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要闻 > 正文

文明花开竞芬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8-19 13:51

  记者近期在江苏、福建、江西、浙江、吉林、广东多地采访看到,文明城市创建正不断提升各地城市品质,一些地区用绣花功夫“绣”出城市新容,改善了百姓生活。

  人居环境更宜人

  炎炎夏日,走进江苏省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花园浜社区,街边的新市河小游园里绿树成荫。傍晚,人们在小游园的伞状凉亭下纳凉、活动,这样一个“口袋公园”让居民有了聚会休憩的地方。“从乱停乱占的空地变成社区的‘客厅’,这里现在好不热闹。”花园浜社区居民周振中说。

  细数周边环境的变化,住在江西省萍乡市萍水河畔的居民李冬梅同样有发言权。“以前,河里到处漂着垃圾,河水又黑又臭。”2017年,萍乡市湘东区境内的萍水河段进行改造提升:文化会议中心、龙舟公园、滨河新区主干道、滨河东路等工程相继完成。如今傍晚时,李冬梅常和她的“老姐妹”们结伴沿着滨河路散步。“过去,我们很少来河边玩,现在这里风景美、环境好,来玩的人可多了。”李冬梅说。

  今年4月起,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开展城中村违建整治,希望借此提升相关片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同安区祥和街道西湖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打消群众顾虑。社区下辖的3个自然村全部按时完成拆违整治工作,腾出宝贵空间,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造福群众。酷暑下的西湖社区纳凉点逐渐多了起来,居民们也能享受到新环境的清凉、惬意。

  公共服务更优质

  炎热的夏季,每天早上五点半,嘉兴市“禾城驿·温暖嘉”大桥驿站就开始忙碌,专为环卫工人熬制绿豆汤。“每天能来这里歇歇脚、避避暑,也就不觉得累了。”常来这里的环卫工人陈根法说。

  在浙江嘉兴,一个个“禾城驿”让人暖心。几年来,嘉兴全市在完成239座公共厕所改造的基础上,将其中的113座建成现代化的“驿站”:免费饮水、图书借阅、医疗急救、爱心义诊,让奔走忙碌的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一个个公共服务圈渐趋完善。在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新的智能化系统让借阅多本图书实现“一键操作”。近年来,吉林市依托市、区、县三级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讲堂、文化沙龙等活动,公共图书馆年访问人数已经突破80万人次,博物馆年参观量近120万人次。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过程,一些地区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企。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全流程无纸化审批服务,实现了绝大多数场景下电子证照办事关联。深圳市民林女士在办理公租房轮候申请业务时,发现遗漏了孩子的出生证明。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林女士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上的“粤信签”授权直接获取相关电子证照,顺利办完申请业务。“如果回家拿,来回得两小时,还要跟公司请假,有这项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林女士说。

  百姓生活更多彩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里最有烟火气息和人情味的地方之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油瓶子”和“粮袋子”。在嘉兴市南湖区农翔路农贸市场内,每个摊位前都有一块小型显示屏,上面详细罗列着当天菜品的种类、价格等信息,顾客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溯源二维码”,就能获取供货商、进货批次等信息。

  市场每天都会对农副产品开展抽样快速检测,市民通过显示屏上的“食品抽检信息”板块就能知道快检结果。“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高了,市场对菜品把关,我们买得放心,吃得也更安心。”嘉兴市民王立英说。

  事虽小,不为不成。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能仅满足于重点区域的光鲜亮丽,还要深入城市的每个角落,更加公平地惠及市民百姓。

  “以前我都是骑摩托去外面游泳,来回至少要半天。现在到村里的泳池游泳,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夏日傍晚,萍乡市莲花县海潭村村民徐建寿每天都要带着孩子去村游泳池里游泳。

  海潭村的游泳池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模式建成,有专门团队运营,救生圈、急救箱、更衣室、休息凳等一应俱全,还有教练和救生员在一旁指导和守护。为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村里还联合学校对家长和孩子开展防溺水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各地文明城市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城市治理精度不断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吉林市2021年起陆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维护、交通秩序整治、不文明行为整治四大专项行动,当年3.4万余名机关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为群众办实事5.2万余件。“自然环境好了,交通秩序改善了,可以感受到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吉林市昌邑区莲花街道鑫基业社区居民叶伯华说。

  (新华社杭州8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唐弢、颜之宏、李晓玲、马晓成、杨绍功、赖星)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