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生态深圳:绿色“清明上河图”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生态深圳:绿色“清明上河图”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深圳发布2021-04-20 17: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image.png

  编者按

  人间四月天,鹏城气象新。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感慨万千:

  这几年,深圳历经多次高光时刻,成为肩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使命的“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

  这几年,深圳一次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2020年举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更是举世瞩目;

  这几年,深圳努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先行先试的勇气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这几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交出了一份超大型城市抗击疫情的优异答卷;

  这几年,深圳天蓝水绿生态越来越好、城市文化日益多姿多彩、市民生活越来越丰富便捷、经济社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扶贫攻坚更是彰显特区担当……

  这座年轻的城市,以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改革开放的神奇伟力,正不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我们推出《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发展全景扫描》专栏,全景展现近年来深圳的改革发展成就,聚焦深圳推进“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奋力跑出新时代“深圳加速度”的新实践新成效。敬请关注!

  鹏城四月,天蓝水清,树绿花红。漫步街头,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环境,不禁让人心旷神怡,幸福感油然而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秉承生态优先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圳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花更艳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增强了市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圳河是深圳境内最大的河流,多年前,由于污染严重,河水黑臭,沿岸小区居民都不敢开窗户,苦不堪言。经过整治,如今河水清澈,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在水中倒映,风光如画,美不胜收。

  “我在深圳河上工作16年了,亲眼看到了深圳河的变化。”说起深圳河的变化,常年在这里为水利部门采集水样的船工黎带胜最有发言权。他说,以前他吃住都是在船上的,后来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臭味熏天,实在忍受不了,每天采完水样,不得不到岸上去解决吃住问题。“现在河水变清了,也不黑不臭了,鱼和鸟也越来越多了,我又搬回到船上吃住啦。”

  从曾经的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到深圳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茅洲河水质的提升、环境的改善,受益最大的是两岸百姓。“以前河水又黑又臭,经过这里要绕道走。”住在宝安燕罗茅洲河边的市民罗公明说,现在茅洲河面貌一新,这里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近几年来,深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成为市民朋友圈争相转发的热门话题。空气质量改善,市民有目共睹,感受深切。

  家住景田的齐玉梅女士两年前退休从北京搬家到深圳常住。因女儿在深圳工作,此前多次来过深圳,但并没有打算在这里常住。“退休前的一个寒假我来深圳住了一个月,亲身感受到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已经跟欧美一些国家不相上下。天天能看到蓝天白云,别提有多养眼、多开心了。”齐玉梅说,特别是小区周边建了多个社区公园,健身休闲很便利,环境越来越好,特别适合居住,于是她打定主意决定搬家。“在这么好的环境享受晚年生活,感到很舒心,很幸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生态环境改善没有终点,深圳生态环境建设瞄准更高的目标。新年伊始,市委就审议通过了《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和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深圳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标杆城市。

  美丽深圳,未来更美丽!

  央媒宣介深圳生态环境建设成效

  深圳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路径,确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发展目标,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圳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央媒关注报道。

  2020年12月23日,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我们的2020·幸福就在碧水蓝天间》中,茅洲河深圳段的治理成效被该栏目大篇幅报道,治水成效再获央视点赞。

  擦亮蓝天、保卫碧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该报道由在宝安区茅洲河畔经营餐馆的朱德彬的切身感受,引出治理前的茅洲河黑、脏、臭的状况。而经过多年不懈治理,茅洲河从“墨水河”蝶变成“碧水河”。特别是宝安区开展“排水进小区、进企业”工作,严格管理末端的排污点,朱德彬的餐馆也完成了隔油池改造,拿到了排水许可证,生意做得更加红火。同时,良好的水质,吸引了一直在外地训练的深圳皮划艇队也搬回了深圳,从此有了家门口的训练基地。

  今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绿色焦点”栏目关注深圳大鹏湾海洋保护。报道指出,保卫山海宝库,不仅要政府主抓,也需要社会“共管”。近年来,大鹏新区积极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大平台,打造11家海湾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生态、关爱海洋的良好体系。

  2020年4月16日,新华网刊登长篇通讯《为有源头清水来——深圳“驯水记”》,关注深圳治水成效。报道说,通过4年努力,深圳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全流域治理,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探路“先行”,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8月24日,新华网刊发报道《生态蝶变带来了什么?——绿色发展的深圳实践》。报道说,近年来,深圳不断落实环境治理工程,推动清洁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如今,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超100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超40%;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深圳供电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68.8%,万元GDP电耗由2010年的635.8度降至约339度。

  专家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王金南:

  深圳市近日发布了《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系统谋划了未来15年在全国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的总体战略,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的任务施工图。这个勇担改革先行先试“冲锋舟”和“拓荒牛”的城市,将从新的起点再出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领跑者和带动者。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奠定坚实基础。深圳秉承生态优先理念,在全市域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成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欧阳志云:

  深圳在探索生态文明考核与城市生态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首先是率先提出生态控制线管控手段,在保障深圳生态自然空间之外,也为其他城市和全国生态保护提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深圳在全国开展城市生态调查评估工作,在全国也是第一家。通过这个调查评估为深圳开展GEP核算奠定了数据基础和工作基础。

  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探索GEP核算制度体系的城市。在全国有很多地方开展的GEP核算,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的城市。还在全国第一个实行“进监测、进规划、进考核”“四进”应用模式。据我所知,深圳也是全球第一个建立GEP核算制度体系的城市。

  深圳建立GEP核算制度体现了作为全国改革窗口城市的担当和决心,也体现深圳对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上的敢为人先的勇气,善于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城市的管理和城市发展。

  三步走建设美丽中国典范

  今年2月,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提出三步走建设美丽中国典范。

  据悉,《纲要》共分为四大部分十七节,在发展目标上,提出了美丽中国典范建设“三个台阶”的目标愿景:

  到2025年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成为美丽深圳生动写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0微克/立方米,景观、游憩等亲水需求得到满足,以碳排放达峰为核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到2035年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美丽深圳全面建成,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15微克/立方米,生态美丽河湖处处可见,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完善,实现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

  力争实现碳中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范式全球领先,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生态环境标杆城市。

  在实施路径上,未来深圳美丽中国典范建设将重点布局高水平建设都市生态、高标准改善环境质量、高要求防控环境风险、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高品质打造人居环境、高效能推动政策创新和高站位参与全球治理“七大领域”,实施“六个标杆+一个窗口”的重点任务:

  1、打造优美生态城市标杆

  2、打造清新环境城市标杆

  3、打造健康安全城市标杆

  4、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标杆

  5、打造宜居生活城市标杆

  6、打造改革创新城市标杆

  7、打造全球交流合作窗口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窦延文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