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新 | 汛期权威预测!天津降水多、高温多!还会遭遇台风?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当地新闻 > 正文
[责编:董大正]

最新 | 汛期权威预测!天津降水多、高温多!还会遭遇台风?

来源:天津广播2021-06-10 10:29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 山东潍坊:西瓜收获销售忙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

  6月15日,天津将正式入汛。6月9日,天津市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天津市气象局对今年天津及海河流域汛期(6月至8月)天气趋势进行了预测。

  今年汛期,天津及海河流域位于北方多雨区,将呈现“降水偏多,高温日数多,对流性天气偏强,易出现阶段性干旱和洪涝”的特点,气象灾害影响较重。“干货”如下:

  降水:天津今年夏季较常年偏多2~3成,今年汛期天津及海河流域暴雨过程和日数较多,可能有较重汛情。

  台风: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海河流域。

  强对流天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易发。

  气温:天津夏季平均气温26℃左右,较常年偏高约1℃。天津市区大于35℃的高温日数为12天左右。

  干旱:初夏我市降水仍偏少,防范和减轻阶段性气象干旱。

  前期气候特征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多地出现冰雹、雷暴大风、龙卷等天气。今年以来,天津及海河流域天气气候较为复杂异常,主要有三个特征:

  前期降水偏少

  天津平均降水量63.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较去年偏少5成,列近十年以来同期降水第三少。

  海河流域平均降水量8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其中,北部和东部偏少1~3成,其他地区接近常年。

  沙尘和大风日数多,极端风速强

  全市共出现9次沙尘天气。全市平均大风日数为8.8天,为近20年来最多,极端最大风速为42.1m/s(14级)。

  气温冷暖起伏较大

  冬季前期冷后期暖,1月出现破纪录的强寒潮天气,最低气温达-22.6℃。春季气温接近常年,尚未出现高温日。

  气候趋势预测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经与国家气候中心和海河流域气象部门会商,天津及海河流域位于北方多雨区,将呈现“降水偏多,高温日数多,对流性天气偏强,易出现阶段性干旱和洪涝”的特点,气象灾害影响较重。具体预测意见如下:

  降水

  预计天津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成。6月降水偏少,7月和8月偏多。

  海河流域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成左右。

  台风

  预计夏季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11~12个,较常年略偏多;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4~5个,接近常年,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海河流域。

  气温

  预计全市夏季平均气温为26℃左右,较常年偏高约1℃。市区大于35℃的高温日数为12天左右,较常年偏多5天。

  重点关注及建议

  暴雨洪涝

  今年汛期天津及海河流域暴雨过程和日数较多,可能有较重汛情。需防范洪涝灾害和山区地质灾害。

  强对流天气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易发,需采取措施降低对人身安全、城市安全运行、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北上台风

  今年汛期可能有北上台风,需要提前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阶段性干旱

  5月以来天津降水偏少,预计初夏我市降水仍偏少,需防范和减轻阶段性气象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

  天津近期天气预报

  最近

  天津降雨频繁

  不过从明天开始

  天津又将迎来30℃+的高温天气

  具体天气预报

  ↓↓↓

  6月10日 星期四

  上午:小雨  下午:多云

  夜间:多云转晴

  东风转东北风3-4级,25到20℃

  6月11日 星期五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微风,30到21℃

  6月12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间:多云

  微风,30到22℃

  6月13日 星期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

  微风转东南风3-4级,31到22℃

  新一周

  6月14日 星期一

  白天到夜间:多云

  微风转东风3-4级,29到22℃

  6月15日 星期二

  白天到夜间:多云转阴

  微风转东风3-4级,29到23℃

  如果遇上极端天气该如何防范?

  一起记住这些口诀

最新 | 汛期权威预测!天津降水多、高温多!还会遭遇台风?

最新 | 汛期权威预测!天津降水多、高温多!还会遭遇台风?

最新 | 汛期权威预测!天津降水多、高温多!还会遭遇台风?

最新 | 汛期权威预测!天津降水多、高温多!还会遭遇台风?

  夏季天气多变

  雷雨增多

  时时备一把伞

  总是没有错的!

  今天

  你带伞了吗?

  记者 | 李春怡

  综合 | 天津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