最高的国学教育培训综合体,设有明德堂、大学堂、汉字屋、礼乐坊等12个功能区,主要针对当地干部、中小师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等开展国学经典、非遗体验等课程,提升当地干部群众的文化认同。
振兴之路,文化先行。近年来,山东加大援疆资金投入力度,助力受援地援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文化站、农村书屋、党员活动室、国学讲堂、文化长廊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同时依托文化大省优势,发挥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及受援地文化人才作用,通过开展“五进”行动,举办孔子文化展等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润疆走深走实。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我省还着力开展了‘鲁疆石榴籽’工程,不断创新形式载体,促进鲁疆两地多领域交流交往,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副书记郭伟表示,山东援疆将在持续深化多种形式“三交”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发挥山东传统文化优势,精准推进润德润智润心“文化三润”工程,拓展交往交流交融深度和内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尚杰、赵明昊、王艺钊 通讯员孙源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