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津科学统筹水利工程调度 科技赋能守护城市安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天津科学统筹水利工程调度 科技赋能守护城市安澜

来源:天津日报2025-07-30 14:51

  29日,来自上游的潮白新河洪水水头平稳进入我市境内,截至当日8时,潮白新河里自沽闸上水位达4.05米,较28日上涨0.8米,虽有明显涨水过程,但仍低于5.76米警戒水位。面对持续汛情,市水务部门科学统筹水利工程调度,强化科技手段应用,确保行洪安全。永定新河防潮闸、宁车沽闸等关键枢纽有序运行,精准调度的闸门、科技赋能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交织成无形的安全网,守护着城市安澜。

  连日来,永定新河防潮闸持续向下游泄水入海,已累计泄水超3亿立方米,水势平稳。记者 吴迪 摄

  永定新河防潮闸 紧盯潮汐守护四河入海咽喉

  “还有半小时就要关闸,下游潮水涨上来了,要赶在涨潮前完成操作,避免海水倒灌。”29日14时许,永定新河防潮闸管理所所长高超向记者介绍实时调度情况。永定新河防潮闸是天津北部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四河归一的“总开关”,每一次闸门起落,都牵动着泄洪的脉搏。

  高超告诉记者,防潮闸管理所全员坚守岗位,实行24小时三班轮岗制,时刻紧盯上游来水与下游潮情变化。连日来,管理所19人全员在岗,24小时三班轮值,密切监控上游来水流量与下游潮位变化。受渤海半日潮规律影响,该闸每日两起两落,利用两个泄水时机有序泄洪。随着上游水量持续增大,泄洪“窗口期”也被不断拉长——27日提闸时间为11小时,28日延长至12.2小时,29日继续增加,闸门与时间赛跑,与潮汐博弈。

  宁车沽闸 提前预泄为洪峰腾出空间

  与此同时,溯流而上10余公里处,宁车沽闸同样“门户大开”,20孔闸门全力倾泻。“我们从23日就开始行动,降低永定河、潮白河的河道水位,为应对上游(北京方向)降雨形成的洪峰提前腾出库容。”天津市永定新河管理中心宁车沽闸管理所所长周建新在现场解释道。

  监测数据显示,宁车沽闸28日泄水量达4242万立方米,29日最大瞬时流量为1050立方米每秒,河水虽急,却仍在安全警戒线内奔涌。河堤上,工作人员在烈日下穿梭,每小时都要进行一次细致巡查,搜寻可能威胁闸门安全的漂浮物或异常。巡堤喇叭的警示声回荡,提醒着附近的乡亲们远离河道。

  科技助力 防汛战场上的“耳目尖兵”

  “在实战中,老办法有老办法的扎实,新设备有新设备的锐利,配合起来才是硬道理。”天津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九王庄分中心工程师窦青柏深有感触。他口中的“锐利”,指的是盘旋在蓟州山区罗庄子水文站上空的无人机。

  在此次水文监测中,无人机成为“侦察兵”。28日,利用天气窗口期,无人机迅速升空,对水文站上下游难以徒步到达的河段进行巡查,实时发现了倒树、桥梁局部损毁等情况,画面同步回传至市水务局指挥中心。信息传递从“跋山涉水”变成“瞬息即达”,为防汛决策与行动赢得了宝贵先机。

  罗庄子水文站还配备了自动测流缆道,通过跨河架设的钢丝绳搭载先进仪器,可实现水流速、流量的自动或远程遥控测量,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窦青柏介绍,这套系统仅需1至2个人操作,效率远高于以往需要五六人协作的传统人工测流方式。

  此外,无人测流船适用于非固定站点的应急加测,可遥控至过去难以到达的水域完成流量测量任务,机动灵活。手持式电波流速仪则能在桥头等点位,快速测量河面流速,结合水深数据推算流量,不受夜间或恶劣天气影响,这些“利器”大幅提升了野外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目前,九王庄分中心等多个水文站点人员仍在野外持续监测。罗庄子站已平稳度过洪峰,后续来自密云等地的降雨径流及水库泄水将流经宝坻、宁河、塘沽等地入海,沿线水文监测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记者王音 记者 吴迪 摄)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