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津: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部分区域管控调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当地新闻 > 正文

天津: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部分区域管控调整!

来源:天津广播2022-05-31 09:55

  5月30日,河西区调整部分区域管控措施——

  自5月30日24时起,柳林街昌源公寓6号楼15门,大营门街宝德里17门,桃园街江南公寓11门,马场街生昌里19门调降为管控区。

  自5月30日24时起,柳林街昌源公寓6号楼16门,大营门街宝德里16门、18门及其对应底商调降为防范区。

  自5月30日24时起,解除柳林街昌源公寓6号楼13、14、17、18、19门,大营门街宝德里除16门、17门、18门外,桃园街江南公寓除11门外,马场街生昌里20-26门防范区管控措施。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快速有效阻断疫情扩散风险,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经专家组综合研判,现将河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调整封管控区通告如下:

  一、自5月30日24时起,柳林街昌源公寓6号楼15门,大营门街宝德里17门,桃园街江南公寓11门,马场街生昌里19门调降为管控区。

  自5月30日24时起,柳林街昌源公寓6号楼16门,大营门街宝德里16门、18门及其对应底商调降为防范区。

  自5月30日24时起,解除柳林街昌源公寓6号楼13、14、17、18、19门,大营门街宝德里除16门、17门、18门外,桃园街江南公寓除11门外,马场街生昌里20-26门防范区管控措施。

  管控区内人员不出管控区域,出入口全部封闭,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严禁聚集。按照统一安排,有序下楼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赋橙码。建立物资保供机制。防范区内,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出门,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禁止离开本区域,健康码赋绿码。

  二、管控区群众如有就医、购药等特殊需要,如遇健康码赋码异常或相关疑问,请及时联系属地居委会。

  三、广大群众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全力配合做好风险人员协查和管控工作。依法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四、广大群众要加强自身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味(嗅)觉减退等症状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严禁瞒报、漏报、迟报。

  五、广大群众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履行公民法定义务,服从统一安排,密切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信息,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

  以上措施停止执行时间另行通知。如有疑问,可咨询河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感谢您对河西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大力配合!

  河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5月30日

  5月30日24时起,南开区调整部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

  自5月30日24时起,万兴街新都大厦3号楼、鼓楼街铜锣湾花园小区3号楼25、26层由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

  自5月30日24时起,广开街怀仁里小区8号楼、体育中心街立达公寓B楼、向阳路街芥园里小区2号楼3门、学府街照湖里小区3号楼、万兴街新都大厦2号楼和4号楼、鼓楼街铜锣湾花园小区3号楼(除25、26层外)由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

  自5月31日零时起,鼓楼街铜锣湾花园小区(除3号楼)解除防范区管理。

  广大居民朋友:

  按照当前我市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规定,经疾控中心专家组研判,现将万兴街、鼓楼街、广开街、体育中心街、向阳路街、学府街相关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调整如下:

  一、自5月30日24时起,万兴街新都大厦3号楼、鼓楼街铜锣湾花园小区3号楼25、26层由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

  二、自5月30日24时起,广开街怀仁里小区8号楼、体育中心街立达公寓B楼、向阳路街芥园里小区2号楼3门、学府街照湖里小区3号楼、万兴街新都大厦2号楼和4号楼、鼓楼街铜锣湾花园小区3号楼(除25、26层外)由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

  三、自5月31日零时起,鼓楼街铜锣湾花园小区(除3号楼)解除防范区管理。

  调整不等于放松,解封不等于解防。以上区域内居家隔离、居家医学观察等人员管理未满规定时限的,继续按照管控政策进行管理。请居民朋友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防护要求,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共同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南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5月30日

  5月30日,河东区调整部分区域管控措施——

  自5月30日起,解除原防范区上杭路街道金湾花园东区(6号楼除外)的防范措施。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经综合研判,自5月30日起,解除原防范区上杭路街道金湾花园东区(6号楼除外)的防范措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医学观察等人员未满规定时限的,继续按照管控政策进行管理。

  解封不等于解防。请广大居民继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履行好公民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防护措施,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共同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5月30日

  综合 | 金创河东 天津河西 和美南开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伊宁六星街: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与会代表继续在云南参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