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参考消息特稿|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参考消息特稿|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来源:参考消息2024-08-02 13:09

  【原标题】“中国风”与“意大利范”深度交织——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文/本报记者 邵香云 王宁 宋瑞 刘润芝

  临近傍晚,天津意式风情区内开始热闹起来。街区里音乐弥漫,游客悠闲漫步。夕阳的余晖下,一座座洋楼旧居更显历史沧桑。置身其间,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参考消息特稿|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7月19日,两位墨西哥游客在天津意式风情区一家意式餐厅就餐。(新华社)

  始建于1902年的天津意式风情区,是目前意大利本土之外、亚洲唯一保存完整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区域内保留100余栋小洋楼。街区由意大利建筑师规划设计,当时建有住宅、花园、广场、学校、球场等诸多风格独特的功能性西洋建筑,梁启超、曹禺等一批中国文化名人曾居住于此。在这里,“中国风”与“意大利范”深度交织,前来打卡的游客深度感受着异国风情。美食、美酒、美景的背后是中国文旅产业的蓬勃活力,也是中外文化深度融合的缩影。

  街区“洋面孔”越来越多

  从旧时“晓日三叉口,连樯集万艘”的漕运盛景,到如今氤氲着文旅商气质的“活力秀带”,穿城而过、奔流注海的天津母亲河海河记录着600多年“津门古渡”的发展脉搏。

  墨西哥游客布兰达·奥尔维拉乘坐游船在海河上穿行。“天津太漂亮了,如同在梦境中一般。”布兰达说,她此前在北京生活,这是首次来天津旅游。

  从意风区码头走下游船,不远处的意式风情区热闹非凡。布兰达循着动感的音乐声来到此处,哥特、罗马、巴洛克等多种风格建筑映入眼帘,再次带给她视觉震撼,“我仿佛‘瞬移’到了意大利”。

  随着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免签“朋友圈”有序扩容,越来越多外国旅客迫不及待地开启一场China Travel(中国游)。

  意式风情区核心区是由五经路、博爱道、胜利路、建国道合围而成的四方形地区。走进这一片街区,不经意间有种穿越到意大利的错觉。近期,意式风情区的“洋面孔”也多了起来。他们有的闲坐户外,品尝风味独到的美酒佳肴;有的进行“特种兵式”拍照打卡,记录这场独特的中国之旅……

  在此经营一家纯正意大利风味餐馆的意大利人佩戈拉罗·雷纳托感受最为明显。“最近,餐厅的外国客人多了不少,我们接待了来自欧洲、墨西哥、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旅客。”雷纳托在餐厅门口边欢迎顾客,边与记者畅谈。

  餐厅外花团锦簇,餐厅内“意韵”满满。打开菜单,意大利冷切拼盘、凯撒沙拉、意式海鲜浓汤、冷饮小吃等几十种美食让人目不暇接。负责菜品创新、餐厅宣传推广的佩戈拉罗·加布里埃尔是雷纳托的儿子。他及时调整菜品、推出夏季菜单,以匹配更多顾客的口味和需求。

  墨西哥游客费尔南达·奥尔维拉是布兰达的妹妹,计划在中国生活两个月时间。在雷纳托的意式餐厅用餐之余,她对此次中国之行赞不绝口。“中国太美了,给我带来很新鲜的体验,我希望未来能在中国长期居住。”

  除了意大利风味餐厅,意式风情区还拥有德国普拉那啤酒坊、始创于1858年的狗不理包子店、烹调十分考究的法餐福楼等特色餐厅,多样美食令游客流连忘返。

  两位韩国大学生趁暑假在北京交流期间,特意来到毗邻城市天津游览,意式风情区是其中一站。“现在China Travel在社交平台上挺火,我们也想趁此机会来中国多走走、多看看,确实与想象中不同,这是很有趣的旅行体验。”

  引入自动无人驾驶旅游小巴,运用声光影和人工智能(AI)技术营造前卫时尚的智慧街区……今年上半年,意式风情区的客流量近8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7%,外国旅客明显增多。这里已成为天津一张靓丽的国际旅游名片。

  在中国生活越来越便捷

  夜晚的意式风情区,曼妙的音乐与游客的交谈声交织,觥筹交错间别有一番韵味。忙碌之余,雷纳托父子俩感慨道:“在中国生活越来越便捷,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2008年,长期从事中意贸易的雷纳托,因喜欢意式风情区的氛围,决定在这里投资开一家意大利风味餐馆。

  “我们那时候的餐厅只有一层,想做纯正的意大利美食,需要从国外进口不少原材料。”雷纳托说,如今,酒类、奶酪、肉类、海鲜等曾经需要进口的食材,都能在附近的超市买到,制作出来的意餐风味一如往常。顾客逐渐增多,餐厅规模也扩大到如今的五层。

  餐厅发展蒸蒸日上,加布里埃尔也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天津,在这里娶妻生子。他认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十分便利,不仅帮他解除了算账的烦恼,也为客户的用餐体验提供便利。

  “最开始以现金支付为主,后来中国顾客已经习惯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如今,越来越多国际顾客‘入乡随俗’,他们可以用境外银行卡Visa、Master等绑定中国的移动支付软件,和中国顾客享受同样的支付便利。”加布里埃尔说。

参考消息特稿|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7月19日,天津意式风情区一家意式餐厅的经理人雷纳托·加布里埃尔介绍移动支付方式。(新华社)

  作为天津市18个支付服务示范区之一,意式风情区的支付环境不断优化,能够支持外卡支付。“我们的大部分商户支持境外银行卡刷卡支付、移动支付、现金支付,可一站式满足外籍人员各类支付需求,也充分保障了外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天津意风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嘉鹏说。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意大利人乐小悦是意式风情区的常客。每到闲暇时间,乐小悦总喜欢来这里走走看看。在她看来,意式风情区对于居住在天津的意大利人而言是一方宝藏。“每次踏入意风区,细细品味它的色彩风格和味道,仿佛瞬间回到了我的故土。每每思念故乡,我都会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乐小悦情不自禁感慨道。

  乐小悦与中国的缘分始于孩童时期。本世纪初,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附近的一座小城市,十多岁的乐小悦总盼望在中国从事外贸生意的父亲能多拍一些有关中国的视频、照片,多带回一些来自中国的小礼物,“我至今珍藏着父亲十几年前从中国给我买的旗袍”。

  2013年,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乐小悦申请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来到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攻读研究生。2017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增设了意大利语专业,这是较早在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开设的意大利语本科专业。从汉语言文化学院到外国语学院,乐小悦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也让她在中国扎下根来。

  她告诉记者,自己最爱的是但丁广场(Piazza Dante),因为它特别的名字。“‘Piazza’一词足以唤起每个意大利人心中的美好回忆,再加上对于但丁这位伟大的意大利诗人的尊重,两者的结合是完美的。意式风情区承载了千年以来的中意友谊,令人魂牵梦萦。”谈起对意式风情区的感情,乐小悦滔滔不绝。

  近年来,以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河北区在意式风情区提升改造、品牌塑造、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让更多游客走进来、留下来。

  “除做强东疆之星·意风新经济产业园外,意式风情区将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以数字赋能文旅商融合发展;逐步推动‘最美书店’钟书阁等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实施商户品质提升行动,助力现有商户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促进街区业态整体焕新迭代,打造现象级城市名片。”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雷说。

  “街区的国际范更足了”

  徜徉在意式风情区内,记者深切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边是租界时期的领事馆、兵营、教堂等建筑,这边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等名人故居。”刘嘉鹏边走边说,“意式风情区共有小洋楼100多栋,我们公司负责运营其中的77栋,包括餐饮、零售、艺术等多种消费和体验业态。”

  这些百年建筑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与外地游客体验式消费不同的是,许多在天津定居的外国人是餐厅常客,很有黏性。”弗拉门戈西班牙餐厅酒吧主理人刁美伊说,“一些在津的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俄罗斯人隔三岔五就来光顾,他们有时和家人来,有时带着老朋友、新朋友来聚餐,已经把我们的餐厅当成一个固定据点。”

  令刁美伊感受深刻的是,意式风情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意大利艺术之家、中意非遗文创工坊、天津时装周等一系列载体和活动相继亮相,带来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源源不断的人气。“街区的国际范更足了。”刁美伊自豪地说。

参考消息特稿|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6月8日,天津意式风情区在举办活动。(新华社)

  除了传统的餐饮和展览业态,一些数字化新体验也在不断涌现。不久前,在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西北角楼里,一款以中西文化交融为特色的解谜体验类游戏——“意风秘境”上线运营,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参与者将扮演不同角色,带着不同任务深入意风区,通过解谜、收集信息等方式,了解和体验意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马可波罗广场西南角,一家名为“意风主题邮局”的小店同样引人注目,不时有游客驻足、进出。店内除了部分与天津城市相关的文创产品,各式各样的明信片是最大特点。游客可以当场填写祝福语,支付几块钱邮费,便可寄往世界各地。

  百年来,意式风情区融合了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设计与生机勃勃的中国文化,塑造了具有包容性、国际性和多元文化特征的城市性格。

  “包容、多元的文化交流——这正是我每天都试图向南开大学意大利语系学生传递的核心价值。”乐小悦认为,文化为灵魂,商业为载体,这座百年历史街区正成为更有活力、更有品位的中国时尚商业群落和创业新热土。 (参与采写:汪雨蓬 郝纪初)

参考消息特稿|百年意式街区彰显中国文旅新活力

  刊于《参考消息》2024年7月31日第8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