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站上新起点 融入新格局——厦门“跨岛发展”新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图片新闻 > 正文

站上新起点 融入新格局——厦门“跨岛发展”新观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3-04-07 11:33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凭海临风的厦门市将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如今的厦门“海在城中”,岛内外六区沿海湾布局的城市功能片区日臻完善、日新月异。

  回望过去,本世纪初的厦门仍是岛内外发展落差巨大。岛内是蓬勃发展的经济特区,而岛外多数地方被戏称“大农村”。孤悬的厦门岛“城在海上”,建设发展受空间制约严重。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到厦门调研,一针见血点出其发展瓶颈——“厦门本岛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并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动员令。

  20多年来,厦门市牢记嘱托,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初步实现“跨岛发展”战略擘画的蓝图。

  站在新起点上,厦门积极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国之大者”,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向着新征程进发——

  从“一隅孤岛”到“海在城中”

站上新起点 融入新格局——厦门“跨岛发展”新观察

  三月的厦门春意盎然,东风徐来,万物更新。在厦门岛的东北侧,翔安大桥连通岛内外,从空中俯瞰,仿佛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翔安大桥自2019年底全面开工建设,到今年1月17日正式通车,3年多时间里创造了我国桥梁建设多项纪录。翔安大桥通车,更大的意义在于进一步连通岛内外,完善厦门城市路网,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厦门市国土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其中厦门岛面积仅158平方公里。这座岛城自古向海而生,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厦门没有跨越湾区联通广袤内陆,城市建设发展长期集中在岛上,岛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差较大。

  进入21世纪,本岛“孤悬海上、空间阻隔、进出不便”极大制约了厦门发展。“跨岛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厦门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交通大建设是打通岛内外发展“任督二脉”的关键。截至目前,在“跨岛发展”战略指引下,厦门已建成“五桥三地铁两隧道一海堤”,岛内外路网等交通网络建设密度居全国前列,路网密度仅次于深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

  “岛内外‘半小时生活圈’逐步形成。”家住岛外翔安区的厦门市民袁晓敏说,20年前,翔安区刚成立时,从这里骑摩托车到岛内,要绕两个多小时路程,碰上雨天道路泥泞更加难走。现在不仅连通岛内外的桥隧多了,岛外交通环境也极大改善。

  对比20年前后厦门地图,厦门铁路、机场、港口等对外交通枢纽由岛内“小三角”外扩至岛外“大三角”,跨岛轨道交通从零到目前“三向出岛”,城市快速路网“环湾放射”的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这对于完善厦门湾区城市功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厦门岛内乘坐地铁一号线,到达岛外集美区的跨海段,会经过浪漫的十里长堤、波光粼粼的龙舟池等。领略别样的“海上地铁”风景,已成为到厦游客的游览“打卡”项目之一。这正是厦门“跨岛发展”成就的生动展示。

  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岛内外联动开发、协同发展。“20多年来,厦门将16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5平方公里,其中岛外占比达七成。”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处处长施雅君说。

  如今,岛外四区中集美新城基本成势,马銮湾、翔安、同安新城快速崛起,同翔高新城初具规模。昔日的厦门岛,已变成由岛内两区、岛外四区,包括海岛、海湾和内陆腹地组成的“大厦门”,一座正在快速成型的湾区城市。

  作为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近年来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战场,其滨海村庄、滩涂之上,厦门新展览中心、会议中心、会展酒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建筑拔地而起,大型建筑机械日夜轰鸣。

  “除了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一座座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即将崛起,翔安也不再是厦门人口中的‘大农村’。”翔安区发改局局长赵石磊说,翔安从新城建设、产业布局等各个方面,都已融入厦门现代化湾区城市建设发展大局。

  “从万米高空俯瞰夜间厦门,卫星图上星星点点的灯光环绕海湾,遍布岛内外。”施雅君说,如果回到本世纪初,岛外绝大部分区域都只是灯火阑珊。这一小视角也充分展现“跨岛发展”巨大成就。

  从“产业失衡”到“产城融合”

站上新起点 融入新格局——厦门“跨岛发展”新观察

  1980年设立的厦门经济特区,最初范围只有岛内的2.5平方公里,4年后扩大到厦门本岛全域。到了2002年前后,快速发展的厦门,面临“本岛土地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的尴尬局面。

  彼时,拓展中心城市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厦门发展当务之急。随着“跨岛发展”战略提出并落地,厦门城市框架拉开,“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岛外新城片区建设,这为厦门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高效利用城市空间和资源奠定了基础。

  “这里原先是一片农田、荒地,交通非常不便,村民进出村庄只有一条狭小的泥泞小路。”作为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之一,站在厦门杏林湾的摩天大楼上,原集美新城指挥部规划建设处处长刘永春对“跨岛发展”给集美带来的巨变而感慨万千。目前,集美新城已发展成包括城市CBD、高校、高科技研发、影视拍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

  “滩涂阡陌、村居小镇纷纷向现代化滨海新城、高新技术区蜕变。”刘永春告诉记者,位于集美的厦门软件园三期从农田滩涂起步,到现在7000余家企业注册、五万名软件人才进驻,与岛内的软件园一期、二期共同构成厦门软件产业集群。

  “跨岛发展”过程中,厦门市形成了“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新城建设思路,让岛外新城发展“有里有面、有血有肉”。近年来,厦门市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打造岛外新城和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实现岛内外产业联动发展。

  岛外海沧区,通过建立生物医药中试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涌现全球首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国内首支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等一批生物医药创新产品。以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厦门生物医药港综合竞争力已跻身全国前十。

  “‘跨岛发展’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大、体量增加,而是通过岛内外共建产业园等方式,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厦门市发改委农村城镇化处处长王婷说。

  以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为起点,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在岛外拓展出厦门软件园三期、环东海域火炬园、同翔高新城等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了“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大格局,成为闽南地区平板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的ABB厦门工业中心,开关柜体机器人装配工作站的三台机器人正在有节奏地进行柜体的装配,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将数十种物料拼装成完整柜体。2015年,外资企业ABB配合厦门市产业布局规划,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ABB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制造基地。

  “ABB厦门工业中心通过整合ABB在厦的多家企业、研发中心及生产、仓储和办公空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了ABB在中国的业务发展。”ABB电气中国总裁赵永占说。

  从“单一园区”到“组团发展”,“跨岛发展”推动厦门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4500亿元。重点发展的产业中,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布局在岛外,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旅创意等产业岛内外互促发展。

  “跨岛发展”激发了厦门发展新动能。2002-2021年间,厦门市GDP实现年均11.4%的快速增长。2022年,厦门市GDP达7802.7亿元,增长4.4%,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岛外区域GDP占比达46.4%,超过七成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来自岛外。

  岛外大发展,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力的增强,反过来促进岛内大提升。非核心功能区的纾解,助力厦门本岛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总部经济等高能级都市核心产业体系。

  厦门本岛西部,位于思明区的滨北超级总部经济区土地收储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将在此设立事业发展中心;本岛东部,业已成型的观音山国际商务运营区集纳了大量企业总部,成为展示厦门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曾经因产业大举外迁留下的成片旧厂房,通过腾笼换鸟,焕发新生机。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联发华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等,已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热土和旅游、影视取景的网红地标。

  厦门自贸片区,成立8年来已成为优质外资企业的聚集地,累计新增2100多家外资企业……

  厦门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李刚说,岛内大提升与岛外大发展紧密联动,岛内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厦门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滩涂农村”到“人气新城”

站上新起点 融入新格局——厦门“跨岛发展”新观察

  过去由于厦门岛内外发展落差巨大,民间流传“宁要岛内一张床,不要岛外一套房”的说法。尤其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差距,成为岛外聚集人气、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家住翔安区的曾伟华,曾因孩子教育问题一度纠结是否搬到岛内居住。随着“名校跨岛”措施落地,去年秋季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等纷纷落户翔安,打消了他的顾虑。对曾伟华这样的新市民来说,既能享受岛外通畅的交通环境,又能就近工作,还能让孩子享受与岛内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幸福感满满。

  每天早上7时,搭乘校车从位于厦门岛内的校本部出发,前往翔安校区,下午再搭校车返回岛内……自从翔安校区启用以来,厦门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倩荣逐渐习惯“一校两区”跨岛工作模式。她要把厦门实验小学多年来积攒的教学经验一点点“搬”到翔安校区。

  “截至目前,厦门已有14所优质学校在岛外建设实质性校区,所有项目建成后,将确保岛外每个区至少有2所优质高中学校,仅高中学位就可提供近2万个。”厦门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施琦婷说。

  “名校跨岛”“名师出岛”力度不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保障房建设等也向岛外倾斜。目前岛外实有投用医疗床位数是2002年的近5倍,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环东海域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岛外;厦门市已建6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房源约14.5万套,其中岛外房源占比高达81.4%。

  “跨岛发展”弥合了岛内外公共服务落差,逐渐让厦门岛外四区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所在。

  海岸线蜿蜒曲折,小岛点缀其中,海边到处是随风摇曳的棕榈树,沿着海岸线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园博苑、集美学村……从空中俯瞰杏林湾,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交融,这里也成为厦门一个旅游地标。

  同安新城,厦门未来科学城的核心区,不仅高新产业集聚,民生配套也日臻成熟。有着厦门“第二条环岛路”美誉的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和滨海酒店群、方特主题公园等串联成一条文化体育旅游带,成为厦门又一处“必玩打卡点”。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以前很担心在岛外会遇到稳工问题,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董办相关负责人林欣说,岛外各项配套不断改善,进岛也越来越方便,现在公司在翔安工厂员工人数已超过1.5万人,他们平时基本上都在岛外生活居住。

  “跨岛发展”落实过程中,厦门市始终牢记共同富裕初心,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大力破解岛外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问题,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同安区莲花镇高山上的军营村曾是特区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庄之一。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村里兴产业、美生态,“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因地制宜走上乡村振兴的生态致富路。

  “曾经夜晚黑漆漆、山顶光秃秃,出行只有泥巴路。”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说,现在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人均年收入超过4.2万元。同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里持续植树造林,每年带来大笔“绿色收益”,去年还率先完成两单碳汇交易。

  从20世纪90年代以“一艘小木船讨海为生”,到成为拥有四十多名员工的海鲜大排档老板,同安区西柯镇后田村村民林维新感慨道:“岛外生活大变样了,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岛外新城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圈,有力提升了人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厦门岛外常住人口达324.8万人,占比提升至61.2%,集美区常住人口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六区之首;厦门市中小幼在校学生数的岛外占比达到62.6%。

  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孙建辉说,岛内外发展一体谋划、整体推进,“跨岛发展”打破了思想藩篱与地域限制,破解了“岛民思维”的发展难题,让厦门更加开放包容。

  纵深推进“跨岛发展”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站上新起点 融入新格局——厦门“跨岛发展”新观察

  20多年“跨岛发展”实践,让厦门从海岛城市蜕变为湾区城市,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力迅速扩大。站上新起点,厦门正谋划立足自身优势和国家战略定位,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进一步纵深推进“跨岛发展”。

  跨出城市,持续推进区域融合、协同发展,引领厦漳泉都市圈发展——

  “跨岛发展”使厦门逐步成为湾区城市,但受制于城市发展能级不足等制约,厦门辐射带动能力还未充分发挥。福建江夏学院副校长朱四海认为,今后厦门要加速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并以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纽带,突出厦门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中心地位,不断完善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九龙江口南北岸、围头湾东西岸融合发展,推动厦漳泉金澎一体化发展,与长三角、粤港澳两大城市群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

  厦门、漳州、泉州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而厦门正好处于三角区中心位置。近年来,厦漳泉城市联盟路等多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目前,厦门已开通10条到漳州、泉州的城际公交线路,连接厦漳的厦门地铁6号线角美延伸段工程正加紧施工,串联厦漳泉的城际铁路R1线正在进行前期可研论证工作。

  三地产业协作也在有序推进。厦门和泉州共建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形成湖里园、思明园两大园区;厦门和漳州共建厦漳经济合作区、厦漳(长泰)科技创业园等园区。“通过一体化探索,厦漳泉都市圈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同等方面已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以厦门为龙头的厦漳泉都市圈,在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竞争中的能力将不断提升。”李刚说。

  跨出海峡,加速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深入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每年金秋十月,位于翔安的荣杰园观光农场,都会吸引众多游客采摘品尝火龙果。农场创始人宋志平来自台湾新北市,到大陆打拼已20余年。对于宋志平来说,厦门与台湾地域相近、语言相通、文化同源,是台胞工作生活的最佳选择。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长期以来对台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在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台资和吸引台湾人才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厦门与金门之间沟通紧密,通电、通气、通桥等工作有序推进,厦金“一日生活圈”初步成形,为打造两岸融合发展样板进行了有益探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认为,“跨岛发展”可进一步把加强两岸融合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进一步探路。

  跨出海洋,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

  始发于海沧的中欧班列(厦门),通达10余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并已实现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海铁联运。2015年首发以来,已累计开行逾1000列,累计货值超过270亿元。稳定、持续的运力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企业搭建起一条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厦门向海而生、因港而兴,下一步将以‘跨出海洋’的长远眼光,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两个市场在厦门联通、两种资源在厦门联动。”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郑尚定说。

  经过40多年发展,厦门逐步形成涵盖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支点城市、金砖创新基地等载体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再加上拥有“台、侨、港”等重要优势,以及福建省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等政策效应,为“跨岛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项目支持、更好的政策支撑和更有力的机制保障。

  “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城市,厦门市正着眼国家大局,立足自身优势,提级赋能、内外畅通,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努力在服务双循环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新的贡献。”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说。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一座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将屹立于我国东南沿海,以更大格局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合作、RCEP经贸交流合作,辐射带动区域城市共同发展。(记者康淼、秦宏、颜之宏、付敏)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 习近平主席乘专机离开巴西利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