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津科学统筹水利工程调度 科技赋能守护城市安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天津科学统筹水利工程调度 科技赋能守护城市安澜

来源:天津日报2025-07-30 14:51

  29日,来自上游的潮白新河洪水水头平稳进入我市境内,截至当日8时,潮白新河里自沽闸上水位达4.05米,较28日上涨0.8米,虽有明显涨水过程,但仍低于5.76米警戒水位。面对持续汛情,市水务部门科学统筹水利工程调度,强化科技手段应用,确保行洪安全。永定新河防潮闸、宁车沽闸等关键枢纽有序运行,精准调度的闸门、科技赋能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交织成无形的安全网,守护着城市安澜。

  连日来,永定新河防潮闸持续向下游泄水入海,已累计泄水超3亿立方米,水势平稳。记者 吴迪 摄

  永定新河防潮闸 紧盯潮汐守护四河入海咽喉

  “还有半小时就要关闸,下游潮水涨上来了,要赶在涨潮前完成操作,避免海水倒灌。”29日14时许,永定新河防潮闸管理所所长高超向记者介绍实时调度情况。永定新河防潮闸是天津北部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四河归一的“总开关”,每一次闸门起落,都牵动着泄洪的脉搏。

  高超告诉记者,防潮闸管理所全员坚守岗位,实行24小时三班轮岗制,时刻紧盯上游来水与下游潮情变化。连日来,管理所19人全员在岗,24小时三班轮值,密切监控上游来水流量与下游潮位变化。受渤海半日潮规律影响,该闸每日两起两落,利用两个泄水时机有序泄洪。随着上游水量持续增大,泄洪“窗口期”也被不断拉长——27日提闸时间为11小时,28日延长至12.2小时,29日继续增加,闸门与时间赛跑,与潮汐博弈。

  宁车沽闸 提前预泄为洪峰腾出空间

  与此同时,溯流而上10余公里处,宁车沽闸同样“门户大开”,20孔闸门全力倾泻。“我们从23日就开始行动,降低永定河、潮白河的河道水位,为应对上游(北京方向)降雨形成的洪峰提前腾出库容。”天津市永定新河管理中心宁车沽闸管理所所长周建新在现场解释道。

  监测数据显示,宁车沽闸28日泄水量达4242万立方米,29日最大瞬时流量为1050立方米每秒,河水虽急,却仍在安全警戒线内奔涌。河堤上,工作人员在烈日下穿梭,每小时都要进行一次细致巡查,搜寻可能威胁闸门安全的漂浮物或异常。巡堤喇叭的警示声回荡,提醒着附近的乡亲们远离河道。

  科技助力 防汛战场上的“耳目尖兵”

  “在实战中,老办法有老办法的扎实,新设备有新设备的锐利,配合起来才是硬道理。”天津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九王庄分中心工程师窦青柏深有感触。他口中的“锐利”,指的是盘旋在蓟州山区罗庄子水文站上空的无人机。

  在此次水文监测中,无人机成为“侦察兵”。28日,利用天气窗口期,无人机迅速升空,对水文站上下游难以徒步到达的河段进行巡查,实时发现了倒树、桥梁局部损毁等情况,画面同步回传至市水务局指挥中心。信息传递从“跋山涉水”变成“瞬息即达”,为防汛决策与行动赢得了宝贵先机。

  罗庄子水文站还配备了自动测流缆道,通过跨河架设的钢丝绳搭载先进仪器,可实现水流速、流量的自动或远程遥控测量,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窦青柏介绍,这套系统仅需1至2个人操作,效率远高于以往需要五六人协作的传统人工测流方式。

  此外,无人测流船适用于非固定站点的应急加测,可遥控至过去难以到达的水域完成流量测量任务,机动灵活。手持式电波流速仪则能在桥头等点位,快速测量河面流速,结合水深数据推算流量,不受夜间或恶劣天气影响,这些“利器”大幅提升了野外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目前,九王庄分中心等多个水文站点人员仍在野外持续监测。罗庄子站已平稳度过洪峰,后续来自密云等地的降雨径流及水库泄水将流经宝坻、宁河、塘沽等地入海,沿线水文监测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记者王音 记者 吴迪 摄)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