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18日,新疆多地以展览赏析、研学体验、游戏拼图、专题讲座、有奖竞猜等形式举办378场次“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新疆主会场活动在库尔勒市举办。启动仪式上,公布了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第二批自治区特色博物馆名单、2023年全区博物馆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大赛”一二三等奖名单、“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名单和“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
考古知识的艺术呈现
交织变幻的灯光、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下,巴州歌舞团的舞者们神情专注地表演着。独幕舞剧《大唐烽燧》感染力极强,不时引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大唐烽燧》是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万素执导、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编剧、清华大学副教授谢鹏作曲的独幕舞剧,根据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所揭示的内容材料撰写而成。
巴州历史悠久厚重、文化多彩独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之地,为舞台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沛源泉。2021年,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历经两年多系统和全面发掘,出土各类遗物1500余件(组),其中有883件唐代汉文纸文书和木简。
创作团队将有限的、碎片化的考古材料进行舞台艺术的合理再构,力求用舞蹈的语汇,形象表现烽卒戍边生活的精神样貌,展示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价值,增强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场景。
观众陈瑜表示,“我刚来新疆不久,觉得新疆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特别是对这里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都不太了解。这个舞台剧很震撼,让我看到了以前驻守边疆士兵的生活的快乐,以及战乱频发的不易,使我对古代新疆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更多了解。”
以简胜繁的叙事突破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获得了“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的荣誉,这离不开《新疆历史文物展》优秀的叙事创新。
在重点亮点的设计上,赋予情境的设计元素,为了传达时空语境,彰显“中华文明+交流融汇”的特点,精准提取了与内容相符的文化元素、色彩元素,运用于展示语言中增强空间的活跃度。
展览整体以“物理情境空间”为设计思路,复原多个空间场景,便于观众深刻理解物质空间所传达的内容意涵。版面设计上,采用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理念,灵活运用插画、图表等方式作信息整合。开发不同形态、方式的物理互动,推动“主动参与”的观展方式。利用数字化展示交互系统拓展馆藏文物数字信息、全景技术虚拟展示历史文物古迹,为观众打造个人专属的展陈互动空间。
同时,《新疆历史文物展》依据建筑结构、内容体系,在展览设计上“化繁为简,以简胜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将焦点放在可考、可证的内容上。摒弃传统展览处处分割空间的做法,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形态,减少不必要的隔断与视觉阻隔,依靠中岛文物展柜、展台、展板的组合,最大限度增加展示面,扩大空间利用率,确保空间的通透性;合理划分三个展览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线的衔接,突出重点和亮点。
一年以来,展览人气“爆棚”,备受全国瞩目,日均观众6000至8000人次,全国新闻媒体纷至沓来,收获了社会各界以及文博同行的广泛好评。
生动有趣的社会课堂
获得自治区特色博物馆荣誉的25家博物馆,或展现地方特色,或传承传统文化,或表现行业精神,成为社会公众了解新疆传统文化、学习行业知识的趣味课堂。
塔里木油田历史展览馆是由中国油田塔里木油田公司举办、荣获“第二批自治区特色博物馆”称号的博物馆之一。走进塔里木油田历史展览馆,引入眼帘的是写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施工场地模型,彰显着塔里木石油人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形式丰富、资料翔实的塔里木油田历史被呈现在亮丽的展板上,一比一还原的石油钻取装备和工作场景模型让人为之精神一振。
展览馆从亲切关怀、盆地简介、五上五下、新型大会战、西气东输、三大阵地战、建成3000万、辉煌成果八个部分,真实展现了党的领导下塔里木盆地7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果,展现了油地融合发展、携手并进的生动故事。
塔里木油田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科傅连平介绍道,未来塔里木油田历史展览馆还会针对企业、单位、学校、团体等预约开放展览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塔里木油田和石油文化。
新疆有色陈列博物馆也是荣获“第二批自治区特色博物馆”称号的博物馆之一,展陈面积2200平方米,共分上下两层,馆藏与展示实物400件、图片万余张。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党委党校副校长袁雪峰表示,新疆有色陈列博物馆现已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承接企业、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前来参观、研学。为了使有色金属行业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易懂,特设“有色金属科普厅”,通过展陈图文与实物体验,向公众科普矿业知识,每年能达到6000人次参观。
新疆特色博物馆的建设,丰富了自治区博物馆体系,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自治区文博院党组书记徐锐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全区博物馆改革发展,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新疆博物馆事业发展体系,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智”起来,让软实力“硬”起来,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中国新疆故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尚杰、赵明昊 通讯员陈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