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眼下麦盖提灰枣进入全面采收期,一颗颗色泽红艳果肉饱满的灰枣挂满枝头,枣农们开始忙着采摘、销售,一篓篓、一筐筐装满了收成也盛满了喜悦。
走进麦盖提县央塔克乡枣园里,放眼望去成串的红枣压弯枝头,果肉饱满,令人垂涎欲滴,阵风拂过树梢,香甜四溢。枣农们在捡拾机、筛选机的配合下,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捡拾、筛叶、装袋、搬运……
开蒙村村民布左拉古丽·巴拉提说:“我家种植了50亩红枣,在红枣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下,红枣品质和产量比往年都好,经过筛选评级基本是一级枣,收购商也都是上门收购,相信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
开蒙村村民阿布力孜·艾买提说:“今年,我家种植了70亩红枣,在技术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下,我们按时浇水、打药、施肥、修剪。如今进入采摘期,全程都是机械化采收,省时、省工、省劳力,今年亩产量也很高,每公斤价格在9元左右,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阿布力孜·艾买提说起自己的致富经验,腼腆的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在每年冬春两季日照援疆组织的技术培训活动,阿布力孜·艾买提经常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如今,他家种植的红枣皮薄核小、果形饱满、肉质肥厚、品质上乘。
麦盖提县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种植的麦盖提灰枣皮薄肉厚、质脆味甜,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深受国内外经销商青睐,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为进一步提升“麦盖提灰枣”的品牌影响力,近年来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积极在林果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模式,提升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实现红枣品质、产量双增长。
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援疆干部)许传峰表示:“央塔克乡是麦盖提县红枣核心产区,现有红枣种植面积6.7万亩,我们依托山东援疆政策,引入新疆农科院和山东农科院红枣专家科研团队,每年对全乡枣农和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种植户加强红枣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坐果率和品质。在山东援疆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保险+期货’的金融模式,为全县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切实保障了红枣产业发展和枣农稳收增收,保证了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红枣是麦盖提县的一张名片,是富民产业、强县产业。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山东援疆在央塔克乡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083万元,打造“红枣特色小镇”,通过实施新技术支持、生产技能培训、研发中心建设、产业集群培育、镇域形象提升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帮扶提升,全力推进红枣小镇建设,增加红枣产业知名度,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为契机,以枣南疆综合试验站、博士工作站、鲜食蟠枣产业示范园、种质资源圃等科技要素为基点,以红枣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为主线,打造央塔克乡红枣产业科技创新“星链”工程,推进红枣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麦盖提红枣产业研究院已投入实体化运营,全疆规模最大的枣种质资源圃国内优异枣种质扩展到260份,700亩智慧枣园起到良好的产业发展示范作用,重点支持的红枣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下一步,按照山东援疆“十四五”规划和省援疆指挥部工作要求,日照援疆将以援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抓手,加强麦盖提灰枣品牌建设,持续建强红枣特色小镇,提升红枣产业发展水平,以国家枣南疆综合试验站、红枣龙头加工企业(刀郎果农、慧玲科技)、枣种质资源圃、智慧枣园和红枣产业研究院等科技要素为支撑,全面构建红枣产业科技创新“星链”示范工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尚杰、赵明昊、王艺钊 通讯员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