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厦门城中村“焕新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要闻 > 正文

厦门城中村“焕新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4-07-11 15:14

  城中村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特殊社区,在全国不少特大超大城市,城中村居住着数以百万计的中低收入群体,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让庞大的外来务工群体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在城市立足,但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安全风险隐患大、社会治理能力滞后等原因,城中村也成为事故案件、矛盾纠纷多发区域。

  让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夯实基层治理之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难啃的“硬骨头”,更是要直面的“必答题”。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作为改造重点。

  厦门的探索则更早。202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提出厦门要“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2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认为,厦门城市现代化的短板在城中村。在系统谋划基础上,2023年4月,厦门以“现代化治理”推动全市108个城中村全域、彻底、科学改造,规划先行,一村一策,不搞大拆大建,就地改造,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方投入,提出用3年时间,把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能力,惠及200多万城中村居民。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事关200多万人民生福祉

  记者采访了解到,厦门城中村现有居住人口227万,超过全市人口三分之一,其中有186万租房人员,以中低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包括工业园区工人、快递员、环卫工、司机、待业大学生等群体。

  “城中村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生,是多数外来人口在厦门的‘第一站’,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却没有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厦门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持续求解城乡平衡发展和城中村治理难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就提出规划建设好郊区农村,发挥好郊区农村服务和支撑中心发展功能;2005年,厦门探索出“金包银”模式(特指对城市规划中允许在一定时期内保留的个别“城中村”进行改造,就地转为城市住宅区),走出一条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就地实现城市化、被征地农民“居住社区化、资本股份化、职业非农化、福利社保化”的改造新路子。

  记者在厦门6个区10多个城中村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城中村治理面临新的难题,群众有更高期待。

  安全隐患大,事故多发。全市消防火灾、治安案件约六成发生在城中村。“走进城中村,抬头不见天。”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道路等基础设施老旧;空中缆线密如蛛网,长期超负荷运行,有的线路老化甚至破皮,日晒炙烤下漏电起火时有发生;出租房消防设施几乎空白,电动车多停放在楼道,街巷不通,消防通道被占用。

  居住环境差,公共服务不足。城中村房屋老旧,排水排污管网不足,污水横流,一下大雨就内涝;违章搭盖、占道经营等乱象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不少城中村仅有的公共场所多为宫庙、老人会等,停车位、公共绿地、文体活动场所等短缺。

  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服务和管理能力滞后。城中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商铺商贩集中,十几名村两委干部和有限的网格员需要服务管理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风险隐患难以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难以及时化解。

  “下雨天路不要被水淹”“不要臭烘烘的味道”“更有安全感”“要有公共活动场所”……对城中村治理进行调研摸底时,群众多次提到这些诉求。

  “城中村治理涉及200多万居民,是最大的民生,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必须补齐的短板。”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说。

  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让城中村居民“住得安全”

  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中村安全隐患和人居环境问题,厦门通过财政投入,电力、通信运营商等国企参与,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等多方投入,花大力气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群众安全感。

  日前,记者走访厦门10多个城中村看到,村主道宽阔整洁,支道街巷畅通,小型消防车可入内,道路两侧白线划出公共空间界限,一栋栋自建房之间的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人口约10万,是厦门岛外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有出租屋2125栋。这里住房、道路多为早期规划,无法适应人口激增带来的需求,村里一度面临高峰期用水用电超负荷运转、出租楼栋的消防安全设施几乎为空白、进出村通道被各种违章搭建和摆摊占据等问题。新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剑说:“过去每到晚上,值班干部都绷着一根弦,因为随时可能有火情、警情。”

  去年以来,由房东出资,政府补贴50%,这些出租屋全部完成消防技改。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进新垵中路一间有30多间出租屋的4层自建房,看到每层楼道都设置了消防喷淋、烟雾报警器,之前焊封的钢架防盗窗开辟出逃生窗,配备灭火器,电动车停放点安装消防隔离墙。

  村民邱淑惠家自建房有45间用于出租,她告诉记者;“之前最担心租户电动车起火,整天提心吊胆,去年以来村里统一规划消防技改,政府补贴50%,配齐消防设施,电动车统一在一楼单独房间停放,和主屋有防火墙隔离,空中的‘飞线’下地,安全感增强了很多。”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黄巍告诉记者,电力部门派出专门队伍驻村,详细勘察摸排、设计线路、制订施工路线图,缆线入地,扩容变压器或设置变电箱,消除用电隐患。

  一村一策推动道路白改黑、强弱电缆线入地、雨污管网完善,拆除违章搭盖、腾出公共空间……走访中,记者看到,经过治理的城中村几乎见不到电线杆,空中密如蛛网的缆线不见了,道路宽阔整洁。

  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说,目前厦门已拆除违章建筑102万平方米,腾出公共空间118万平方米,打造“微公园”“微景观”上千处,建设和提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近千项。去年以来,开展现代化治理的城中村火灾事故数下降四成。

  “大党委”整合治理资源,科技赋能提升治理能力

  城中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企业和商贩众多,社情复杂,服务管理难度大,有限的资源如何实现治理“穿透”?党建引领是关键。建强村(社区)党组织的同时,厦门探索“大党委”整合治理资源,居民参与,夯实治理之基,在村(社区)党委主导下,重塑网格、片区等基层治理单元,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片警、网格辅警等进一步下沉,明确责任。

  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赖祖辉说,厦门通过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村社党支部—村民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探索以社区党委为主的城中村“大党委”议事协商平台,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成立治安巡逻队、乡贤协会、互助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城中村神经末梢。把房东协会、民宿协会等各类自治组织、流动党员等整合起来,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城中村网格、街巷、楼栋等治理单元延伸。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走进湖里区殿前街道马垅社区,街面宽敞整洁,沿街数以百计的店招统一美观,抬头可见“无线美”的蓝天。“仅仅一年多时间,马垅社区完全变了模样,这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殿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唐达达告诉记者,社区成立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治理委员会,一开始就邀请村民和党员代表、老人协会等参与进来,每周组织政策宣讲、共商共议、外村参观、邀请代表监督施工等活动,让群众理解、参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充分依靠群众,走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赢得群众支持,不少老党员和热心群众自带凳子做‘监工’、帮助协调施工事宜。”集美区委副书记苏国辉告诉记者。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社区。厦门探索将城中村治理“基座”的人、地、事、物、情等信息数字化智能化,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的情况不清、底数不明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人机交互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由各部门各自为政向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同治理转变。

  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社区位于风景优美的环岛路,背山面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一年客流量近300万人次,这也带火了餐饮、民宿、房屋出租等业态。过去,这里人员密集,风险隐患点等长期底数不清;盗窃、黄赌毒案件,占道经营,邻里冲突等一度多发。近日,记者来到黄厝社区塔头社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墙面大屏上显现社区人员、楼栋、车辆、路面、重点场所等实时信息,点击住租房管理项,社区出租屋全部显现,点开一栋房屋,可以清楚了解到房东、楼层、房间数、租客身份等信息。

  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珂告诉记者,各村下大力气梳理出辖区房屋、人员、安全隐患等各类信息,通过网格员逐一采集录入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出租房和民宿住客信息,房东要第一时间采集并通过App申报,社区辅警、网格员不定期核查,压实房东主体责任。”

  通过在社区主干道、人员聚集区、民宿、危房、进出通道等重要部位增设高清摄像头,如今的黄厝,路面有辅警和物业保安组建的巡防队,空中有巡逻无人机,中间有高清视频,立体巡防网络提升了群众安全感。“2023年全年,这里未发生黄赌毒警情,抓获6名逃犯,处置高危人员32名。”滨海派出所所长叶金锵说。

  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记者在多个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看到,智慧平台对辖区住租房、餐馆等场所煤气管道泄漏、积水内涝、垃圾乱扔、违章停车、人员异常聚集等问题,自动监测预警,由管理平台推送给网格员、房东、餐厅经营者,第一时间处置;需要职能部门或上级处置的,通过平台上报到街道、区级乃至市级平台,联动处置。

  2023年,厦门全市首批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25个村,刑事警情下降35%;今年推进的46个村,一季度刑事警情下降10.9%。

  增强“造血”功能,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发展多元业态

  厦门不少城中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风貌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至今仍保留原有的传统村落肌理。不过,绝大多数城中村业态单一,村财收入来源主要是村集体开发建设租赁产业,村民收入以房屋租赁为主,辅以商超、餐饮等业态。在推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厦门注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现代价值,因地制宜活化利用,规划农旅、文旅商、文化创意以及产学研等业态。

  来到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一道道石板路古色古香,一栋栋红砖燕尾脊的闽南古厝富丽堂皇。田墘与金门一水之隔,保留着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旧址建筑群、民国时期华侨回乡兴建的上百栋古厝等文化遗产。

  “拆除违建、缆线入地,道路平整,田墘环境大提升,这些文化遗产正重新焕发光彩。”田墘社区党委书记郑国清告诉记者,当地将130多栋有近百年历史的红砖古厝修缮提升,让更多人才团队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打造更多业态:中国作家协会两岸作家创作空间落户,厦门外图集团在红砖古厝里打造台湾书籍专卖店,台湾团队创建台青创客基地,78家民宿入驻……昔日破败的乡村正迸发新的活力。

  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是福建省传统文化保护村落,保存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城隍庙,台北的霞城城隍庙源自于此,每年吸引不少台胞前来参观。苏国辉说,后溪村改造时,当地用好文化遗产,规划产业提升,吸引台青创业团队入驻,将26栋古厝租给他们运营,打造香文化馆、创意餐厅、研学馆、两岸青年交流基地等,每年吸引上千两岸大学生交流研学。

  将荒废闲置、低效利用的村集体土地重新规划,引进社会资本,撬动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提升夜市经济、村民入股共建商业综合体、打造文创空间、发展特色乡村游等……去年,厦门首批推进现代化治理的25个城中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约3900万元。

  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常态长效

  推进现代化治理一年多来,厦门城中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治理能力等均大幅提升。“今昔对比,村集体、群众实实在在获益,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李德才说。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中村治理需久久为功,破解常态长效难题,打破以往“政府包办—后期管理不足—乱象回潮—不断加大投入—长期兜底”的圈子。

  对此,厦门探索“大物业”机制,既搭建专业高效服务管理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也有效盘活城中村资源资产,做到高效运营。记者在海沧、湖里、集美等地城中村采访了解到,村集体引进市属、区属国企,合资成立城中村服务运营公司,打造集治安巡防、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维序抢险、便民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大物业管理模式。

  在新垵村,村集体和厦门建发集团合资成立建垵城市服务运营有限公司,整合保洁、垃圾分类、治安巡防等多支队伍,“一把扫把扫到底”。村里原来由国企负责的村庄环卫保洁、街道负责的垃圾分类督导、村集体负责的日常维护三项职责整合成“一把扫把”,政府购买服务,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规范服务,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村容队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政府负责前3年的运营费用,其后将逐年减少,在第10年取消在市容保洁等方面投入,服务运营公司逐渐实现自负盈亏。”海沧区副区长王继东说。

  “目前已经在探索楼栋内保洁、入户维修等‘围墙内’有偿服务,以及停车场、夜市等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村民出租房中介服务等。”建垵城市服务运营公司负责人说。

  在湖里区禾山街道围里社、后浦社、马垅社等城中村,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引进具有投资、施工、运营能力的平台公司,和村集体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打造城中村公共设施建设、智慧平台管理、产业提升打造、村集体资源资产运营、物业服务等一体化运营的“EPC+0”模式,做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半篇文章”。

  “通过平台公司引进、项目公司运营,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城中村的后续管理、服务、产业、治理等问题,让‘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有长效机制保障。”湖里区委书记吴新奎说。

  目前,厦门正在制定《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和《城中村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两部地方性法规。厦门市住建局副局长张进金说,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探索行之有效的机制上升为法规,就是要通过现代化治理,切实提升厦门城中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城中村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的丰硕成果。(记者郑良 陈弘毅)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地持续展开救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