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长8.7公里 厦门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全面开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要闻 > 正文

全长8.7公里 厦门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全面开工

来源:厦门日报2023-01-09 14:07

  全长8.7公里 投资12亿元 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全面开工

  未来市民可坐地铁直达翔安机场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林业 朱俊博)奋战新年开门红,铆足干劲谱新篇。1月8日上午,厦门市2023年新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地铁3号线空港经济区站施工现场举行。

  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以乘坐地铁直达翔安机场。地铁3号线连接厦门本岛、翔安区和翔安机场片区,全长45公里,其中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至蔡厝站)于2021年6月率先开通运营,南延段工程于2022年初开工建设。

  开工只是发轫之始,加快推进,建成竣工才是关键。下一步,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市地铁办和轨道集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力促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助推厦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确保地铁线路按期与翔安机场同步开通运营,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厦门地铁力量。

  应对挑战 不断克服复杂地质条件

  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全线5座车站,具体为大嶝北站、双沪站、空港经济区站、机场西站、翔安机场站,线路全长8.7公里。

  “别看里程不长,但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厦门轨道集团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指挥长郑作铿介绍,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线路沿线地层存在液化砂层、淤泥层、球状风化残余体、基岩凸起等不良地质,“这对地下车站明挖深基坑、高架区间承台、盾构区间隧道的施工及安全有明显影响。”

  以盾构施工为例,市地铁办、厦门轨道集团及参建单位在前期勘测中,发现空港经济区站至机场西站盾构区间施工范围内存在基岩凸起地质。郑作铿表示,施工过程中若对基岩凸起处理不妥当,将可能产生盾构姿态失控、管片破损、渗水或超限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产生地表隆沉现象。因此,在盾构施工前期,他们将对基岩凸起段进行详细地质勘察,明确基岩凸起的范围、位置,从而进行预处理,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盾构施工风险。

  此外,翔安机场片区尚在开发建设中,因此,该工程还需盾构穿越多处待建(构)筑物,如下穿机场快速路及机场大道、西进场路地道、综合管廊等,侧穿机场快速路桩基、西进场路地道桩基、第三东通道桩基等。

  “无论是盾构穿越软硬不均地层、基岩凸起段、多处建(构)筑物,还是克服气候条件及水文条件的影响。”郑作铿说,厦门地铁施工建设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盾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有信心破解地质难题,确保施工安全,这也是我们修建地铁的大前提。”

  助力发展 加快构建“岛湾一体”城市格局

  此次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的开工,标志着厦门落实新时期交通发展规划、打通骨干公交网络与航空口岸接驳联系,已经来到了“最后一公里”。

  在地铁3号线工程全线,机场段虽起步较晚,但意义重大。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的建设,对提高厦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服务水平、运输效能,加快构建“岛湾一体”城市格局,高水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划,地铁3号线机场段将与地铁4号线、城际轨道R1线实现换乘,打通厦门岛外环湾区域交通联系。未来,地铁3号线机场段、地铁4号线、城际轨道R1线、翔安机场运营后,将为市民旅游、商务、通勤等方面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作为翔安机场片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还将以航空口岸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成为国际、国内和闽西南区域客货流多式联运、快速集疏的关键节点。同时,这一片区在轨道交通的推动下,城市建设也将更有品位和更具都市气息。

  此外,地铁3号线机场段工程约12亿元的投资规模,也将为厦门稳经济、稳增长和带动有效投资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推动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