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厦门城中村“焕新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要闻 > 正文

厦门城中村“焕新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4-07-11 15:14

  城中村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特殊社区,在全国不少特大超大城市,城中村居住着数以百万计的中低收入群体,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让庞大的外来务工群体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在城市立足,但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安全风险隐患大、社会治理能力滞后等原因,城中村也成为事故案件、矛盾纠纷多发区域。

  让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夯实基层治理之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难啃的“硬骨头”,更是要直面的“必答题”。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作为改造重点。

  厦门的探索则更早。202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提出厦门要“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2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认为,厦门城市现代化的短板在城中村。在系统谋划基础上,2023年4月,厦门以“现代化治理”推动全市108个城中村全域、彻底、科学改造,规划先行,一村一策,不搞大拆大建,就地改造,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方投入,提出用3年时间,把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能力,惠及200多万城中村居民。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事关200多万人民生福祉

  记者采访了解到,厦门城中村现有居住人口227万,超过全市人口三分之一,其中有186万租房人员,以中低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包括工业园区工人、快递员、环卫工、司机、待业大学生等群体。

  “城中村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生,是多数外来人口在厦门的‘第一站’,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却没有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厦门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持续求解城乡平衡发展和城中村治理难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就提出规划建设好郊区农村,发挥好郊区农村服务和支撑中心发展功能;2005年,厦门探索出“金包银”模式(特指对城市规划中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保留的个别“城中村”进行改造,就地转为城市住宅区),走出一条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就地实现城市化、被征地农民“居住社区化、资本股份化、职业非农化、福利社保化”的改造新路子。

  记者在厦门6个区10多个城中村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城中村治理面临新的难题,群众有更高期待。

  安全隐患大,事故多发。全市消防火灾、治安案件约六成发生在城中村。“走进城中村,抬头不见天。”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道路等基础设施老旧;空中缆线密如蛛网,长期超负荷运行,有的线路老化甚至破皮,日晒炙烤下漏电起火时有发生;出租房消防设施几乎空白,电动车多停放在楼道,街巷不通,消防通道被占用。

  居住环境差,公共服务不足。城中村房屋老旧,排水排污管网不足,污水横流,一下大雨就内涝;违章搭盖、占道经营等乱象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不少城中村仅有的公共场所多为宫庙、老人会等,停车位、公共绿地、文体活动场所等短缺。

  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服务和管理能力滞后。城中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商铺商贩集中,十几名村两委干部和有限的网格员需要服务管理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风险隐患难以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难以及时化解。

  “下雨天路不要被水淹”“不要臭烘烘的味道”“更有安全感”“要有公共活动场所”……对城中村治理进行调研摸底时,群众多次提到这些诉求。

  “城中村治理涉及200多万居民,是最大的民生,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必须补齐的短板。”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说。

  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让城中村居民“住得安全”

  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中村安全隐患和人居环境问题,厦门通过财政投入,电力、通信运营商等国企参与,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等多方投入,花大力气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群众安全感。

  日前,记者走访厦门10多个城中村看到,村主道宽阔整洁,支道街巷畅通,小型消防车可入内,道路两侧白线划出公共空间界限,一栋栋自建房之间的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人口约10万,是厦门岛外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有出租屋2125栋。这里住房、道路多为早期规划,无法适应人口激增带来的需求,村里一度面临高峰期用水用电超负荷运转、出租楼栋的消防安全设施几乎为空白、进出村通道被各种违章搭建和摆摊占据等问题。新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剑说:“过去每到晚上,值班干部都绷着一根弦,因为随时可能有火情、警情。”

  去年以来,由房东出资,政府补贴50%,这些出租屋全部完成消防技改。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进新垵中路一间有30多间出租屋的4层自建房,看到每层楼道都设置了消防喷淋、烟雾报警器,之前焊封的钢架防盗窗开辟出逃生窗,配备灭火器,电动车停放点安装消防隔离墙。

  村民邱淑惠家自建房有45间用于出租,她告诉记者;“之前最担心租户电动车起火,整天提心吊胆,去年以来村里统一规划消防技改,政府补贴50%,配齐消防设施,电动车统一在一楼单独房间停放,和主屋有防火墙隔离,空中的‘飞线’下地,安全感增强了很多。”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黄巍告诉记者,电力部门派出专门队伍驻村,详细勘察摸排、设计线路、制订施工路线图,缆线入地,扩容变压器或设置变电箱,消除用电隐患。

  一村一策推动道路白改黑、强弱电缆线入地、雨污管网完善,拆除违章搭盖、腾出公共空间……走访中,记者看到,经过治理的城中村几乎见不到电线杆,空中密如蛛网的缆线不见了,道路宽阔整洁。

  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说,目前厦门已拆除违章建筑102万平方米,腾出公共空间118万平方米,打造“微公园”“微景观”上千处,建设和提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近千项。去年以来,开展现代化治理的城中村火灾事故数下降四成。

  “大党委”整合治理资源,科技赋能提升治理能力

  城中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企业和商贩众多,社情复杂,服务管理难度大,有限的资源如何实现治理“穿透”?党建引领是关键。建强村(社区)党组织的同时,厦门探索“大党委”整合治理资源,居民参与,夯实治理之基,在村(社区)党委主导下,重塑网格、片区等基层治理单元,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片警、网格辅警等进一步下沉,明确责任。

  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赖祖辉说,厦门通过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村社党支部—村民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探索以社区党委为主的城中村“大党委”议事协商平台,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成立治安巡逻队、乡贤协会、互助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城中村神经末梢。把房东协会、民宿协会等各类自治组织、流动党员等整合起来,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城中村网格、街巷、楼栋等治理单元延伸。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走进湖里区殿前街道马垅社区,街面宽敞整洁,沿街数以百计的店招统一美观,抬头可见“无线美”的蓝天。“仅仅一年多时间,马垅社区完全变了模样,这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殿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唐达达告诉记者,社区成立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治理委员会,一开始就邀请村民和党员代表、老人协会等参与进来,每周组织政策宣讲、共商共议、外村参观、邀请代表监督施工等活动,让群众理解、参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充分依靠群众,走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赢得群众支持,不少老党员和热心群众自带凳子做‘监工’、帮助协调施工事宜。”集美区委副书记苏国辉告诉记者。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社区。厦门探索将城中村治理“基座”的人、地、事、物、情等信息数字化智能化,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的情况不清、底数不明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人机交互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由各部门各自为政向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同治理转变。

  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社区位于风景优美的环岛路,背山面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一年客流量近300万人次,这也带火了餐饮、民宿、房屋出租等业态。过去,这里人员密集,风险隐患点等长期底数不清;盗窃、黄赌毒案件,占道经营,邻里冲突等一度多发。近日,记者来到黄厝社区塔头社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墙面大屏上显现社区人员、楼栋、车辆、路面、重点场所等实时信息,点击住租房管理项,社区出租屋全部显现,点开一栋房屋,可以清楚了解到房东、楼层、房间数、租客身份等信息。

  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珂告诉记者,各村下大力气梳理出辖区房屋、人员、安全隐患等各类信息,通过网格员逐一采集录入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出租房和民宿住客信息,房东要第一时间采集并通过App申报,社区辅警、网格员不定期核查,压实房东主体责任。”

  通过在社区主干道、人员聚集区、民宿、危房、进出通道等重要部位增设高清摄像头,如今的黄厝,路面有辅警和物业保安组建的巡防队,空中有巡逻无人机,中间有高清视频,立体巡防网络提升了群众安全感。“2023年全年,这里未发生黄赌毒警情,抓获6名逃犯,处置高危人员32名。”滨海派出所所长叶金锵说。

  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记者在多个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看到,智慧平台对辖区住租房、餐馆等场所煤气管道泄漏、积水内涝、垃圾乱扔、违章停车、人员异常聚集等问题,自动监测预警,由管理平台推送给网格员、房东、餐厅经营者,第一时间处置;需要职能部门或上级处置的,通过平台上报到街道、区级乃至市级平台,联动处置。

  2023年,厦门全市首批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25个村,刑事警情下降35%;今年推进的46个村,一季度刑事警情下降10.9%。

  增强“造血”功能,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发展多元业态

  厦门不少城中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风貌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至今仍保留原有的传统村落肌理。不过,绝大多数城中村业态单一,村财收入来源主要是村集体开发建设租赁产业,村民收入以房屋租赁为主,辅以商超、餐饮等业态。在推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厦门注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因地制宜活化利用,规划农旅、文旅商、文化创意以及产学研等业态。

  来到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一道道石板路古色古香,一栋栋红砖燕尾脊的闽南古厝富丽堂皇。田墘与金门一水之隔,保留着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旧址建筑群、民国时期华侨回乡兴建的上百栋古厝等文化遗产。

  “拆除违建、缆线入地,道路平整,田墘环境大提升,这些文化遗产正重新焕发光彩。”田墘社区党委书记郑国清告诉记者,当地将130多栋有近百年历史的红砖古厝修缮提升,让更多人才团队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打造更多业态:中国作家协会两岸作家创作空间落户,厦门外图集团在红砖古厝里打造台湾书籍专卖店,台湾团队创建台青创客基地,78家民宿入驻……昔日破败的乡村正迸发新的活力。

  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是福建省传统文化保护村落,保存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城隍庙,台北的霞城城隍庙源自于此,每年吸引不少台胞前来参观。苏国辉说,后溪村改造时,当地用好文化遗产,规划产业提升,吸引台青创业团队入驻,将26栋古厝租给他们运营,打造香文化馆、创意餐厅、研学馆、两岸青年交流基地等,每年吸引上千两岸大学生交流研学。

  将荒废闲置、低效利用的村集体土地重新规划,引进社会资本,撬动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提升夜市经济、村民入股共建商业综合体、打造文创空间、发展特色乡村游等……去年,厦门首批推进现代化治理的25个城中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约3900万元。

  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常态长效

  推进现代化治理一年多来,厦门城中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治理能力等均大幅提升。“今昔对比,村集体、群众实实在在获益,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李德才说。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中村治理需久久为功,破解常态长效难题,打破以往“政府包办—后期管理不足—乱象回潮—不断加大投入—长期兜底”的圈子。

  对此,厦门探索“大物业”机制,既搭建专业高效服务管理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也有效盘活城中村资源资产,做到高效运营。记者在海沧、湖里、集美等地城中村采访了解到,村集体引进市属、区属国企,合资成立城中村服务运营公司,打造集治安巡防、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维序抢险、便民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大物业管理模式。

  在新垵村,村集体和厦门建发集团合资成立建垵城市服务运营有限公司,整合保洁、垃圾分类、治安巡防等多支队伍,“一把扫把扫到底”。村里原来由国企负责的村庄环卫保洁、街道负责的垃圾分类督导、村集体负责的日常维护三项职责整合成“一把扫把”,政府购买服务,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规范服务,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村容队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政府负责前3年的运营费用,其后将逐年减少,在第10年取消在市容保洁等方面投入,服务运营公司逐渐实现自负盈亏。”海沧区副区长王继东说。

  “目前已经在探索楼栋内保洁、入户维修等‘围墙内’有偿服务,以及停车场、夜市等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村民出租房中介服务等。”建垵城市服务运营公司负责人说。

  在湖里区禾山街道围里社、后浦社、马垅社等城中村,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引进具有投资、施工、运营能力的平台公司,和村集体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打造城中村公共设施建设、智慧平台管理、产业提升打造、村集体资源资产运营、物业服务等一体化运营的“EPC+0”模式,做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半篇文章”。

  “通过平台公司引进、项目公司运营,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城中村的后续管理、服务、产业、治理等问题,让‘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有长效机制保障。”湖里区委书记吴新奎说。

  目前,厦门正在制定《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和《城中村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两部地方性法规。厦门市住建局副局长张进金说,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探索行之有效的机制上升为法规,就是要通过现代化治理,切实提升厦门城中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记者郑良 陈弘毅)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