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冽的爱,只为边疆石榴红——走进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边境派出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清冽的爱,只为边疆石榴红——走进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边境派出所

来源:哈密零距离2023-06-27 21:58

  当我站在界碑前,深情凝望,头顶的国徽在阳光下闪光,阳光下耀眼闪光。

  下马崖的戈壁呀,黄沙飞扬,警营门口的那棵白杨,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上。

  这是我忠诚的忠诚的守望,青春热血是我男儿的臂膀。

  这是我坚贞的坚贞的信仰,亲民爱民给予我无穷的力量。——摘自下马崖边境派出所所歌《忠诚守望》

  01引子

  下马崖边境派出所。通讯员 马旭升摄

  东疆边陲,大漠深处。山连山,峰接峰,一望无际戈壁滩。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就夹在天山东麓的一道褶皱里。穿行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终年积雪的喀尔里克冰川一路伴行,从哈密市区驱车近四小时,茫茫戈壁深处突然出现一抹绿洲,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顺坡而下,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向前,蓝色的天、白色的云、褐色的山、星星点点的绿,间或有一排排院落、一栋栋安居房映入眼帘,下马崖乡便到了。下马崖乡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的最东端,与蒙古国交界。“下马崖”是蒙语演化而来的,意为有蛇的地方。此名前部是汉语意译,后部是音译,成为汉蒙合璧的地名。维吾尔语则称此地为“巴依”即拜城,意为富饶。相传因当年玄奘法师西行时曾在此地下马休息,因而得名。在下马崖有一支扎根边陲、永不离开的队伍——哈密边境管理支队下马崖边境派出所。1964年成立下马崖边防派出所,1980年转为现役,2019年转隶为人民警察。

  民警给村党员干部讲述下马崖派出所民族团结的故事。融媒体中心记者普拉提摄

  戍边卫士总会让人联想到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可在下马崖老百姓眼里,派出所的民警却“柔情似水”,对待他们比亲人还亲。因为大家伙儿处得跟一家人一样,所以久而久之,警民之间变得丝毫“不见外”。群众跟民警的日常对话往往如家长里短般的聊天:“家里水管水流得太慢,浇地都成问题啦,快来修修。”“好的,阿帕(妈妈),么麻达(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家地里的瓜苗有点蔫了,快过来看看。”“等一下,马上去。”“头发又长了,啥时间给我剪剪吧?”“这会儿就行,你直接到所里来。”“今天过年,所里的民警都来家里包饺子啊?”“好,我们都过去”……你瞧,在这里,民警竟然变成维修工、农业技术员、理发师,成为老百姓身边须臾不可离的人;在这里,派出所的大门常开着,居民家里不上锁,你来我往间都像是在“串门”;在这里,活一起干、舞一起跳、歌一起唱、节一起过,警民在一起亲得很,这一系列和谐又美好的“意想不到”,让第一次来到下马崖的人感觉很“上头”。

  02喷涌了半个多世纪的鱼水深情

  万里边关党旗红,下马崖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个故事还要从伊吾四十天保卫战说起。东疆边境的小城伊吾,干净、俊秀、内敛。小城背倚着有着光荣历史的胜利峰,是当地著名的革命遗址。1950年春,在新疆和平解放后不久,不甘心失败的美蒋特务纠集散兵流寇,蛊惑裹挟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伊吾发动武装叛乱。为保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奉命进驻伊吾。进驻后,二排副排长刘景德带领六班指战员12人驻扎下马崖,接管边防并帮助当地群众开展屯垦劳动。其间,叛匪突然闯入下马崖,将正在帮助群众春耕生产的12名解放军指战员围困并残忍杀害。最终,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而这12名年轻的革命战士却将他们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下马崖。烈士的浴血荣光,给下马崖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1964年,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组建成立的时候,就选址在烈士的埋骨之地上。脚下是红色的土地,心中有未了的情。所以,自打诞生之日起,“把红色基因融进血脉、把对党忠诚镌刻青春、把群众之事举过头顶、把民族团结视为生命”就成了下马崖边境派出所民警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曾经武装叛乱的发生地,在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乡,如何安民固边?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前辈”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这份“答卷”:固边先爱边,爱边先爱民。在派出所院内,有一口保存完好的水井,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爱民井”。现如今,水井已经被保护起来,透过厚厚的玻璃,依稀可见井底还在汩汩地冒着清泉水,这涌不尽的清泉水就是诉不完的警民鱼水情,让人想着想着便湿润了眼睛。这涌不尽的清泉水就像下马崖民族团结的故事一样,没有“波涛汹涌”,却绵柔悠长,甘甜醇厚。

  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爱民井。通讯员 马旭升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马崖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在这片年降水量仅16.4毫米、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的土地上,水源极其匮乏。那时候,想喝一口干净水有多难啊?为群众找水,成为当时派出所民警的执念。为了满足群众基本用水需求,民警们每天赶着毛驴车前往12公里外的坎儿井拉水,一来一回,就要花费3个多小时。然而他们一日未辍地坚持了近二十年光景。为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派出所的同志四处寻找水源。可找了许多地方,要么打不出水、要么打出的水浑浊不堪。也许是为民的真情感动了上苍,1981年,竟然就在派出所的营区内,民警们打出了下马崖第一口甜水井。当第一汩清冽甘甜的井水喷涌而出时,村民们欢呼雀跃、激动地把派出所民警高高举起。就在水井旁,大伙儿自发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嘹亮的歌声震得树叶沙沙响。当时,为了方便周边村民前来打水,派出所专门打掉院墙,开了三个大门,对于打水困难的家庭,民警们轮流送水上门。在派出所荣誉室的一面墙上,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在无声地讲述着当年的故事:派出所民警高兴地赶着毛驴车把水送到维吾尔族大娘家中后离开,大娘正使劲挥手告别,满意的笑容堆在脸上,像一朵盛开的雪莲花。给老百姓办事,贵在“真”。真心为民、真情爱民、真诚利民的派出所民警渐渐地叩开了下马崖老百姓的心房,喝着“爱民井”水的乡亲们心里真正开始“爱民警”。解决了吃水难,还要解决用水难。生活用水是群众所需,生产用水更是群众所盼。1989年,当地政府牵头修建水库,派出所再次请缨。他们主动承担起难度大、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堤坝防渗油毡铺设任务。他们肩挑背扛,将72吨防渗油毡一捆捆地扛上大堤,铺设油毡、清理油毡接口处的滑石粉,既是技术活,更是辛苦活。民警们苦战150多天,当工程完成验收后,再看看他们露在衣服外的皮肤,大家相视而笑。原来大伙儿磨烂的伤口,竟然都出奇地一致,像是同时被锉刀锉过一样。民警们满足地笑,换来的是下马崖群众心疼的泪水,他们说:“你们这不是伤疤,是军功章啊!”

  眼看着一股股天山雪水从数十条坎儿井涌入水库,警民们激动无比,紧紧地抱在一起,下马崖从此多了一个碧波荡漾的人造湖泊。落日余晖下,湖水波光潋滟,美得动人心魄,如同镶嵌在戈壁滩上的一块蓝宝石。乡亲们自发地在水库旁立了一块石碑,请人刻下五个大字“警民连心坝”。

  民警正在认真擦拭“警民连心坝”石碑。通讯员 马旭升摄

  2003年,全乡完成安全饮水工程,“爱民井”光荣退休。与它一起光荣退休的还有那辆拉了几十年的老水车,陈列在派出所戍边陈列馆,放在了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从打“爱民井”到修“连心坝”,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喝涝坝水、甜井水到喝自来水,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从以心换心到心贴心、心连心,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下马崖警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03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那时候住的都是土块房,连砖是啥样子都不知道。”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回忆起这些事儿,87岁的村民图尔干·亚日眼睛里泛起了泪花。曾几何时,下马崖老百姓喝的是污浊不堪的涝坝水,吃的是又硬又干的苞谷馕,点的是昏暗的煤油灯,走的是坑坑洼洼的尘土路,住的是破旧不堪的土块房,想去县城逛逛还得骑上毛驴走上两天两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坑坑洼洼的戈壁土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做梦都盼着下马崖啥时候能有一条“像样”的路。派出所的民警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感同身受。“一定要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如一日,一茬接着一茬干。要想富先修路。就在修建水库的同一年,全乡老百姓日思夜想的柏油路也动工了。派出所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主动承担协助修建任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派出所民警的身影。一次次平整、拓宽,一回回火线奔赴。历时10年、历经3代民警,他们和下马崖的老百姓一起参与和见证了下马崖乡通往伊吾县城的48公里土路修成了柏油路。会起名字也爱起名字的下马崖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警民团结路”。这条路的修通,不仅结束了下马崖人进城难的历史,更是打开了当地百姓走出戈壁、走向致富的大门。致富需要发展产业,可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下马崖有点“尴尬”。全乡耕地只有不到3000亩,加之生产水平落后,从耕种和放牧取得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但传统的农耕思想根深蒂固,恋土难移,当地老百姓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更是存在大问题。大量劳动力赋闲在家,蹲墙根、晒太阳,宁愿苦哈哈地熬着也不愿外出务工。

  民警和辖区村民谈心。融媒体中心记者 普拉提摄

  有出路才能有活路。他们不着急,派出所的民警是真着急。派出所与乡党委拉起手来想办法,决定给年轻人来一场“思想总动员”,先解决想不想走出去的问题。他们通过农牧民文化夜校,辅导年轻村民学国语、学法律、学技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时不时地给他们讲一讲外面世界的精彩,唤起他们出门闯荡的信心,年轻人的思想慢慢发生转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05年,哈密边防支队联合当地政府开展“劳务输出”兴边富民工程,一时间,“走出下马崖、把钱挣回来”的呼声响彻下马崖。派出所民警全情投入,他们提前给村民买好火车票,像送自家人一样,驱车近300公里把他们送到哈密车站,许多年轻人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大世界。为解决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民警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照顾好他们留守在家的老人、打理好他们的田地。老百姓信得过他们,所以在外地务工的时候都很安心。钱真的赚到了。第一批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平均每人就挣回来5万元。他们不仅盖了新房、买了新车,还娶了媳妇成了家。开席喽!原本贫穷落后的下马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乡亲们纷纷涌进派出所,连拉带拽地把民警们请上桌,各民族群众同吃一桌菜、同饮一瓢水,载歌载舞,下马崖一下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歌声、这笑声如此感染人,以至于大家笑着笑着就流下了热泪。经过5年的奋斗与坚持,派出所联合乡党委政府,先后输出驻地群众152人次,挣回228万余元。阳光洒在下马崖房屋上,黄色的檐角映照下,闪着金子般的光。“为国戍边不言苦,为民服务不止步。”近年来,为了全面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又盯上了特色产业。紧盯国家大政方针,结合下马崖发展实际,“走回下马崖、家乡建起来”的新号角再次在新时代的下马崖吹响。当地政府搭建发展平台,鼓励走出去的群众返乡创业,派出所也主动融入,既给乡亲们提供思路,又给大家伙提供服务,为乡亲们增收致富出钱、出招、出力。他们给辖区老百姓的皮牙子专门定制包装箱,标明特色后,推销到哈密市区的商超、菜市场,价钱就翻了好几倍;他们帮老百姓种植特色小白杏、晚熟哈密瓜;帮助老百姓开起“爱心馕店”,发放“爱心奶牛”“爱心树苗”;他们依托互联网建立“哈密瓜物流站”“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只要是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事,他们一律“马上办”“立刻办”“想方设法办”。

  民警教村民如何通过手机办理业务。融媒体中心记者普拉提摄

  2021年,黑色缎带似的G7京新高速公路在东天山脚下铺展开来,横穿下马崖,直通北京,下马崖与外界紧密联系的大门豁然洞开,从曾经的口袋底一下子变成口袋口,曾经少有人问津的下马崖,而今车流、人流不绝于途。曾经只有两三家饭馆的下马崖乡,新开饭馆有近二十家,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背后的策划与推手中自然少不了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在下马崖乡“红色一条街”上,“我家有馕”民宿负责人娜则古丽·阿西尔大姐正忙着布置庭院,院子中央的凉棚内,各种娱乐、音响设备一应俱全。几年前,娜则古丽大姐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困难。后来,在派出所的支持帮助下,她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发展“民宿经济”,开展红色旅游,发展庭院经济,开办特色餐饮食品门店,下马崖人的创收路子越来越宽……人均年收入已经接近4万元,成为进疆的“门户乡镇”、远近文名的“富裕乡”。

  如今的下马崖很有魅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也忘不掉。最有魅力之处就是富裕起来的下马崖人从里到外透着的那股子亲热劲。这种亲热的感情跨越了民族,也不分警民,一切都是真情流露,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有做作,没有“摆拍”。所以在下马崖,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里的民族团结是刻在山间、长在土里、印在心间的。也许正是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那句承诺“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让这一切变得自然而然。也许就是在这儿,令我们找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公约数,读懂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这句话。

  04群众工作有干头,也一定能干好

  不走近下马崖的民警身边,就不会强烈感受到,爱民如亲、人民至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不来到下马崖的百姓中间,也不会深切的理解,亲如一家、不分彼此的民族团结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伊吾县边境管理大队教导员巴哈德尔·卡德尔至今也忘不了他离开下马崖时的情景:警令如山。2019年的一天上午,一纸调令,下午就要求他到新岗位报到。“能不能别走啊?”得知消息的乡亲们,纷纷堵在派出所门口,手拉手地拦着、哭着,舍不得这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好巴郎!巴哈德尔和大家伙儿一一拥抱,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他艰难地忍着让自己不哭出声来,可剧烈颤抖的嘴唇却把他的内心全部显露,他哪里舍得离开啊,离开这魂牵梦绕的下马崖,离开亲如一家的父老乡亲。巴哈德尔于2003年来到下马崖,他的名字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英雄”,他用了15年的时间,把最炽烈的情感都投入到这片土地上,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真英雄。

  巴哈德尔与村民吴奶奶在一起。通讯员 马旭升摄

  巴哈德尔与汉族吴奶奶结亲的故事,早已在当地传为佳话。

  有一天,刚入职的巴哈德尔到辖区入户走访,在乡卫生院门口,遇见坐在路边的吴奶奶,她正喘着气看着脚边的两袋煤。一看来了个穿警服的小伙子,吴奶奶气都喘匀了,在下马崖,穿警服的都被老百姓自动识别为自家人。“能不能帮我把这两袋煤送到家里。”吴奶奶还是小声地问了一句。巴哈德尔二话没说,背起煤就走。可当他把吴奶奶送到家,巴哈德尔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原来,当时80多岁的吴奶奶就住在一个不足40平方米的破烂土块房里,屋子里除了锅碗瓢盆,就是一张桌子、两张床和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仔细问过才知道,吴奶奶是下马崖乡最早的支边女青年。20年前,老人的儿子离家出走,久无音信,儿媳妇也回了老家,女儿也出嫁到了外地,只留下她带着年仅4岁的孙女吴婷婷相依为命,苦苦地熬着。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看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巴哈德尔这位近1米8个头的维吾尔族小伙儿,禁不住流下泪来。从那天起,巴哈德尔便多了一门汉族“亲戚”。他经常帮吴奶奶干活、陪她聊天,带她看病,还资助吴婷婷读书,逢年过节,他就把吴奶奶祖孙俩接到派出所一起庆祝。吴奶奶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吴婷婷每学期400元的学杂费,全由巴哈德尔负担。2008年,巴哈德尔动员同事们一道捐款,再加上乡政府的补贴,为吴奶奶购买了一套安居富民房,两室一厅的新房子,舒适又敞亮。“他就是我亲孙子,待我真好啊!”吴奶奶逢人就夸,不知夸过多少遍。2020年,当吴奶奶生命垂危的时候,家里的亲朋都围在她的身边,可意识模糊的吴奶奶眯着眼睛看了又看,却默默无语,似乎谁都认不出来了,又好像在期盼着什么。这时候,已经调往外地工作的巴哈德尔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径直跑到吴奶奶床前。直到看见他的那一刻,吴奶奶眼里突然就有了光亮,她一下就认出巴哈德尔。吴奶奶嗫嚅着嘴想要说话,却早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迷蒙着眼睛,一直盯着巴哈德尔看,浑浊的眸子里映着她这位维吾尔族孙子悲戚的面容,似乎是想把他刻到心里去,眼角刚汇聚起的泪珠儿,被巴哈德尔轻轻拭去。吴奶奶去世的那天,巴哈德尔亲自为吴奶奶抬棺送葬。在吴奶奶弥留之际,却还能清晰地记得巴哈德尔。是什么让这跨越民族的真挚情感如此感天动地,也许这就是下马崖警民生死与共的真实写照。在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工作的15年间,巴哈德尔先后帮助各族村民解决困难上千件,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捐款捐物1.2万元,发动社会各界捐资10.5万余元,帮助1名大学生顺利完成考研学习、3名患重病的幼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巴哈德尔是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一面旗帜,他代表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派出所民警为民奉献、人民至上的优良传统。下马崖一代代的民警为各族群众做的实事就像哈密枣树上的大枣,一抓一大把,就像下马崖的皮牙子,一层裹着一层,紧紧抱在一起。“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解码下马崖边境派出所这一光荣集体,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精神密码,必须要充分理解这句话。因为在这里,在下马崖,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派出所里每一位民警都打心眼里认同的事。既然认,他们做起事来就真诚,就自然,就不流于形式。所以,同样是做群众工作,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做得最扎实、最持久,成效也最显著。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下马崖边境派出所民警们如此重视群众工作?在和他们促膝长谈,深入接触中,我们至少找到了两个原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靠近他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就想模仿他。”派出所副所长司坎旦尔·司马义说。

  2013年6月,警校刚刚毕业的司坎旦尔带着一腔热血到下马崖边境派出所报到。谁承想,直接被时任所长巴哈德尔拉到老乡家的瓜地里挑羊粪。在地里忙活了大半天,弄得浑身又脏又臭,司坎旦尔当时就有点抵触,满脸惆怅,他可是一心想着来破大案的。原以为这次瓜地里挑羊粪只是特殊情况,司坎旦尔想了想也就忍了,可哪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里,巴哈德尔又带着队伍从村东头,干到村西头。“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些?这不是老百姓他们自己的事吗?”司坎旦尔终于爆发了,他冲着所长大喊。巴哈德尔当时没言语,但仿佛早就等着他的反应一样,直接把他带到派出所的荣誉室。一辆破旧不堪“老态龙钟”的毛驴车,静静地停在那里,见证了几十年的为民情怀;一双马靴,胶皮磨破换成铁,见证十几年的戍边报国;一台布满锈斑的补鞋机,“一针一线”密织着警民深情;一辆用了数十年的自行车,风里雨里为百姓传递邮政信息;……巴哈德尔自己不说话,他让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一面面锦旗“说话”,这让司坎旦尔感觉有些措手不及,但又莫名的触动。“跟着我干。”在司坎旦尔的记忆中,所长对他说得不多,但这句话令他印象深刻。司坎旦尔说,在这样一个荣誉满身的光荣集体中,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所以思想转变并不难。“谁的腿脚不便;谁家的孩子不在身边,需要帮助……”司坎旦尔开始入户走访,上衣口袋总是放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老百姓的困难和诉求。这是“前辈”们教给他的工作方法。仅用三个月的时间,他就把下马崖896名群众的生日、住址、家庭信息等内容全部烂熟于心。90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买买提·艾提尼亚孜,长期以来一直和老伴相依为命,未育子女。司坎旦尔了解情况后,坚持给老人送去一日三餐,还定时去老人家打扫房间,陪老人唠嗑,照顾起居。有一次在群众年度健康体检时,司坎旦尔发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数量在急剧增加,而且其中有部分老人并没有子女在身边照看,如果突发疾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向派出所汇报后,他立即联系通讯公司,为11户老人家中定制了“一键呼”救助报警装置,这种装置既可以挂床边、又能带在身上,只要按下按钮,派出所就会第一时间响应。司坎旦尔也许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竟然能如此郑重地接过老所长巴哈德尔的班。2019年,当巴哈德尔即将离开派出所的时候,他将自己照顾多年的吴奶奶的手重重地放在司坎旦尔手上。这是手把手的交接,心与心的托付,更是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光荣传统的赓续。“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身上”,走进新时代的下马崖边境派出所,民警们依然初心不改,依然誓言铮铮。

  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红旗党员服务队”为辖区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讯员 唐健博摄

  2021年,派出所联合乡政府组建了“干部+党员+群众”的“红旗党员服务队”,推出“巧手警务”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还帮助群众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民宿经济、地摊经济,支持他们全方位、多渠道致富增收。

  在忠诚为民的生动实践中,一批新时期派出所的群众工作骨干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何春明,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浓眉大眼,精气神儿十足。曾在部队上当过多年司务长,练就了一身本领,机械维修、水电暖维修、园艺技术样样精通。给刘家智家的商店更换广告牌;为疫情期间急需上网课的学生架网线、设WIFI;爬到4楼家中为患有心脏病的老人依巴代提取药……自从2019年7月来到派出所工作后,何春明自费购置维修工具,走村串巷,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为老乡口中可亲可爱的“何师傅”,远近闻名的“物业警察”。在何春明的带动下,97年生的福建小伙蔡振锴也想当“物业警察”,虽然他直到现在还没有从“何师傅”那里出师,但他的服务态度相当好,笑容很治愈。与他“结亲”的娜孜古丽大姐不但认他当儿子,还送给他一个“酒窝哥”的外号,这个外号瞬间在下马崖叫响。除了榜样的力量,让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历代民警把群众工作干上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的“回馈”。在派出所民警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掏给老百姓一颗真心,老百姓会给我们一片蓝天。”第一次入户走访时,司坎旦尔脸皮有点薄,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口,不知道怎么跟老乡打招呼,老乡却已经热情地寒暄起来,拉起他就往炕上坐。“老乡的笑容融化了我紧张的心。”他如是说。仅仅是帮乡亲们干了一次农活,他们便一直记在心里。蔡振锴说,乡亲们做啥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我们要是不过去,他们就端着盘子送到派出所。“不为他们多干点啥,心里都不安稳,过意不去。”说完这话,蔡振锴又重重地点了点头。因为无法兼顾家庭,何春明的妻子一度闹着让他办调动。可自打那一回他妻子来到了下马崖探亲,被当地老乡“宠”上了天,当即就放弃了让他调动工作的念头。“还是群众们会做思想工作。”何春明很服气。下马崖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民警们口中“最好的”辖区群众,只要是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跟老百姓相处过,都会留下深深的羁绊,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难舍难离。因为这深深的羁绊,不少民警刚来时发牢骚,现如今都为能在这里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浓烈的情愫,很多民警最初是不想待,久而久之是离不开。“在这里待了十五年就像十五个月一样,真是没待够。”在说这句话时巴哈德尔仍然很激动,几年过去了,也曾经无数次梦回下马崖。“下马崖的老百姓对我太好了,我只想长留在这儿。”司坎旦尔动情地说。“老乡们都很崇拜我,我骄傲。”何春明感到精神很“富足”。“我就喜欢看他们笑,他们的笑能感染我。”蔡振锴又露出了他标志性的酒窝。在下马崖,警与民的关系,就像鱼儿碰到了水,相互成就、不分彼此。在下马崖,民与警的情谊,犹如两块正负极的磁铁,相互吸引、相互感染。1974年春,阿迪·尕力的同事在修理拖拉机时不小心撞倒马灯,点燃柴油桶。为了保护不远处民兵弹药库的安全,阿迪毅然抱起燃烧的油桶冲向远处。最后,仓库保住了,他全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生命垂危。是边境派出所连夜开车将他送往县医院救治,挽救了他的生命。“和派出所的故事七天七夜都讲不完。” 阿迪给儿女们定下一条硬规矩:派出所的事就是自家的事,能帮上啥忙咱就帮啥忙。这一帮就延续了三代人,这段三代人情系国防的故事讲到了人民大会堂。2007年7月,哈密遭受了150年不遇的特大山洪,下马崖乡电路、通信全部中断,洪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安全。也许在当地百姓的记忆中留存的是那群毅然冲向“警民连心坝”,与洪水猛兽展开顽强抗争的派出所民警的伟岸身影。但刻在派出所民警心里的景象却是那天地中的一束束光明。当老百姓听说派出所民警正在坝上排险固堤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自发涌向大坝。当老百姓纷纷举起手中的电筒、燃起松枝,用并不明亮的光驱散干警身前黑暗的时候,所有正在抢险的干警心里都猛地一下燃烧起来。身外的光照彻眼前的黑暗,心里的光给予无穷的力量。这一束束光亮就是一颗颗滚烫的人心啊!警民携手、生死与共,连心坝上,斗志昂扬,好一幅壮阔动人的战洪景象。

  民警给村民教如何使用紧急呼救器。融媒体中心记者普拉提摄

  天山雪松根连根,大漠胡杨守边防。“警爱民、民拥警、警民融合,是下马崖最大的骄傲。”下马崖乡党委书记凌云志自豪地说。“你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举得高高的。”这是派出所教导员张亮在下马崖工作500多天里,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的诗里这样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下马崖的民警们已经把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人间大爱、把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深深地镌刻在这片土地上。团结的下马崖,可亲的下马崖老百姓,为这一个小小的边陲派出所争取到了太多的荣誉。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表彰达89次;在派出所的示范带动下下马崖乡、新丝路社区、驻地部队也获得各级各类多项荣誉。 2019年9月,时任派出所所长的巴哈德尔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又一次捧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这是一个自1988年至今连续7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的集体;2021年6月,下马崖边境派出所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2年3月,下马崖边境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下马崖边境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通讯员 马旭升摄

  每次载誉归来,下马崖的老百姓都会涌到路口,像迎接亲人一样隆重,然后一路簇拥着民警回到派出所,麦西来甫跳起来,红色木卡姆唱起来,每个人都要和迎面而来的人热情地抱一抱,无论男女老少,一时间派出所院子成了欢乐的海洋。沉甸甸的荣誉、金灿灿的奖牌,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这是边境派出所的荣誉,也是全体下马崖人的荣誉,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民利民,数十载不辍的拥警爱警,一幅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画卷,一幅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壮丽诗篇,在新疆哈密东天山脚下纵情铺展。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用他们一代代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群众工作有干头,也一定能干好。一位位亲民爱民的先锋,一件件为民利民的好事,就像是一块块镌刻有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不断巩固着各族群众的思想基础,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在老百姓的心间。

  05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

  走在乡间小路上,绿意掩映,白杨树叶被微风吹得沙沙地响,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罅缝,闪动着金色的光。“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村民约麦尔·麦麦提尼亚孜正在家里搭葡萄架,占地约半亩的庭院被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白杏、核桃、青菜错落有致,生机勃勃。在屋内的桌子上,用玻璃压着的是约麦尔带着妻子到全国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穿着整洁朴素的约麦尔挽着妻子,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两个人的表情都有些庄重。“第一次出门旅游,就得去咱的首都北京啊!”指着这张照片,约麦尔兴奋地说。下马崖“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由稳到兴、由兴到新时代”的伟大历史变革中,每一个下马崖人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在这一进程中,下马崖边境派出所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用一以贯之的实际行动换来了辖区老百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结了警民携手构筑边境安全稳定的强大人民力量,他们用青春热血守护边陲永固、和谐稳定;以忠诚奉献守护人民幸福、生活美好;以警民鱼水深情,筑起了祖国西北边防最稳固的钢铁长城。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民警在为村民修理电路的路上。融媒体中心记者 普拉提摄

  下马崖边境派出所担负着下马崖边境辖区的的治安管理任务。巡边、稳边,筑牢坚不可摧的边境防线,是派出所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在派出所荣誉室的墙上,挂着很多反映警民联合巡逻的照片。“那几位都是我们的群众护边员,也是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只有通过警民联防,才能筑牢边境稳定的基础。”巴哈德尔仔细辨认后,说出了几位骑马巡逻的老乡名字。边疆要稳固、人民是靠山。数十年来,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群众路线,逐步探索出一条紧紧依靠当地各族群众群防群治、共同守边护边的工作机制。2001年2月,一个奇寒无比、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外地走私团伙,驾着满载酒精和羊皮的大货车,企图借助下马崖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进行走私违法犯罪活动。然而,走私者哪里知晓这个地名叫“下马崖”的地方,却是一道警民同心、全民皆警的钢铁防线。他们刚来到这里,就被辖区老百姓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报告,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出击,走私团伙在距界碑仅11公里的地方被成功拦截了。缴获高纯度酒精53桶约16吨,禁运羊皮930张;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扣押走私车辆2辆。“群众要幸福,稳定是基础。”派出所联合乡党委政府推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制,实行24小时“四班三运转”网格化巡控;组建“戈壁110服务队”“义诊服务队”“军警民边境巡逻队”,形成了“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治格局。“昔日的破案高手,如今竟无案可破。”刚到下马崖工作时,巴哈德尔有些不适应。有一次,一个老乡家来了个外地亲戚,竟主动跑到派出所登记。群众这个自发的举动让巴哈德尔记忆犹新,“他们真是发自肺腑地配合我们工作。”巴哈德尔说。在下马崖,家家户户的钥匙永远都是挂在门上,所谓的“锁门”就是用毛巾掖住门缝。在下马崖,老百姓在路上捡到钱,就会随手找块石头压着,拍个照片,发到微信群里,让失主认领。在这片偏隅之地,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和谐宁静,民风淳朴,俨然成为现实版的世外桃源。这是平安稳定的示范地,也是民族团结的示范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地。走进下马崖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一个展厅,四面墙壁上百幅色彩艳丽、朴拙有趣的农民画,把整个空间映衬得特别有生气。这满房间的画都是被下马崖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梵高奶奶”的农民画家茹则瓦妮罕·库尔班的得意作品。

  “梵高奶奶”教孩子们画家乡。(图片来源:哈密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

  “只有我亲眼看到的事儿,我才画。”71岁的茹则瓦妮罕奶奶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风趣而又郑重地介绍着每幅画的含义:“民警、防疫人员、少先队员手举着一面面五星红旗,正在庆祝战疫的胜利,他们的身后是蓝天白云下美丽的下马崖乡。”“在哈密瓜地里,民警们正在与库尔班大叔一起将摘好的哈密瓜,整箱整箱搬上旁边的大卡车,库尔班大叔高兴得合不拢嘴,哈密瓜迎来大丰收。”……一幅幅看过去,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丰富情感世界里的欢愉:“发展”“家乡变化”“丰收”“幸福生活”“欢庆”等画作表现了下马崖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当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太阳”“向日葵”“国旗”“党徽”等元素则描摹出她发自内心的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心。“都是国家好,党的政策好,一定要记在心里,画在画里。”临别时,茹则瓦妮罕奶奶满眼深情地补充道。“亚克亚克西,什么亚克西,民族团结亚克西!亚克亚克西,什么亚克西,我们的派出所亚克西!”下马崖乡民族团结广场上,欢声笑语,情谊融融。伴随着欢快的鼓点,带着打着卷儿的吐字发音,木卡姆农民演出队在弹唱村民自编的《派出所亚克西》,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村民和民警们都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这世间最美的乡情即是如此。

  民警与村民在民族团结广场跳麦西来甫。融媒体中心记者普拉提摄

  夕阳西下,广场上却刚刚掀起热潮,一群人打着手鼓、载歌载舞,歌唱祖国、歌唱伟大的时代,《迈进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的旋律又响了起来:美丽的新疆、甜蜜的哈密、幸福的伊吾,激情满怀,展望未来,牢牢聚焦总目标,各民族同胞亲如一家,就像那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又和谐,长治久安,戍边防,迈进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06 尾声

  天山雪水从坎儿井汩汩流淌着,滋润着这片干旱的土地,也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甘甜的水,清冽的爱,都润物无声。如今的下马崖人饮着甘甜清纯的自来水,住着错落有致的安居房,穿着艳丽时尚的服饰,走的是绿树成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2022年,下马崖乡人均收入突破3.38万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深入实施,G7京新高速、国道G335、G331多条交通要道穿乡而过,下马崖成为进疆“门户乡镇”,全乡各类餐饮、民宿、特色种养殖成规模兴起,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的“打卡地”。6月9日,下马崖乡迎来一年一度的自己的节日——清泉节,在这片被爱滋养的土地上已举办了14届。它是全疆唯一以节水、爱水为主题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地方性民间传统活动,已有上百年历史,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坎儿井水渠边,乡亲们和民警们挽起裤腿,扛着铁锹,一起清理淤泥、疏通渠道,用这种形式来教育人们、教育下马崖的子孙要增加节水、爱水的意识,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清淤完成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起“百家饭”,跳起麦西来甫,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民警与辖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清理渠道。(图片来源: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We观察微信公众号)

  对于每一个下马崖人来说,清泉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象征,见证着几十年来因水结缘的警民之情结出累累的团结硕果。清泉水流淌,在这片洒过烈士鲜血的戈壁上流淌了半个多世纪,带着红色的基因和血脉,带着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职责,带着竭尽全力为群众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流淌进人们心田,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心里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初夏时节的派出所里,红柳花开,白杨钻天,一派生意盎然。温室大棚内,丝瓜、葫芦瓜、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身姿招展,引得警民齐手采摘;棚外,树木掩映,绿荫清凉,兔舍旁,一群孩童正在玩乐,陶然忘归。这样和谐的场景,也是这个“非典型”派出所的日常。在派出所的一面墙上,悬挂着许多由榆树木片制作成的牌子,上面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视察调研时的一系列金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派出所民警和下马崖的孩子们共同制作的,孩子们一边奶声奶气的念着,一边将略显稚嫩的汉字写在木牌上,然后眨着大眼睛,静静地看着警察叔叔用心的雕刻着,一行行充满童趣的文字随着“嗞啦、嗞啦”的雕刻声,就这么刻在了木板上,也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我们就要告别了,告别下马崖,告别这里可爱可亲可敬的老百姓和民警,告别高高飘扬在东天山脚下的党旗,告别坎儿井里汩汩流淌不尽的天山雪水……穿行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望着皑皑白雪的喀尔里克冰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来时是疑惑,走时是留恋。“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看不清你远去的背景”,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踏上这片充满爱和温情的神奇土地,也或许是梦回下马崖....“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相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下马崖老百姓的好日子会永远红红火火。相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碑将永远屹立、牢不可破!

  文|河南日报记者 万川明、侯皓

  刘晓阳 陈小平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