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民致富有法宝,新疆乌什县这个村的“幸福密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 正文

农民致富有法宝,新疆乌什县这个村的“幸福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30 22:27

  开足马力“快”生产 冬闲时节“种”菌忙

  仲冬已至,农闲时节,万物冬藏,生产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菌棒厂内,一派热闹景象、异常繁忙,大家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加工菌棒,套袋、窝口、插棒,操作娴熟、配合默契、忙碌不停。

6

  “一年之计在于春”。菌类种植户的“春天”,要来得更早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菌棒,正是托万克麦盖提村走向致富的“法宝”。

8

  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食用菌产业孵化园负责人冶金华说,“这个季节是菌棒生产的关键时期,需要在4月20日之前完成全部生产,才不耽误春季的种植。”

7

  记者了解到,托万克麦盖提村的菌棒生产车间每天可生产3万棒以上菌棒,目前已生产12万棒菌棒,快到养菌的环节了。“我们全力生产350万棒菌棒以后,进棚育菇能够达到1000万元左右的产值。”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食用菌产业孵化园负责人冶金华说。

  值得一提是,该村在做好满足自身种植需求生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对引进其它小品种菇类菌棒的加工生产,从而达到加工、种植、销售的良性循环。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强势

  托万克麦盖提村人均耕地13亩,但因种植结构单一、土壤盐碱大等原因,粮食作物收成不好,林果品质不高,村民增收存在困难。

  2017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会同农业、水利等部门,一起寻找突破口。

  经过调研,终于找到了出路:托万克麦盖提村气候凉爽、水资源丰富、林果种植面积不小,非常适合林下食用菌种植。

  工作队引入企业打造食用菌产业孵化园,建成日产3万个菌棒自动化生产线,10座现代化温室种植大棚、22座黑木耳吊带大棚、10座香菇棚,50亩地摆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带动60户村民年增收5000元,30多名村民进入孵化园就业。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9062元。

工人在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产业孵化园孵化车间里作业。

  “我来到这个孵化园工作以后,一个月工资是2700元,我爱人一个月工资是1800元,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艾麦尔·如苏力说。

  艾麦尔·如苏力一家四口过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随着村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他们家56亩土地流转后,他和爱人都在孵化园里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两个人一年收入5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和牛羊养殖的钱,一年收入14万元左右,我们今年在银行存款了2万元。”艾麦尔·如苏力说。

技术人员正在向村民讲解食用菌管理技术。

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民一起采摘食用菌。

  2022年,托万克麦盖提村投入350万元扩大再生产,建设产品包装分拣中心、产品展示中心、预冷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建立“党支部+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村民+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通过流转土地、项目配套、资金入股等方式,依托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2017年村里的集体收入不到35万元,去年村集体的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不仅巩固了全村脱贫攻坚成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公共文体、卫生设施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委会主任亚森·乌拉伊木说。

种植户在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智能温室大棚里采摘蘑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托万克麦盖提村还抢抓乌什县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结合全村丰富的林业资源和食用菌种植产业,延伸发展休闲农业,陆续建成民宿、特色餐饮、田园观光等文旅项目,创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做活“旅游+”文章,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活力。

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在温室大棚里查看黑木耳菌棒涨势情况。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高世凯说:“今后,我们将以乡村旅游和食用菌产业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我们的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观光旅游互相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村民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赵明昊 通讯员艾克热木·牙生)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