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讲述老兵故事,传播兵团精神(3)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讲述老兵故事,传播兵团精神(3)

来源:塔里木大学官网2023-07-21 14:03

  青春三下乡,实践在南疆。7月14日清晨,全媒体中心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寻访兵团老兵和胡杨校友”成员余明星、季亚楠、娄瑕馥、关悦,乘坐班车从喀什驶向克州,到达实践目的地——阿图什市寻访红色老兵。

讲述老兵故事,传播兵团精神(3)

  在当地团委和幸福街道帕米尔西路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寻访团来到抗美援朝老兵黄德山的家里进行深入访谈。

  黄德山,于1930年出生在四川开江县,1949年,参军入伍,1950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先后担任炮兵观测员和无线电组步行机组组长。

  三年时间里,他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孟山战役、三八线战役、阳平战役等抗美援朝五大战役。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讲述老兵故事,传播兵团精神(3)

  93岁高龄的黄德山,对那段战争岁月仍然记忆犹新,“有一次,在出战休息区,当我捧着一本书籍学习时,敌人的炮弹就在距离我一米的位置落了下来,导致我左耳失聪了,这是我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后来,我在一棵树上刻下了‘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黄德山于今天险些遇难’,直到今天,我都想去朝鲜看看这行字是否还在。”

  成为转业军人后,黄德山主动向上级请示:“我要到新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1年,黄德山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后又调到喀什地区。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虽然无法再上战场,但黄德山时时刻刻准备着、等待着,心里依然怀着一个重返战场的军人梦。“当祖国、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我都会义无反顾,重新穿上军装,再次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奋战到底”。

  “无论多么艰苦,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会冲锋陷阵。”黄德山说,来到新疆工作,他从不后悔,即便是退休了,他依旧要把这些难忘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黄德山退休之后,经常受邀来到阿图什政府机关、学校、社区等,讲述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年大学生一定要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黄德山鼓励寻访团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中。

  现如今,黄德山和妻子李宝芝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三个儿子都学业有成、成家立业。

讲述老兵故事,传播兵团精神(3)

  “通过寻访老兵,让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向老一辈革命军人学习,强化爱国志、报国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不懈奋斗。”全媒体中心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寻访兵团老兵和胡杨校友”成员、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2021级2班娄瑕馥说。

讲述老兵故事,传播兵团精神(3)

  (文/余明星 娄瑕馥 摄/季亚楠 关悦)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