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方观察|深圳创新药16.4亿美元新纪录,为何出自“坪山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 正文

南方观察|深圳创新药16.4亿美元新纪录,为何出自“坪山造”?

来源:坪山发布2025-11-12 15:53

  在深圳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一块魔方立体金属镂空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面写着:“坪山与世界没有距离。”

  园区内,普瑞金的科学家从数十亿抗体库中精准锁定抗癌“武器”。不久前,普瑞金与全球细胞治疗巨头吉利德科学旗下Kite Pharma达成16.4亿美元的授权合作,相当于其市值的4.9倍。这不仅创下深圳生物医药对外授权新纪录,更标志着中国体内原位编辑疗法从“跟跑”迈向“共研”新阶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国家生物医药逐步积累了自主知识产权,且凭借产能优势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正改写世界医药产业的中枢坐标。

  普瑞金所在的坪山区,是观察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一扇窗口:从实验室发现,到规模化生产,再到跨国商业化,生物医药创新的长链条在此高度浓缩。 当前的坪山,正依托生物制造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人工智能+”赋能,推动“AI+BT”智能化、融合化发展。2024年,深圳医药产业产值近550亿元,坪山生物产业产值达267.88亿元,医药产业规模稳居全市第一。

  从中关村南下坪山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97.7%

  2016年,普瑞金联合创始人栗红建到园区考察时,在饭堂偶遇了副总经理高泓。在与高泓的交流中,栗红建看到了深圳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那年,普瑞金从北京中关村迁到深圳坪山。

  普瑞金的到来,正好也处于坪山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爆发期。彼时,坪山已是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正在形成的产业生态。”普瑞金首席运营官张书仁回忆,“当时,园区内就有提供动物实验服务的CRO机构。 我们完成药物设计后即可开展实验,近距离协作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效率极高。”

  九年时间,普瑞金成为全球首个完成体内CAR-T临床验证并发表论文的团队,迈入国内细胞治疗第一梯队。“如今的成果证明我们当初选择深圳是对的。”普瑞金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张继帅表示,普瑞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坪山政策、补贴、服务等系统性支持。

  比如,今年6月,坪山在全市率先建立市-区-园区三级联动药械审批服务机制。“以前我们进行药械研发申报,要提前向审批部门预约,往往要等一个星期才能收到反馈。有了这个服务,隔天就能收到反馈。”普瑞金不禁为它的高效点赞。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输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历史性转变。”在张继帅看来,持续的自主创新是立足国际市场的根本。目前,坪山落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药企业。数据显示, 坪山区R&D经费投入强度达9.67%,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经费比重高达97.7%。

  中国制造嵌入全球链“坪山造”占深圳畅销药五强之三

  此次合作的体内原位编辑疗法,通过静脉回输基因编辑工具,直接在患者体内完成T细胞改造。张继帅介绍,这相当于将个性化药物转变为可大规模生产的现货型药品,治疗成本有望从百万降至十万元级别。

  过去十年间,中国生物医药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20强CDMO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5席。

  而制造业是坪山最鲜明的城区底色。作为中国工业百强区,坪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芯片制造产值占深圳60%以上,光伏电池设备全球市占率超60%,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增加值占全市超62%。

  在生物制造方面,坪山是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智造催化区,打造了华先医药、华南细胞工厂(深圳细胞谷)等创新载体,助力企业从“实验室”迅速走向“生产线”。 2024年深圳医药产品单品种销售前5位(销售额超10亿元),有3个在坪山生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入选2025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榜单。

  如今,坪山集聚了超1300家生物科技企业,不少制造企业纷纷入驻:复星凯瑞拟开展一体机生产基地建设,并将坪山主体作为IPO上市主体;新产业以600个测试/小时的单机速度全球领先,堪称中国IVD的“破局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核海得威,在坪山建立国内最大呼气试验药品生产基地等。

  此外,坪山生物医药企业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上半年5家企业入选深圳2025年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既有理邦等“老朋友”,又有天道医药等“新面孔”,还有赛诺菲巴斯德等外资企业。

  算力模型双驱动“AI+BT”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新赛道,坪山生物医药如何擦出创新火花?

  走进深圳湾实验室坪山中心,“细胞工厂”自动化运行,标准化制备细胞产品。AI技术应用扩散模型,加速小分子药物研发。这是科学家与企业家联手打造的新颖药物发现平台,探索AI制药。该中心与港科大合作设计了一个AI工具,用来预测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逻辑。

  当互联网算力、基因编辑和AI算法三位一体,“AI+BT”融合创新的率先垂范,释放出聚变反应式强大动能,让坪山逐渐成为中国AI制药的“硅谷试验场”。

  如今,一批硬核玩家已组团出道:

  理邦仪器采用AI算力技术实现高效精准诊断,开发AI手持超声设备获盖茨基金会赞助;安泰维运用华为盘古大模型中的AI辅助制药模块,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且降低成本;睿瀚医疗研发的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系统,入选工信部AI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

  AI+BT,坪山生物医药的“深度求索”全面开启。

  内容来源:南方+

  编辑:陈颖玑

  责任编辑:马屹昌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