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厦门TOD采风:打卡“轨道上的城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要闻 > 正文

厦门TOD采风:打卡“轨道上的城市”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11-14 10:09

  2022年中央省市主流媒体TOD采风活动13日举行。 杨伏山 摄

  中新网厦门11月13日电 (记者 杨伏山)“山海屿共 TOD致厦未来”中国城轨TOD指数厦门解读暨2022年中央省市主流媒体TOD采风活动13日举行,30余家主流媒体60余名记者组成采访体验团,走进厦门湿地公园TOD城市客厅,沉浸式体验“轨道上的城市”,近距离、多维度了解厦门TOD的发展与潜力。

  所谓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站点400米到800米(5-10分钟步行)范围内进行混合功能及高密度开发、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借力TOD,中国不少城市开始朝便捷、高效的方向迈进。

  采访体验团一行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深入厦门湿地公园TOD城市客厅进行采访。 杨伏山 摄

  不久前,《2022中国城轨TOD指数暨城市TOD磁力指数报告》(简称《报告》)预发布,厦门在同等线网规模的轨道城市中TOD指数排名第一,同时位列所有轨道城市的TOD磁力指数前十。

  西南交通大学 TOD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资源经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晓兵,受邀到场与采访体验团一行分享《中国城轨TOD指数(2022)——厦门TOD指数解读》,用数据、图表剖析厦门TOD在国内TOD城市发展版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未来发展潜力。

  当前,厦门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范围覆盖城市人口比例达43%,仅次于广州、深圳、上海、武汉四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300米服务范围内的人口覆盖率则仅次于深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朱晓兵说,在同等线网规模的轨道城市中,厦门综合排名位列榜首,其中交通效率单项排名第一,发展潜力、物业价值和幸福体验的单项排名也都位居前三。

  采访体验团采访现场。 杨伏山 摄

  朱晓兵认为,厦门TOD发展得益于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提前做好TOD规划的后天因素。厦门轨道交通线站位与城市人口分布耦合度高,未来厦门轨道交通客流强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厦门的交通和城市规划日益引起外界注目。普华永道中国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布的《机遇之城》报告中,厦门与南京在“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中以173分并列第一。不久前2022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布,厦门、宁波和深圳在“通勤幸福”子榜单中位列前三,厦门居首。

  主办方称,轨道交通和TOD的发展,正为厦门带来新的城市竞争力。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采访体验团一行来到厦门地铁2号线湿地公园站,走近“藏”在轨道中的“新世界”——6000米平方米的湿地公园TOD城市客厅,探秘这座特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轮廓。

  现场,已有不少市民乘客正在湿地公园TOD城市客厅体验“电影元宇宙AR秀”。适逢厦门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湿地公园站也随城市进入“金鸡时间”,焕然一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元宇宙地铁站——“电影森林”赫然入目。

  在这个城市客厅,民众还能欣赏到国际抽象画艺术展,来自8个国家的10位当代艺术家在这里持续展出30多件独特风格的抽象艺术作品。

  工作人员说,湿地公园TOD项目是福建省首个TOD成片开发示范项目和厦门打造TOD标杆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载体。湿地公园站可谓厦门地铁的“明星站点”,已向民众开放的湿地公园TOD城市客厅约6000平方米,以“光之森林”为主题进行设计建造。

  这里不仅是湿地公园地铁站厅的集散中心,还是未来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的前广场,更是承载市民活动、艺术展等多种城市功能的公共空间。

  再过不久,城市客厅就将与位于其正上方的三角梅造型的地铁6号口上下贯穿,共同构成厦门最美地铁站。

  今年,厦门地铁TOD开发步入快车道,厦门轨道集团旗下建设单位,以TOD叠加商业、产办、住宅等多元业态展开建设,力求实现一站一中心、一站一地标。未来,随着TOD项目连点成线,聚线成面,TOD将在更大程度助力城市实现全方位提升,透过厦门湿地公园TOD项目已可窥见一斑。

  在福建省首个TOD专业展厅中,采访体验团深度了解TOD的理论与实践。厦门TOD展厅以岛屿集群为主要概念,分为三大展厅。在时代之宇,采访体验团在3D沉浸厅中感受厦门作为交通强国试点城市,未来将如何让轨道交通和TOD发展紧密衔接;在价值之宇,则可在立体生长城市长卷上了解TOD的核心要素;在未来之宇,通过虚实城市互动沙盘,领略福建首个TOD示范样板湿地公园TOD项目的立体展示。

  目前,厦门海沧中心TOD、翔安后村TOD、集美软件园TOD、洪塘头TOD等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建设当中。业内人士称,随着更多TOD项目多业态投入运营阶段,轨道交通及沿线TOD开发势将助力厦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范儿”十足的2025上海车展

  • 湖北宣布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